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表意曲折,迂中伸直
1.话语传神,直在迂中伸
山顶住着一位智者,他胡子花白,谁也说不清他有多大年纪。
男女老少都十分尊敬他,不管谁遇到大时小事,他们都来找他,请他提出一些忠告。
但智者总是笑眯眯地说:“我能提什么忠告呢?”
这天,又有年轻人来求他提忠告。
智者仍然婉言拒绝,但年轻人苦缠不放。智者无奈,他拿来两块窄窄的木条,两撮钉子,一撮螺钉,一撮直钉。另外,他还拿了一个榔头,一把钳子和一个改锤。
他先用锤子往木条上面钉直钉,但是木条很硬,他费了很大的劲,也钉不进去,倒是把钉子给砸弯了,不得不再换一根。
一会儿功夫,好几根钉子都被他砸弯了。
最后,他用钳子夹住钉子,用榔头使劲砸,钉子总算弯弯曲曲地进到木条里面去了。但他也前功尽弃了,因为那木条已经裂成了两半。
智者又拿起螺钉、改锤和锤子,他把钉子往木板上面轻轻一砸,然后拿起改锤拧了起来,没费多大力气,螺钉钻进木条里面去了,天衣无缝。
智者指着两块木板笑了笑:“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人们津津乐道的逆耳忠言、苦口良药,其实都是笨人的笨办法,那么硬碰硬有什么好处呢?说的人生气,听的人上火,最后伤了和气,好心变成了冷漠,友谊变成了仇恨。我活了这么大,只有一条经验,那就是绝不直接对任何人提忠告。当需要指出别人的错误的时候,我会像拧螺丝钉一样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在人们的语言交往中,考虑到双方的关系或出于某种原因,说话者对有些话不能,不便或者直接说出来,而用较为委婉的语言,把本来要说的话或者要表达的意图暗示出来,让对方去领会和思考,这在语言的艺术上就叫做委婉的暗示,我们采取的方法就是化直为迂法,在化直为迂法中运用得最多的就是委婉含蓄的语言以及恰到好处的暗示。
教授在上伦理课,他告诉同学们如何提醒别人一些尴尬事情。比如说,如果你们看见女孩子屁股上有草屑,你们应该委婉地说:“姑娘,你的肩上有草屑。”女孩子往肩部看,然后向下——看见了。这时一个女学生举手站了起来,说:“教授,你领带的拉链开了!”
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在不能明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委婉的方法暗示对方,达到预定的效果。
在心理学上,暗示是采用含蓄的方式,通过语言、行动等手段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影响,从而使他人接受某一观念,或按照某一方式活动。通过暗示,不显露动机,不指明意义,而把语言所要表达的含义间接地提供给受暗示者,使其心理和行为受到影响。
《四世同堂》中,祁家老二瑞丰成天闲逛鬼混,还经常向操持家务的大嫂韵梅伸手要钱。但全家的生活已经十分困难,韵梅没钱可给。不给吧,又怕瑞丰闹气,搞得家庭不和。韵梅真是左右为难。这天,瑞丰又来要钱,韵梅只好说:“老二,我偷偷地给你当一票去吧?”当一票,说明手上没钱,只能当东西;偷偷地,暗示了祁家的家规,恐怕有失体面。这样,老二如果还有人性的话,也就不会再让韵梅作难了。
当你面对这类难题,就要含蓄说话,委婉处理,既要达到目的,又要息事宁人,防止矛盾激化,有时还需要隐蔽动机。
某个人总想出风头,为了出名不惜花钱买机会。他对一位朋友,又是某项比赛的负责人说:“老兄,我赞助300元,让我当个评委怎么样?”这位“老兄”知道他没有资格当评委,可又不好直言:让你当评委,那评委还有威信吗?于是,他就以朋友的口气答复:“你钱多没处扔了?何必凑这个热闹?”这样,既拒绝了不正当的要求,又不伤对方的情面,还会使对方感到可能是为他着想。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我们回答问题不能毫无顾忌、直言直语,而必须用委婉的方法进行暗示,以影响对方。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虚荣心,运用语义明确的语言,会使对方受到很大的刺激,甚至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特别是带有忠告性的意见或建议,若不考虑言辞,不但对方不容易接受,达不到忠告的目的,而且,还可能产生语言上的冲突,造成感情上的失和;有时,也由于涉及到对话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直接回答可能会引起误会甚至矛盾,将自己卷入不必要的语言纠纷。因此,在这些场合中,运用含蓄的言词,温和委婉的语气,平易近人的态度,曲折隐晦的暗示,使对方理解其意图,达到说服对方或应付对方的目的。
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和杨虎城频繁晤面,都有心对蒋发难。可在对方没有亮明态度之前,谁也不敢轻易开口。眼看时间越来越近,双方都是欲说还休。杨虎城下面有个著名的共产党员叫王炳南,张学良也认识。在又一次晤面中,杨虎城便以他投石问路,说道:“王炳南是个激进分子,他主张扣留蒋介石!”张学良及时接口道:“我看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于是两个聪明的将军开始商谈行动计划。
委婉的暗示并不是运用模糊语言推诿、搪塞对方,而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与场合,运用暗示实现特定的目的,用委婉曲折的语言表达暗示者的思想意图,使对方心领神会,这些语言表面上不明确,但实际上对话双方却能明白其所指,这样对方就能从中领会其真实的含义,或了解答话者的真实意图,从而达到答话者的目的。
渡江战役前夕,国共和谈破裂,国民党政府即将垮台。周恩来力劝国民党和谈代表留在北平共事,代表们也对原政府失去了信任,却不知毛泽东能不能容忍他们这些异党分子,就想探个究竟,也好为自己求得一条退路。可如果直接相问,就明显有乞降之嫌,大家都抹不开面子。有一个成员趁打麻将之机,轻描淡写地问毛泽东:“是清一色好,述是平和好?”毛泽东心领神会,爽快答道:“还是平和好,我喜欢打平和,更喜欢和平。”
就这样,一个重大的信息悄然传了出去,代表们全留了下来。问者自然高明,回答也是不凡。
