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逃难香港勤勉上进

1940年冬,重镇和要道大都被日军占领,沿海水域也被日本军舰封锁。在这样的情势下,没有足够的旅费,就踏上漫长的赴港之路,简直无异于玩命!

但随父母踏上艰难旅程的小嘉诚,和他的弟弟李嘉昭、妹妹李素娟,他们哪想那么多。在他们的想象中,香港很新鲜,肯定像万花筒一样美丽。

由于船只难找,也出不起一笔昂贵的租船费用,夫妻俩决定,靠两条腿,一步一步走到香港去。他们不敢也无钱住客栈,或露宿荒山野地,或在山村人家的茅屋借宿。不敢贸然在白天行动,他们就选择极少人走的崎岖山路,一家人手牵着手,跌跌撞撞地摸索着向前行进,就连身上被荆棘划破也不敢哼一声。

刚出澄海时,还有弟弟李奕给李云经的一些盘缠和干粮,但到了惠州地面时,一家人就没了钱粮,只好靠李云经沿路打工度日了。

好在那时的李云经体力还不差,可以给人拉车、装柴草、搬家或者修房子。打零工所得的报酬虽很少,还算能维持妻儿的简单衣食。

为安全起见,他们常在夜间穿越平原地带。夜行,有时特别幸运,冷不丁碰到一艘破旧的小舢船,就足以令他们歇息片刻。船老大唯恐被日本人发现,把船划得特别缓慢,等到达对岸,天刚蒙蒙亮,一家人稍作休整就又上路了。

就这样,他们一直走到5月,才到达了距香港还有很长路程的宝安县,此时宝安县已是春暖花开,而当初他们所穿的厚衣服,多已褴褛。特别是在接近香港的地方,不但气温高,又不时有滂沱大雨袭来,家人急需换季之衣。

李云经也特别着急,绞尽脑汁地想着要给他心爱的孩子们每人解决一件夏衣,可是,当时在路上连吃饭的钱也捉襟见肘,又哪里有钱买衣?

又走了月余,历尽千辛万苦的李云经一家,才终于流徙到了香港。

这一年,李嘉诚12岁,正值具有无限幻想的少儿时期。到达香港的当天下午,李云经的妻子庄碧琴就带着丈夫和孩子辗转找到繁华的香港中环。

她是从大哥写给她的一封家书上得到的地址。除了语言障碍之外,中环附近的大街小巷乱如蛇径。他们从中午一直打听到下午时分,才找到一条名叫兰桂坊的小巷。

狭窄的巷路两旁,大小店铺一个挨着一个。一家家相互拥挤的店铺,都由五彩缤纷的招牌彼此相连。巨型楼房之间的空隙几乎小得让人喘不上气来。忽然,李云经发现前面有一块写有“香港中南表行”的招牌,他对妻子一指,庄碧琴高兴得险些掉下泪来。

冲进店门,庄碧琴蓦然发现一张熟悉的脸孔从一堆杂乱的钟表零件中抬起来。那人,正是她阔别多年的胞兄庄静庵!庄静庵有些意外地迎出柜台,愕然地睁大了眼睛。

他知道从潮州出来的妻兄庄静庵从小学得一手修理钟表的好手艺,因在惠州和广州给别人开设的表店打工而积累了一笔钱财。后来,庄静庵感到自己超群的手艺仅换得一些微薄的薪水,很难养活家口,于是他索性只身到香港来淘金。

李云经没想到他妻兄如今竟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尤其是中环这商铺集聚之地,能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店铺。面前的妻兄不但没有轻视衣衫褴褛的他和儿子,反而亲昵地上前紧紧握住了他的手。

庄碧琴向哥哥哭诉了她们路上的颠簸困苦,尤其说到潮州故里因日军的侵入,百姓民不聊生、四处奔逃的前因后果,庄静庵也忍不住洒下泪来。

他向妹妹询问了家人的近况后,马上安排家中伙计为他们准备一席饭菜。李云经、庄碧琴和三个孩子,在路上早就不曾吃一顿饱饭了,这时见了满桌丰盛的粤菜,哪里还顾得许多,当着庄静庵的面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李云经见妻兄态度和蔼,丝毫没有富人的架子,紧张的心绪开始平复下来。

吃罢晚饭,庄碧琴和孩子们都在大嫂的安排下早早休息了。李云经却毫无睡意,他和妻兄庄静庵在表店门市里品茗闲聊,希望马上找点事做。不料庄静庵却挥手劝止了他,因为庄静庵内心清楚,在香港给老板打工比在广州时还不容易,更不要说自己开一家表店了。

李云经心头沉重,也许是在惠阳往香港的路上,因为感冒落下了咳嗽的病根,忍不住不停地咳嗽起来。庄静庵见妹夫咳嗽不禁,有些意外,倍加关心妹夫。

李云经特别感激,没想到他们初次见面竟投缘对意。他急切地说:“我现在不想别的,就想尽快在香港找个事做,这样也好养家糊口啊!”

