打造“东方智慧”定位的国际交往中心
——关于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思考与建议
李新玉[1]
摘要: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是北京在21世纪迈向世界城市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东方智慧的重要窗口,也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重心转移的战略需要。北京拥有独特的城市特点和融传统与现代、集东西方文化的优势,借助“国际友好城市”平台,可将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定位为“东方智慧中心”。
关键词:北京 国际交往中心 智慧城市
国际交往中心,主要指在国际交往中具有一定影响力,能够在地区或全球发挥重要作用的城市。换言之,世界城市,亦称全球城市,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1966年,国际著名世界级城市规划大师彼得·霍尔在他的著作《世界城市》中指出,世界城市指那些已对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产生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国际第一流大城市。目前,公认的世界城市包括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世界城市往往就是国际交往中心。
目前,国际上就如何定义世界城市,主要有三个评价体系:英国“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Study Group and Network,GaWC),每年公布全球城市分级排名;美国“科尔尼全球城市指数”(The A.T.Kearney Global Cities Index),主要围绕商业活动、人力资本、信息交换、文化体验和政治参与五大维度27个衡量标准评估全球领先城市的综合实力水平;日本森纪念财团都市战略研究所的“全球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The Global Power City Index,GPCI),主要从经济、研究开发、文化交流、居住、环境、交通出行六个领域对城市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估。根据这些评价体系,伦敦在2015年3月公布了《伦敦规划》,提出打造“全球顶级城市”目标;巴黎也提出到2030年将巴黎打造成为“世界之都”的规划;纽约在2013年提出建设“更加强壮、更具弹性的纽约”目标。这些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中,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那就是国际交往水平,而积极打造具有特色的国际交往中心是建设世界城市的必然要求。
2015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明确将北京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同时,提出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三省市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中央明确提出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家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这是党中央赋予北京的神圣使命,其中国际交往中心既是首都政治中心的基本功能,又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是实现北京世界城市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那么,北京与其他世界城市相比,具有什么突出特点?北京成为国际交往中心的“魂”是什么?
关于建设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各类建言献策很多,基于世界城市国际交往中心的基本元素,如各国使领馆情况、国际组织总部/代表处数量情况、跨国公司数量情况、国际论坛/大型会展情况、各种人文交流与旅游互动情况等以及“硬件”与“软件”建设的各种分析均从不同视角详细论述,在此就不赘述。本文仅就北京独特的城市特点和融传统与现代、集东西方文化的优势,借助“国际友好城市”平台,建议将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定位为“东方智慧中心”。
一 顶层特色设计,定位“东方智慧”的国际交往中心
提起巴黎,人们第一反应是“世界时尚之都”;说起伦敦,人们普遍认为是“世界金融中心”。那么北京应该如何定位?北京城市的“魂”是什么?
分析北京所有特点后,笔者认为,“东方智慧”是北京的魂。北京,中华文明的象征,具有悠久灿烂、生生不息的历史,凝聚厚重尊贵的文化积淀、博大精深的东方智慧。北京,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中国国家形象的代表。如果说21世纪是东方文明世纪,那么中国北京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东方智慧中心”的使命,向世界敞开胸襟,展示东方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豪气。北京独特的文化地位,世界独一无二。
因此,建议将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定位为“东方智慧中心”。在加强中华文化展示,恢复重建一些古老建筑和历史遗迹的同时,有序建设具有中华文化特点的博物馆,娓娓道来东方智慧;与大自然结合,开辟“天地人”的“和”文化展示区,让世界感知东方智慧的博大精深……只有凸显“东方智慧”的特色定位,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影响力、吸引力、感召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为北京政治中心在国际舞台上提升话语权增色!
二 国际友好城市是建设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抓手
截至2018年3月15日,北京共有友好城市73对,其中市级友好城市55对(见表1),下属辖区友好城市18对(见表2),主要特点为以下几方面。
(1)友好城市五大洲全覆盖
北京市友好城市分布于全球50个国家。在55对友好城市中,欧洲24对,亚洲15对,美洲10对,大洋洲3对等,其数量在全国排名第2位。
(2)结好城市大多为所在国首都或国际大都市
在55对友好城市中,45个为所在国首都。其余10个城市中,5个为首都所在区或州:法国巴黎大区、澳大利亚首都地区、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区、智利首都大区和印度德里邦。还有4个为所在国最大城市:美国的纽约、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南非的豪登省、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
北京国际友好城市独特的资源优势为北京打造国际交往中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它们不仅是加强国际交往天然的纽带与桥梁,也在合作发展机制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以国际友好城市为平台,积极开展与国际友好城市之间全方位、多层面的合作交流,是打造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一条有效通道。建议充分发挥国际友好城市的平台作用,携手重要的国际大都市,发起创建“世界城市国际交往中心联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支持,互助共赢。
表1 北京市国际友好城市一览
表1 北京市国际友好城市一览-续表1
表1 北京市国际友好城市一览-续表2
表2 北京市所辖区友好城市一览
三 凸显中国特色,融聚天下智慧
北京,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已经向世人呈现了一个现代化的身影,正在成为既拥有最古老的长城,又随处可见现代化摩天大楼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发展的国际大都市。因此,为有效打造21世纪东方智慧中心,建议创建“国际智库园”和“国际人才谷”,使“东方智慧”真正在21世纪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中打上深深的烙印,同时为世界,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丰厚的人类智慧遗产。
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是北京在21世纪迈向世界城市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东方智慧的重要窗口,也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重心转移的战略需要。因此,国际交往中心定位至关重要,必须凸显北京特色,突出中国魅力!
[1] 李新玉,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民间外交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主要为公共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