首先,对不便于直接说出或回答的问题,可以委婉地暗示。这类问题或者有难言之隐,不便正面提出或回答;或者若直接提出或回答,会引起对方的不愉快;或者若直接说出来,有损对话双方的感情。
其次,是不能直接说出或回答的问题,需要通过委婉的暗示;对这些问题,或者为了保密,或者为了遵守诺言,或者是如果直接说出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出现不利的局面等。
生活中为人求情、代人办事常常会遇到令人不满意的情况,可是只要你学会委婉的表达方法,旁敲侧击,往往能起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韩国修筑新城的城墙,规定15天完工。大臣段乔负责主管此事。有一个县拖延了两天,段乔就逮捕了这个县的主管员,将其囚禁起来。这个官员的儿子设法解救父亲,就找到管理疆界的官员子高,让子高去替父亲求情。子高答应了这件事。
见了段乔后,子高并不直接提及释人的事,而是和段乔登上城墙,故意左右张望,然后说:“这墙修得太漂亮了,真算得上是一件了不起的功劳。功劳这样大,并且整个工程结束后又未曾处罚过一个人,这确实让人敬佩不已。不过,我听说大人将一个县里主管工程的官员叫来审查,我看大可不必,整个工程修建得这样好,出现一点小小的纰漏是不足为奇的,又何必为一点小事影响您的功劳呢。”
段乔见子高如此评价他的工作,心中甚是高兴,然后又听子高的见解也在情理之中,于是便把那个官员放了。
那个官员之所以能够获免,原因大多在于子高的求情。子高把一顶高帽子给段乔带上,然后就事论事,深得要领,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绝。其实,一般人都存在顺承心理和斥异心理,对那些合自己心意的就容易接受。因此,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巧言游说,便容易成功。
最后,对不愿直接说出的问题,也可以进行委婉的暗示;在这种情况下,委婉的暗示还是回避的有效方法;对这类不愿明言或无法明确作答的问话,用含糊的语言委婉地表达,更能使自己从被动的局面中摆脱出来,争取主动。
可见,化直为迂的说话技巧是人际交往中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技巧,正确地运用这一方法,能有效地避免社交中的语言摩擦,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据说,过去北京有一家新开的理发店,门前贴着一副对联:“磨刀以待,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这直来直往的对联,磨刀霍霍,令人胆寒,吓跑了不少顾客,自然是门可罗雀。而另一家理发店的对联就以含蓄见长“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上联取“弹冠相庆”的几故,含有准备做官的之意,又正合理发人进门脱帽弹冠之情形。下联意即人人中意见,心情舒畅。此联语意婉转,使这家店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书面语言的委婉含蓄有其长处,口头语言也是这样。
英国思想家培根就说过:“交谈时的含蓄与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在言谈中,有驾驭语言功力的人,就会自如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不断探索各种语言风格。有些话,非直言不讳不行。但生活中并非处处都能“直”,有时还非得含蓄、委婉些,使其表达效果更佳。直道好跑马,曲径可通幽,各有各的妙处,关键在于各得其宜。
巴西的贝利,素称“世界球王”,他在绿茵场上的超凡技艺不仅令万千观众心醉,而且常使场上对手叫绝。他不知踢过剩少好球,当他创造进球数满一千记录后,有人问他:“你哪个球踢得最好?”贝利笑笑回答:“下一个。”
巴黎的艾菲尔铁塔,举世闻名,可是它的设计者艾菲尔,却一度鲜为人知。他曾用微妙的俏皮话表达他难以形容的表情:“我真嫉妒铁塔。”一句婉言,包容了万语千言。
有一次居里夫人过生日,丈夫彼埃尔用一年的积蓄买了一件名贵的大衣,作为生日的礼物送给爱妻。当她看到丈夫手中的大衣时,爱怨交集,她既要感激丈夫对自己的爱,又要说明不该买这样贵重的礼物,因为那时试验正缺款,她婉言道:“亲爱的,谢谢你,这件大衣确实是谁见了都是喜爱的,但是我要说,幸福是内涵的,比如说,你送我一束鲜花祝贺生日,对我们来说就好得多。只要我们永远一起生活、战斗,这比你送我任何贵重礼物都要珍贵。”这一席话使丈夫认识到花那么多钱买礼物确欠妥当。
在社会交际乃至政治生活中,人们往往会遇到不便直言之事,只好用隐约闪烁之词来暗示。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在一次酒会上说:“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中美两国隔绝了二十多年。”真是妙绝,既让人体会到造成这一实事的原因是美国侵略和干涉的结果,又不伤美国客人的面子,听者皆发出会心的微笑。
有时,人们用故意游移其词的手法,既不违背语言规范,又会给人风趣之感。有人谈及某人相貌丑陋时,说“长得困难点”,谈到某人对一件事、一个人有不满情绪时,说他对此人此事有点“感冒”等等,均曲折地表示了事情的本意。
使用委婉语,必须注意避免晦涩艰深。谈话的目的是要让人听懂,如一味追求奇巧,会使他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甚至造成误解,必然影响表达效果。
要做到语言含蓄须善于洞悉谈话的情景和宗旨,还要练就随机应变的本领,这样才会使你的语言得心应手,别有新意。
2.表意曲折兜圈子
在日常交际中,一般说,直言快语,是人的真诚所在,是受欢迎的。但有时候,效果并不佳,轻者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重者造成麻烦,违背言语交际的初衷。而有时有意绕开中心话题和基本意图,采用外围战术,从相关的事物、道理谈起,即“兜圈子”,却常能收到较理想的交际效果。请看下列三例。