“不急,吃饭有我!找职业的事嘛,其实是急不得的。”庄静庵见妹夫这样谨小慎微,也猜到他是不希望长久留在自己的家中。于是庄静庵就劝他说:“放心吧,我会求朋友给你找事做的。不过,你的咳嗽也大意不得。云经,你要知道,如果没有好身板,在香港又如何能挣一口饭吃呢?”

就此,李云经全家寄住在了庄静庵家。来到香港不久,李嘉诚就发现,这个世界并非他想象的那么美,完全不像他的家乡,这里的人也不像潮州的人那样敦厚、质朴。

每当李嘉诚回忆这段日子时,他就深有感触:“小时候,我的家境虽然不富裕,但生活基本上是安定的。我的先父、伯父、叔叔的受教育程度很高,都是受人尊敬的读书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我随先父来到香港,举目看到的都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就感到这个世界原来是这样。因此在我心里产生很多感想,就这样,童年时五彩缤纷的梦想和天真完全消失了。”

20世纪40年代初,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同时向英、美、荷等国在西南太平洋的属地进行了大规模进攻,太平洋战事由此爆发。以当时情形,尽管有无法摆脱的困惑,李嘉诚还是热诚希望继续自己的学业。于是,在亲友们的帮助下,李嘉诚继续初中学业,开始比较正规、系统地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和接受殖民主义教育。

从潮州的传统文化到香港的殖民教育,无论在教育制度、内容或教育形式上都有天壤之别。这里使用的几乎都是英语教材,使李嘉诚复杂不安的内心世界又增添了一份学业上的惶恐不安。但是,对于生性倔强而且做事从不半途而废的李嘉诚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极好的挑战。

当李云经发现香港是个金钱至上的商业社会后,他要求小嘉诚和弟妹们学会说广东话。因为,香港的华人流行广东话,不懂广东话寸步难行。要在香港生存下去,首先就要过好语言关,倘若将来有出人头地之日,还可以跻身香港的上流社会。

小嘉诚对父亲的教诲心领神悟。从此,他把学广东话当作一件大事来对待。他拜表妹表弟为师,勤学不辍,苦练不止,很快就会说一口流利的广东话,困难的是英语关。

李嘉诚不再是学校的骄子,他坐在课堂里听课,恍如梦里一般。其他同学从小学起就开始学英语,李嘉诚深知自己的不足,心底泛出难言的自卑。

“在香港,想做大事,非得学会英语不可。”父亲的话时常萦绕在李嘉诚的耳畔。李嘉诚领会父亲的苦心,就凭学费来之不易这一点,他也会以苦读上进来报答父恩母爱。

数十年后,李嘉诚回忆父亲生病不求医,省下药钱供他读书;母亲缝补浆洗,含辛茹苦维持一家生计……不禁神色黯然。

李嘉诚学英语,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他边走边背单词。夜深人静,他怕影响家人的休息,独自跑到屋外的路灯下读英语。天刚亮,他又一骨碌爬起来,口中念念有词,不是在朗读就是在背诵英文。

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努力,李嘉诚终于逾越了英语关,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英语答题解题。即便后来他在茶楼打工、中南公司当学徒,在每天10多个小时的辛苦劳作后,李嘉诚仍未间断地坚持业余时间学习英语。功夫不负苦心人,李嘉诚凭着刻苦学习的毅力,几年后熟练地掌握了英语。

就是到晚年,年逾古稀的李嘉诚在接受采访时还说:“我每天晚上都要看英文电视,温习英语。”

后来,14岁的李嘉诚因生活所迫,到茶楼打工,天天要工作15个小时以上,回到家后,他就着油灯深夜苦读。由于学习太专心,他经常会忘记时间,以至于想到要睡觉的时候,已到了上班的时间。他的同事们闲暇之余聚在一起打麻将,李嘉诚却捧着一本《辞海》在读,时间长了,厚厚的一本《辞海》被翻得发了黑。

到中南公司做学徒后,李嘉诚决定利用工余时间自学完中学课程,但却为没有教材而发愁。因为他的工资微薄,既要维持家用还要供养弟妹上学,根本没有多少余钱用来买教材。

当李嘉诚回首这段往事时这样说:“先父去世时,我不到15岁,面对严酷的现实,我不得不去工作,忍痛中止学业。那时我太想读书了,可家里是那样的穷,我只能买旧书自学。我的小聪明是环境逼出来的。我花一点点钱,就可买来半新的旧教材,学完了又卖给旧书店,再买新的旧教材。就这样,我既学到了知识,又省了钱,一举两得。”

同时,李嘉诚还多次语重心长地告诫人们:“知识改变命运。”他坚信:“今天的商场要以知识取胜,只有通过勤奋的学习才能通往人生新天地。”这都是李嘉诚积几十年从商历程的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

从学徒少年到“塑胶花大王”,从地产的大亨到股市的大腕,从商界的超人到知识经济的巨擘,从行业的至尊到现代高科技的急先锋……李嘉诚一路走来,几乎都能占得先机,发出时代的先声,挣得巨大的财富。这些成就,都离不开他父亲的教育和他自身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