(1)一位年轻媳妇,见小姑穿上件新的羊毛衫,猜想是婆婆买的,故意高声对小姑说:“嗬,从哪里买来的羊毛衫,真漂亮!”婆婆在一旁答话:“从对门商场买的,刚到的货。我先买二件,让你们穿上试试,要看中了,下午再买一件。你们俩一人一件。”
(2)一天,某青年教师早早回家做了一锅红枣饭。妻子下班回来,端起碗,高兴地问:“这枣真甜啊,哪来的?”丈夫说乡下姨妈捎来的。妻子不无感慨地说:“姨妈想得可真周到啊,年年捎枣来!”丈夫说:“那还用说,我从小失去父母,就是姨妈把我抚养大的嘛!”妻子说:“她老人家这一生也真够辛苦的。”稍停,丈夫忽然叹了口气,说:“听捎枣的人说,姨妈的老胃病又犯了,我想……”“那就接来呗,到医院好好治治。”不等丈夫把话说完,妻子说出了丈夫想说还未说出的话。
(3)晚饭后,几位青年人去拜访某教授。谈到夜深,教授接这青年人的话题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明天我去某城参加一个学术会,准备就这个问题找几位专家一块聊聊。”几位青年立刻起身告辞:“很抱歉,不知道您明天还要出差,耽误您休息了。”
例1年轻媳妇见小姑穿上了新的羊毛衫,猜想是婆婆买的,也想要一件,但又不好意思说出口,于是转向小姑夸羊毛衫,“王顾左右而言他”,达到目的。
例2青年教师想接姨妈来城里治病,但不直说,而是通过吃枣饭、忆旧情,造成一种适宜的氛围,然后再说姨妈生病,而让妻子接过话题,说出接姨妈的话。这样言来语去,自然圆满,比直说高明多了。
例3教授明天出差,要早点休息,但碍于情面,不好直言辞客,而接过对方话题一兜,即达到了辞客的目的。话语委婉得体而不失礼仪。由此看来,说话兜圈子,有时候确实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起到直方快语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说过“兜圈子”是一种说话的艺术。要正确运用这种艺术,首先要善于分辨言语交际的具体情况,做到当兜则兜,不当兜还是直说为好。言语交际中兜圈子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顾及情面,有些话不便直说,可以兜。比如婆媳之间、恋人之间、两亲家之间等,均系刚刚建立起来的情感宝塔,基础欠牢固,交往中双方都比较谨慎、敏感,言语中稍有差错,都会带来不快或产生误解、造成矛盾。例1那位年轻媳妇,如在娘家面对亲生母亲,大可不必兜圈子;但在婆家,面对婆婆,就不好直说要东西了。而她的兜圈子,既达到了要羊毛衫的目的,又不失情面。
——出于礼仪,有些话不便直说,可以兜。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称“礼仪之邦”,具有文明礼貌的社交风尚。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十分注意话语的适宜、得体。私人场合、知己朋友,说话可以直来直去,即使是说错了,也无伤大雅。在公共场合,对一般关系的人,特别是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对待外宾,说话就要特别讲究方式、分寸。为了不失礼仪,说话就常需兜圈子。例3那位教授的话,就与特定的交际场合、对象、自身的身分相称,实现了和谐的沟通。试想,如果直言明天出发,改日再谈,虽可以达到辞客的目的,但却易置对方较为尴尬的处境,也有失教授慈祥和蔼的一面。
——某个意思,直接挑明,估计对方一时难以接受,一旦对方明确表示不同意,再要改变态度,,就困难多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强调事理,征服对方,就可把基本观点、结论性的话先藏在一边,而从有关的事物、道理、情感兜起。待到事理通畅、明白,再稍加点拨,自能化难为易,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例2那位教师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兜圈子的。如果他直言接姨妈来城里治病,妻子不一定同意。而通过吃枣饭、谈红枣、忆旧情,事理人情双关,形成了接姨妈的充分理由,水到渠成,所以不用自己讲,妻子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一有时候,由于对方的情绪、思想所致,难以与之进行交际,而要说服对方,就要想方设法与之接触,开辟言语交际的信息渠道的作用。如人们所熟悉的《触龙说赵太后》,触龙的言语成功就在于他采用了兜圈子这种艺术手段。:准确运用了兜圈子这种说话艺术,除了要善于区别交际活动的具体情况,做到当兜则兜外,还要了解兜圈子的一些常用方法,灵活地组织话语。从兜圈子所利用的事物、事理与中心话题、交际目的关系分析,主要有如下几种。
(1)因果法
即从促使对方接受观点、产生行为的诸种原因兜起。这种原因可以是事实,也可以是理论。例2那位教师兜圈子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姨妈把某青年教师抚养成人,姨妈年年捎枣、姨妈生病是因,接姨妈是果,这是用事实兜。再如陈毅任上海市长时,干部实行供给制,为了不给国家增添负担,想劝岳父回老家。顾虑直接提出,老人产生误解,陈毅同志就绕了个弯先问老人家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好。当老人家说出国民党任人惟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时,陈毅同志说:“说得好,所以国民党要倒台……那您喜欢不喜欢您的女婿也这样?”老人立刻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决定回老家去。这是用道理兜,先以事明理,再以理论事。
(2)推论法
即从与交际目的相关的事物兜起,让对方由此及彼,或由表及里推出新的意思。例1那位年轻媳妇的话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儿媳妇称赞小姑的羊毛衫,在婆婆心里必然产生这样的思考;儿媳夸小姑的羊毛衫,当然是自己也想要一件;儿媳也是自己家里人了,应同女儿一样看待,既给女儿买了,也该给儿媳买,这是事理常情。所以那位聪明的媳妇,没说要羊毛衫而得到了羊毛衫。
(3)比照法
即寻找与交际话题具有类比意义的事物兜圈子,两相比照,语义明晰,或者兜而不发,令对方自悟,或者稍加点化。传说郑板桥早年家贫,一年除夕赊了一只猪头,刚下锅,又被屠户要了去转手卖了高价。为此他一直记恨在心。直到后来到山东范县做官,还特别规定杀猪的不准卖猪头,自己吃也要交税,以示对屠户的惩罚。夫人闻之,感到不妥。一天她捉到只老鼠吊在房里。夜里老鼠不住地挣扎,郑板桥一宿没睡好觉。他埋怨夫人,夫人说她小时候好不容易做了件新衣裳,被老鼠啃坏了。郑板桥听后笑了:“兴化的老鼠啃坏了你的衣裳,又不是山东的,你恨它是何道理?”夫人说:“你不是也恨范县的杀猪的吗?”郑板桥恍然大悟,随吟诗一首:贤内忠言实难求,板桥做事理不周。屠夫势利虽可恶,为官不应记私仇。郑板桥夫人的话,通过两种事的比照兜圈子,而后画龙点睛,说服郑板桥的。
4.双关法
即寻找与中心话题相关的具有双重内涵的事物兜圈子,言在此而意在彼,获得一种含蓄委婉的言语效果。比如,一位农村小伙和姑娘暗暗相爱,都羞于直接表白。一天,两人在田间相遇,姑娘灵机一动,指着在花间飞动的蝴蝶问小伙:“你说为什么只见蝴蝶恋花,不见花追蝴蝶呢?”小伙一时发懵,“花怎么能追蝴蝶呢?”转瞬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坦率地表达对姑娘的爱慕之情。这位姑娘的无意而问,自然令对方思考到其双关意义,话语婉曲、巧妙,既实现了完美的表情达意,又不丢脸面,不留人口实。
5.情感投资法
即某一交际话题一时难于为对方接受时,根据对方的思想、兴趣、职业等特点,先从本题之外的副话题兜起,待到言路畅通,再自然引入本题。
兜圈子有时能产生一种含蓄委婉的效果,但含蓄委婉的话却并非全是兜圈子。兜圈子也不是猜谜语、说隐语,它是曲径通幽,最终要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意思,如果兜来兜去,把对方引入迷魂阵,就不好了。再者,兜圈子这种说话艺术一定要慎用,当兜则兜,不然,兜之不当,会给人虚伪之嫌,与交际目的相背。
3.反弹琵琶用“荒谬放大镜”
人们的语言表达有着约定俗成的习惯性规则。在特定的情况下,人们也出于表达的需要打破习惯的约束,并反其道而行之,便形成了反语。反语是一种极端的拐弯抹角,彻底的迂回表达。
有些话绝对不允许你说出来,为了避免尴尬,不妨从其反面说起。须知真理再向前一步就可能变成谬误,反面的话稍加引申,就有可能走到反面的反面。
楚庄王的一匹爱马死了,他非常伤心,下令以上等棺木,行大夫礼节厚葬。文臣武将纷纷劝阻也无济于事,最后楚庄王放出话来:“谁敢再劝阻,一定要杀死他。”
很明显,无论怎样改头换面,只要一说“不”,必定是把自己送上断头台。优孟知道了,直人宫门,仰天大哭,倒把庄王弄得十分纳闷,迫不及待地问:“你缘何而哭?”优孟说:“那马是大王最喜欢的,却要以大夫的礼节安葬它,太寒酸了,请用君王的礼节吧!”庄王越发越想知道理由了,优孟继续说:“请以美玉雕成棺……让各国使节共同举哀,以最高的礼仪祭祀它。让各国诸侯听到后,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啊。”至此庄王恍然大悟,赶紧请教优孟如何弥补自己的过失。终于将马付于庖厨,烹而食之。
以优孟地位之微,如果直陈利弊,凛然赴义,固然令人肃然起敬。然而他正话反说,力挽狂澜,所作所为岂更不令人击节吗?
反语是语言艺术中的迂回术,是更为极端的迂回术。正话反说便是以彻底的委婉,欲擒敌纵,取得合适的发话角度,达到比直言陈说更为有效的说服效果。
齐国有一个人得罪了齐景公,齐景公大怒,命人将这个胆大包天的人绑在了殿下,要召集左右武士来肢解这个人。为了防止别人干预他这次杀人举动,他甚至下令:“有敢于劝谏者,也定斩不误。”文武百官见国王发了这么大的火,谁还敢上前自讨杀头之冤。晏子见武士们要对那人杀头肢解,急忙上前说:“让我先试第一刀。”众人都觉得十分奇怪:晏相国平时是从不亲手杀人的,今天怎么啦?只见晏子左手抓着那个人的头,右手磨着刀,突然仰面向坐在一旁的齐景公问道:“古代贤明的君主要肢解人,您知道是从哪里开始下刀吗?”齐景公赶忙离开坐席,一边摇手一边说:“别动手,别动手,把这人放了吧,过错在寡人。”那个人早已吓得半死,等他从惊悸中恢复过来,真不敢相信头还在自己肩上,连忙向晏子磕了三个大响头,死里逃生般地走了。
晏子在齐景公身边,经常通过这种正话反说的方法,迫使齐景公改变一些荒谬的决定。比如,有一个马夫有一次杀掉了齐景公曾经骑过的老马,原来是那匹马生了病,久治不愈,马夫害怕它也把疾病传染给马群,就把这匹马给宰杀了。齐景公知道后,心疼死了,就斥责那个马夫,一气之下竟亲自操戈要杀死这个马夫。马夫没想到国君为了一匹老病马竟会杀了自己,吓得早已面如土色。晏子在一旁看见了,就急忙抓住齐景公手中的戈,对景公说:“你这样急着杀死他,使他连自己的罪过都不知道就死了。我请求为你历数他的罪过,然后再杀也不迟。”齐景公说:“好吧,我就让你处置这个混蛋。”
晏子举着戈走近马夫,对他说:“你为我们的国君养马,却把马给杀掉了,此罪当死。你使我们的国君因为马被杀而不得不杀掉养马的人,此罪又当死。你使我们的国君因为马被杀而杀掉了养马人的事,传遍四邻诸侯,使得人人皆知我们的国君爱马不爱人,得一‘不仁不义’之名,此罪又当死。鉴于此,非杀了你不可。”晏子还要再说什么,齐景公连忙说:“夫子,放了他吧,免得让我落个不仁的恶名,让天下人笑话。”就这样,那个马夫也被晏子巧妙地救了下来。
我们发现:正话反说可以放大荒谬,让人更为明白地见到了荒谬的真面目,从而达到了更好的劝谏效果。
汉武帝刘彻的乳母曾经在宫外犯了罪,武帝知道后,想依法处置她。乳母想起了能言善辩的东方朔,请他搭救。东方朔对她说:“这不是唇舌之争,你如果想获得解救,就在将抓走你的时候,只是不断地回头注视武帝,但千万不要说一句话,这样做,也许有一线希望。”当传讯这位乳母时,这位乳母有意走到武帝面前,要向他辞行。当时东方朔正在旁边侍坐。只见乳母面带愁容地不停地看着汉武帝。于是,东方朔就对乳母说:
“你也太痴了,皇帝现在已经长大了,哪里还会靠你的乳汁养活呢?”武帝听出东方朔是话中有话,面部顿时露出凄然难堪之色,当即赦免了乳母的罪过。
总之,说反话的效果源于它的“放大镜”作用,荒谬之上再加上更荒谬,则荒谬就无处躲藏,真话就显而易见了。
4.藏锋处鬼神莫测其渊
(1)锣鼓听音,说话听声
生活中有大量的话不用直接说出来,话里带出来就行了,更有不能直言的话语,得靠暗示来表达。于是便有一语双关、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等旁敲侧击的艺术性语言。
1952年,正在苏联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将去苏联其他城市访问。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到莫斯科机场送行。正在这时,飞机出现故障,一个引擎怎么也发动不起来。机场地勤人员马上进行紧急检修。尼克松一行只得推迟登机。
勃列日涅夫远远看着,眉头越皱越紧。为了掩饰自己的窘境,他故作轻松地说:“总统先生,真对不起,耽误了你的时间!”一面说着,一面指着飞机场上忙碌的人群间:“你看,我应该怎样处分他们?”
“不,”尼克松说,“应该提升!要不是他们在起飞前发现故障,飞机一旦升空,那该多么可怕啊!”尼克松的话里有辛辣的讽刺、涩涩的挖苦、无声的指责,而这些却是以貌似夸奖的话传达了出来的,听了这话,除了苦笑,还真什么也说不出来。人家可没有说任何难听的话,何必落个“自作多情”、“神经过敏”的把柄呢?不过,多练习“解话”、“接话”的功夫可提高你表达言外之意的本领。
接话很简单,可以回答,可以附和。解话似也不难,除了直言明意易于理解外,“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也能帮你听出言外之意来。但在实际交谈中,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解话准确、接话恰当的。
接话的正确与否,除了说话者自身的修养及驾驭语言的能力外,很大程度还取决于“解话”的准确与否,切不可小看“解话”错误,这不仅是制造几个笑话的小事,还影响到人际交往是否会产生矛盾和误会。
有时也许别人会忽略你的信息,因为他们没有抓到你话中的真意。我们先来说一则误解的故事,希望以后你和他人沟通时,能让人明白你这话是对他说的。
小强对老师说:“我不想吓唬人,不过我爸说,如果我的成绩再不进步的话,就有人要挨一顿打了。”
误解的可能性要求我们在表达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字面表达是否得体,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会话隐涵是否恰当。例如,有一句流行的广告词“嘉士伯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啤酒”(模仿此句的广告词也有不少)。有人认为这句广告词说得比较实在,没有夸大其辞,但如果我们从会话隐涵的角度来看,毛病就出现了。根据量的准则,该句话含有“嘉士伯不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啤酒”,显然这是广告主和作者所不愿意接受的。再以日常生活为例,假如你到朋友家做客,千万不能对食物或玲珑精晶大加赞美,例如不能说“这瓶酒真好,我见都没见过”、“这打火机挺漂亮的”等等,否则你的朋友会以为你想喝酒或索要礼品了。
(2)暗藏锋锐,接“镖”有术
在日常生活中,直接辱骂别人,听话人当然很容易能听出来,如果说话人是利用会话隐涵来侮辱人,听话人就更应注意了。听话人不仅要善于听出对方的恶意,而且必要时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对方一个含蓄的回击。
据说,有一位商人见到诗人海涅(海涅是犹太人),对他说:“‘我最近去了塔希提岛,你知道在岛上最能引起我注意的是什么?”海涅说:“你说吧,是什么?”商人说:“在那个岛上呀,既没有犹太人,也没有驴子!”海涅回答说:“那好办,要是我们一起去塔希提岛,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这里商人把“犹太人”与“驴子”相提并论,显然是暗骂“犹太人与驴子一样,无法到达那个岛”,而海涅则听出了对方的侮辱和取笑,回答时话里有话,暗示这个商人是个驴子,使商人自讨没趣。
在交际场合,遇到小人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我们可采用以下策略:
①以牙还牙
及时巧妙地抓住对方讲话内容中的漏洞反戈一击,来揭露丑恶,戏弄无知,回击恶意的挑衅,以解脱窘境。
②以退为进
有时在交谈中,表面退缩,实则是为了更有力的反击,就像拉弓射箭一样,先把手往后拉,目的是为了把箭射出去更有力。
古代齐国晏子出使楚国,因身材矮小,被楚王嘲讽:“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说:“齐国首都大街上的行人,一举袖子能把太阳遮住,流的汗像下雨一样,人们摩肩接踵,怎么会没有人呢?”楚王继续揶揄道:“既然人这么多,怎么派你这样的人出使呢?”晏子回答说:“我们齐王派最有本领的人到最贤明的国君那里,最没出息的人到最差的国君那里。我是齐国最没出息的人,因此被派到楚国来了。”几句话说得楚王面红耳赤,自觉没趣。
这个故事中晏子的答话就是采用以退为进之法,貌似贬自己最没出息,所以才被派出使楚国,这是一退,实则是讥讽楚王的无能,这是“进”,以退为进,绵里藏针,使楚王侮辱晏子不成,反受奚落。
③暗藏锋锐
在某些场合,将某一固定词语拆开来解释,赋予原词新奇意境,使能化腐为奇,博得喝彩。
有一次,周恩来接见美国记者,有个不怀好意的记者挑衅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呢?”周恩来总理听了,很自豪地回答说:“我们中国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为马路。”那个记者听后哑口无言,一副窘态。
周总理这一妙答,创造了一种新奇的含意,时而山重水复,忽而柳暗花明,点石为金,化拙成巧。既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又巧妙地回击了那个美国记者。真可谓藏锋处鬼神莫测其渊,露锐处天下莫挡其势。
④以柔充刚
例如,甲乙两人关系不好,一次在小巷中狭路相逢,甲傲慢地说:“我就不给你让路,你能把我怎么样?能把我吃掉吗?”乙慢条斯理地说:“我当然不能吃掉你,因为我是回民。”乙的回答看似问甲妥协,但实际上是暗驾“甲是个猪”。
话里藏话,总体上有两个基本功:一是能够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恶毒之意,否则便会成为笑柄,白白被人要了自己还陪着笑脸。二是要会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话说得很艺术,又让听话之人心领神会,明白你话中的锋芒所在。你的敌人发出的旁敲侧击之音,暗含恶毒之意,这是一种无形的霹雳,甚至会让你身败名裂,万万不可小瞧。对待居心不良的暗算的上策便是接“镖”有术,还以颜色。维护自己的名声和面子,是自我保护、立足于世的必备功夫。
(3)驳人面子,点到为止
在人际关系中,出于各种原因有时我们会驳别人的面子,这种事情如处理不当,便容易得罪人,结仇家;别人有亏于你,也应该“得饶人处且饶人”,但“饶人”的表示又不能生硬,利用话里藏话暗示他人,是时刻离不开的奥妙技巧。
有一位姓周的女士因公出差,在火车上与一位看起来挺有涵养的男士坐在一起。这位男士主动和她搭讪,周女士觉得一个人干坐着也挺乏味的,于是就和他攀谈起来。开始时这位男士还算规矩,和周女士只是谈谈乘车难的感受以及交流交流对当今社会上一些不合理现象的看法。可不知怎的,谈着谈着,这位男士竟然话题一转,问了周女士一句:“你结婚了吗?”周女士一听顿生厌恶,于是她态度平和地对那位男士说:“先生,我听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前半句是‘对男人不能问收入’,所以我才没有问你的收入;后半句是‘对女人不能问婚否’,所以你这个问题我是不能回答了!请原谅。”那位男士听周女士这么一说,也觉得有点唐突,尴尬地笑了笑,不再说话了。
我们不能不佩服周女士的应变口才。寥寥数语,既表达了对对方失语的不满,又没有令对方下不了台,可谓一举两得。
5.颠来倒去用语幽默
在一般情况下,表达总有一个固定的顺序,人们总是一丝不苟地习惯遵守着这个约定俗成的法则。
那么,在交际时,如果故意颠倒一下这种习惯了的顺序,将会产生何种效果呢?答案是,只要你颠倒得巧妙,就一定会产生美丽的效果。不信,请看下例:
①成年人必须有孩子陪同方可进入本店!(见于儿童用品商店)
②小朋友,请拉紧妈妈的手,别把妈妈丢了!(见于儿童乐园)
这是两则极美妙的广告,其特点是颠倒了主语与谓语的顺序,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颠倒,才一举突出了“此处儿童第一”的服务宗旨,自然,如此颠倒,对于成年人也是一个极巧妙的提醒!
让我们再看另一种类型的颠倒。
①每小时车速40公里,您可以活到80岁!每小时车速80公里,您只能活到40岁!
②一位画家问门采尔:“我用三天时间画的画,为什么三年也没卖掉?”门采尔回答:“那是因为您没有用三年的时间画,用三天的时间卖!”
这第二种颠倒是原句式基本不变,但句中表示数量的字眼已颠倒了位置。显然,这是用颠倒法表达的机智,提醒前者突出了谨慎驾驶的重要性,后者突出了精益求精的重要性,而且,正是因为妙用了颠倒,真心实意的提醒才表达得格外不同凡响。
现在,让我们看看第三种类型的颠倒。
①公共汽车上人多,一位女士无意间踩疼了一位男士的脚,便彬彬有礼地道歉:“对不起,踩着您了。”不料男士回答:“不不,应该由我来说对不起,因为我的脚长得太不苗条了。”哄的一声,车厢里立刻响起一片笑声,显然,这是在赞美。这是幽默型的颠倒,它温暖而机智。
②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整洁无比的商店里,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脏了商店的地板,便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却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们的地板向您致歉,它太喜欢吃您的蛋糕了!”果然,老板的热心打动了这位女士,于是下决心“投桃报李”,买了好几样东西后才离开了这里。
请注意这两处颠倒,这是应该享用道歉的人偏偏要颠倒一下自己的身分,偏偏要充当一次彬彬有礼的致歉者,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颠倒,才那么巧妙地把自己的美好形象推销了出去!何为聪明?这就是。
总之,幽默的错位不是言语失误,幽默的错位是听话人完全能够理解说话人动机的一种语言现象。这种语言现象可以叫做“故意违反会话原则”。人们在日常会话过程中,总是要遵守一定的原则,比如说,关联原则(后说话的人所说的必须要和前者所说的有关联)、数量原则(提供恰当的信息量,不要太多或太少)、方式原则(说话的方式要恰当)。现在似乎还要加上角色原则。如果是故意违背这些原则就会引起言外之意。幽默也可以说是故意违背会话原则的一种言语现象。
6.润物无声,美言软说
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枝火把照亮别人的生活,也照亮自己的心田,有助于发扬被赞美者的美德和推动彼此友谊健康地发展,还可以消除人际间的龃龉和怨恨。赞美是一件好事,但绝不是一件易事。
耶鲁大学著名教授莱昂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夏天,天气非常闷热,他走进拥挤的餐馆去吃午饭。在服务员递菜单时,他说:“今天那些在炉子旁烧菜的小伙子一定够受的了。”那位服务员吃惊地说:“上这儿来的人不是抱怨食物不好,就是指责服务差劲。十多年来,你是第一个对我们表示赞扬的人。”这位教授后来说:“人们所需要的,是一点作为人生应享有的关怀。”
不要怕赞美别人而降低自己的身价。相反,应当通过赞美,表示你对人的真诚。记住这一句话:“给活着的人献上一朵玫瑰,要比给死人献上一个大花圈价值大得多。”生活中没有赞美是不可想像的。百老汇一位喜剧演员有一次做了个梦,自己在一个座无虚席的剧院,给成千上万的观众表演,然而,没有一丝掌声。他后来说:“假若一个星期能赚上十万美元,这种生活也如同下地狱一般。”
(1)要独树一帜
在称赞别人的时候,要明白无误地告诉他,是什么使你对他印象深刻。你的赞赏越是与众不同,就会越清楚地让对方知道,你曾尽力深入地了解他并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有此表达的愿望。
称赞对方具备某种你所欣赏的个性时,你可以列举事例为证。比如,他提过的某个建议或采取过的某一行动:“对您那次的果断决定,我还记忆犹新呢。这个决定使您的利润额上升了不少吧?”
应尽量点明你赞赏他的理由。不仅要赞赏,还要让对方知道为什么要赞赏他:“当时您是惟一准确地预料到这一点的人。”
数据可使你的赞赏更加确实可信:“有一回我算了一下,用您的方法可以节省多少时间,结果是………”
如果可能,不妨有选择地给你的一些客户或合作伙伴书面致函,表示你对他们的欣赏。只要你有充足的理由,完全可以把你的赞美之辞诉诸笔墨。
书面赞赏的效果往往非常之好。“赞扬信”不会被对方丢弃。如果你的文笔既有深度又与众不同,对方还会百读不厌。
(2)采取适宜的表达方式
重要的不仅是说了些什么,还有你是怎样来表达的。你的用词,你的姿势和表情,以及你称赞他人时友善和认真的程度都至关重要。它们是显示你内心真实想法的指示器。
你应直视对方的眼睛,面带笑容,注意自己的语气,讲话要响亮清晰、干脆利落,不要细声慢语、吞吞吐吐,也别欲语还休。
小心不要用那种令人生厌的开头:“顺便我还可以提一下,您的还算不赖。”这让你的称赞听起来心不甘、情不愿,又像是应付差事。
如果合适;你甚至可以在称赞的同时握着对方的手,或轻轻拍拍他的胳膊,营造一点亲密无间的气氛。
(3)说要说到点子上
恭维话要坦诚得体,必须说中对方的长处。
人总是喜欢奉承的。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换句话说,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
奉承别人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言词会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因而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被对方识破,产生不快的感觉。
(4)拍马而不惊马
从古至今,奉承话人人会说,且大都说过,换句话说,人人都做过某种奉承拍马的事情,但如何做到“拍马不惊马”,却是很不容易的事。
李白就是“拍马而不惊马”的成功人物。在清朝以来散文精选本《古文观上》中,有李白的一篇《与韩荆州书》,该文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意思是说:李白听得天下文士相聚时议论说:一个人活在世上,不必要封受食邑万户的大侯爵,能见到一次韩荆州就够了。
这真是“拍马而不惊马”的杰作,韩荆州听到这话,能不喜在眉头笑在心么?
李白写这封信是如何介绍自己的呢?他在信中明明白白地说:“李白我本是陇西地方的布衣,流落在楚汉的地方,十五岁就喜欢剑术……三十岁文章学成……虽是身长不满七尺,但我的雄心却胜过万人……”
李白写这封信给韩荆州的目的何在呢?他在信尾上说:“幸望君侯推恩德到下面的人,大大地奖励和掖进我,我是全靠君侯出手打捞啊。”
一句话,就是李白年过三十还落魄民间,想叫韩荆州把自己推到官场上去。
韩荆州是谁呢?他的真名叫韩朝宗,在当时是荆州刺史,故称“韩荆州”。
李白生于唐朝武则天长安元年,到他满三十岁时,是唐朝玄宗李隆基的开元十九年,玄宗李隆基就是宠幸杨贵妃杨玉环的那一个风流天子,此时韩朝宗正是在荆州当刺史。“荆州”在古时为“九州”之一,辖今湖南、湖北两省,以及四川省东南部、贵州省西北部、广东省北部、广西西北部等广大地区,州治在今湖北之襄阳。“刺史”是该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管着如今将近三个省的地方,是很大的官了。
当时身任荆州刺史的韩朝宗乐善好施,一心想学战国时代的孟尝君,家有食客三千,往往为他们推荐人仕,“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所以李白写信给韩朝宗,请他推荐自己。
韩朝宗也不负所托,勉力向玄宗李隆基做过推荐,但他因自己毕竟只是个地方官,一个荆州刺史而已,他需要人上托人,方可使李白之才名达于圣皇的耳鼓,所以若干年之后的开元二十九年,李白才能经由唐玄宗李隆基召进长安,作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御用诗人,为李隆基宠幸的杨贵妃写了不少诗如《宫中行乐词》等诗篇。
7.巧拉关系,绕弯周旋
有些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便绕弯子、兜圈子,甚至用“王顾左右而言他”的迂回战术,将其套牢。
生活中不少人是“直肠子”,“一根筋”,为人处世“碰倒南墙不回头”,十头牛也拉不回来,这样的人最该学点迂回术。一言以蔽之:统几个圈子保证你能在人情关系中得到最大的实惠。
(1)曲调未成,先应有情
明代嘉庆年间,“给事官”李乐清正廉洁。有一次他发现科考舞弊,立即写奏章给皇帝,皇帝对此事不予理睬。他又面奏,结果把皇帝惹火儿了,以故意揭短罪,传旨把李乐的嘴巴上贴亡封条,并规定谁也不准去揭。封了嘴巴,不能进食,就等于给他定了死罪。这时,旁边站出一个官员,走到李乐面前,不分青红皂白,大声责骂:“君前多言,罪有应得!”一边大骂,一边“叭叭”地打了李乐两记耳光,当即把封条打破了。由于他是帮助皇帝责骂李乐,皇帝当然不好怪罪。
其实此人是李乐的学生,在这关键时刻,他“曲”意逢迎,巧妙地救下了自己的老师。如果他不顾情势,犯颜“直”谏,非但救不了老师,自己怕也难脱连累。
这个方法的使用真是巧妙至极。李乐不懂得人际之间“润滑当先”的道理,离自己的学生还差了一大截。要知道我国传统文化,是很讲究绕圈子的。
(2)“套近乎”的三个技巧
在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的前一天,中央电视台的有关领导告诉节目主持人敬一丹,明天,总理来视察的时候,你要想办法得到朱总理的题词。敬一丹听了既感到欣喜,又感到多少有些为难:我怎么向总理提出这个请求呢?第二天,朱总理在中宣部部长丁关根的陪同下,来到中央电视台。他走进《焦点访谈》节目组演播室,在场的所有人都起立鼓掌,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朱总理跟大家相互问好之后,坐到主持人常坐的位置上,大家簇拥在他的周围,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与总理交谈。
一位编导说:“在有魅力的人身上,总有一个场,以前我听别人这样说过。我看您身上就有这样一个场。”朱总理不置可否地笑了。
演播室里的气氛更加活跃、和谐,敬一丹感觉这是一个好时机,一个很短暂的、稍纵即逝的时机。于是走到朱总理面前说:“总理,今天演播室里聚集在您身边的这二十几个人只是《焦点访谈》节目组的十分之一。”总理听了这话,说:“你们这么多人啊!”敬一丹接着说:“是的,他们大多数都在外地为采访而奔波,非常辛苦。他们也非常想到这里来,想跟您有一个直接的交流。但他们以工作为重,今无没能到这里来。您能不能给他们留句话?”敬一丹说得非常诚恳,而且非常婉转,然后把纸和笔恭恭敬敬地递到朱总理面前。总理看一下敬一丹,笑了,接过纸和笔,欣然命笔,写下“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16个字。总理写完,全场响起一片掌声,热烈的气氛进入了高潮。
敬一丹的绕圈子的确运用恰当,可圈可点。请求题词,先把在外“四处奔波”、 “非常辛苦”的记者抬出来,在感情、道义上绕好了一个让人不宜也不忍拒绝的“圈子”,另外语气曲折委婉,表述又贴切诚恳,终于如愿以偿。
意大利知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也深谙此道。她以其对采访对象挑战性的提问和尖锐、泼辣的言辞而著称于新闻界,有人将她这种风格独特、富有进攻性的采访方式称为“海盗式”的采访。迂回曲折的提问方式,是她取胜的法宝之一。
技巧一:先抛出“套子”的一部分。
在采访南越总理阮文绍时,她想获取他对外界评论他“是南越最腐败的人”的意见。若直接提问,阮文绍肯定会矢口否认。法拉奇将这个问题分解为两个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曲折地达到了采访目的。
她先问:“您出身十分贫穷,对吗?”阮文绍听后,动情地描述小时候他家庭的艰难处境。得到关于上面问题的肯定回答后,法拉奇接着问:“今天,您富裕至极,在瑞士、伦敦、巴黎和澳大利亚有银行存款和住房,对吗?”阮文绍虽然否认了,但为了洗清这一“传言”,他不得不详细地道出他的“少许家产”。阮文绍是如人所言那般富裕、腐败,还是如他所言并不奢华,已昭然若揭,人们自然也会从他所罗列的财产“清单”中得出自己的判断。
技巧二:给“套子”换个说法。
她在采访我国领导人邓小平时,提出一个问题:“天安门上保留下来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看上去平常、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包含着丰富深刻的含义,目的在于想知道邓小平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评价、认识及其今后在中国的地位。
阿里·布托是巴基斯坦总统,西方评论界认为他专横、残暴。法拉奇在采访中,不是直接问他“总统先生,据说您是个法西斯分子”,而是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总统先生,据说您是有关墨索里尼、希特勒和拿破仑的书籍的忠实读者”。从实质上讲,这个问题同“您是个法西斯分子”所包含的意思是一样的,转化了角度和说法的提问,往往会使采访对象放松警惕,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它看上去无足轻重,但却尖锐、深刻。
技巧三:给“套子”涂上感情色彩。
访问邓小平,她是从祝贺邓小平的生日开始的。她从邓小平传记中知道他的生日是8月22日,而邓小平自己却忘记了。
邓小平:“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是明天吗?”
法拉奇:“不错,邓小平先生,我从你传记中知道的。”
邓小平:“既然你这样说,就算是吧!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我的生日,就算明天是我的生日,你也不应祝贺啊!我已经76岁了,这是衰退的年龄啦!”
法拉奇:“邓小平先生,我父亲也是76岁了。如果,我对他说那是一个衰老的年龄,他会给我一巴掌呢!”
邓小平:“他做得对。你不会这样对你父亲说的,是吗?”
访问气氛就这样十分融洽而轻松地形成了。
看来当记者的人,最擅迂回,最会委婉。遇到“记者”型人物,我们得对他们兜圈子、做“套子”有一定的警惕,考虑一下自己是否乐意被套住,再去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