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协调人际关系(6)
看到这两个小孤儿的境况,让我感到很惭愧。我带他们看圣诞树,又带他们去小店买些零食、糖果及小礼物。我的孤独感奇迹般地消失了。这也是我几个月以来第一次感到真正的快乐与忘我。我跟这两个孤儿聊天,发现自己是何等幸运——我过过那么多开心的圣诞节,我也有父母的关爱和照顾。
这两个小孩带给我的远比我给他们的多得多。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圣诞夜,这次经历让我学会了很重要的一件事:要让自己开心,只有先让别人开心。我发现快乐是具有感染力的。
我通过帮助别人、爱别人,克服了忧虑、悲伤与自怜,找到了生活的目标和方向。此后,我确实有了重大的改变,不只是在当时,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的。
有关忘我而找回健康快乐的故事太多了,我可以写成一本书。下面再说说玛格丽特·泰勒·耶茨的故事,她是最受美国海军欢迎的女性。
耶茨太太是一位小说家,由于心脏不好,一年多,来她必须卧床不动,每天只有两个小时可以动一动,不过也只能是由女佣搀扶着从房间走到花园去进行日光浴。她的改变是从日本偷袭珍珠港那天早晨开始的。她向我讲述了那天早晨的事情:
当时,一切都陷入了混乱。一颗炸弹在我家附近爆炸,把我从床上震落在地上。陆军派出卡车去接海陆军人的妻儿到学校避难。
红十字会的人打电话给那些有多余房间的人,他们知道我床边有个电话,问我可不可以帮忙做联络中心。于是,我开始记录那些海陆军的妻儿的暂住地点。红十字会的人则叫那些军人打电话来我这里查寻他们家属的下落。
很快,我知道我的丈夫是安全的。我一直都在鼓励不知丈夫生死的妻子们不要失望,要坚强,同时也安慰那些寡妇,当时很多妻子都失去了丈夫。这一次阵亡的官兵共2117人,另有960人失踪。
起初,我还躺在床上接听电话,后来我坐了起来。最后,我越来越忙,又亢奋,忘了自己的毛病,我开始下床坐到桌边。因为帮助那些比我还不幸的人,使我完全忘了我自己,除了晚上睡觉的八个小时,剩下的16个小时,我都是坐着或站着度过的。
如果不是日本空袭珍珠港,我可能下半辈子都是个废人。我躺在床上非常舒服,我总是在消极地等待,现在我才明白当时我在内心已然放弃了治愈的信心。
偷袭珍珠港,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但对于我个人来说却是人生的一大转机。这件事让我发现我从来不知道自己拥有的力量。它迫使我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别人身上,它也给了我一个活下去的重要理由,我再也没有时间去想自己或照顾自己。
假如心理患病的人都能像耶茨太太那样去帮助别人,起码有三分之一可以不治而愈。这不是我乱说的,是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结论。他说:“我的病人中有三分之一都不能在医学上找到任何病因,他们只是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和方向,而且自怨自怜。”
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可以给你带来更大的快乐,更大的满足,更以自己为荣。亚里士多德把这种态度称为“开化了的自私”。
波斯宗教家左罗斯特说:“对他人好是一种享受,并非一种责任,因为它能增进你的健康与快乐。”富兰克林说得更简单:“你对别人好的时候,也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时候。”
把目光多停留在他人身上,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可以有效地使自己不受烦恼所扰,也使自己有了更多的知心朋友,生活也会由此快乐得多。我曾为此请教耶鲁大学的威廉·费尔普斯教授,以下是他的回答:
我去旅馆、理发店或商店时,都会跟我遇到的人交谈。我要让他们觉得他们是一个人,不是一台机器上的螺丝。有时我会赞赏理发店里女服务生的头发或技术。
我会问她整天站着是否很累,我问她是怎么进入理发业的,干多长时间啦,理过多少回啦。我发现对人们感兴趣,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乐趣。我常跟行李搬运工握手。工作了一整天,这会令他精神振作。
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到火车餐车上去吃午餐。餐车里闷热无比,客人很多,服务很慢。我坐下很久,才有一个服务生过来招呼我,我说:“在厨房做菜的那些人今天可惨了。”
服务生开始咒骂,我以为他生气了,他说:“老天啊!客人都在抱怨食物不好,他们埋怨服务太慢,又嫌这里太热,东西太贵。我听这些抱怨听了十几年,你是第一位也是唯一对厨师表示过同情的客人。如果客人都能像你这样善解人意,我就是累死也心甘情愿。”
可见,人所企求的,只不过是希望自己被当作人对待。平时我若遇见牵着狗散步的人,总会称赞那只狗几句,而那人常会很欣赏地拍拍他的狗,我的赞赏重新引起了他的欣赏。
一个经常称赞理发员,又很理解服务生与厨子的人,或是常夸奖别人的狗有多好的人,你能想象他会终日愁眉不展,需要心理医师吗?你一定想象不出吧!中国谚语“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就意在于此吧。
也许有人看到这里会说:“不过是在讲故事而已,现实中怎么可能有这种事呢?我就不愿管别人的闲事,只要自己能赚到钱,得到我所追求的东西就行了,何必管那么多呢?”
当然,你是自由的,你可以按自己的意思去做。不过,如果你是对的,那么所有的古圣先贤——耶稣、孔子、佛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等,就全错了。也许你对宗教大师有反感,那么,让我来举几个无神论者的例子。
当代著名学者,剑桥大学教授豪斯曼先生,他于1936年在剑桥做的演说《诗之名与质》中曾提到,耶稣说:“人因我失去生命者,将得永生。”这是永恒的真理,也是最深刻的道德发现。
豪斯曼先生不仅是一位无神论者,也是一位悲观主义者,然而他却依然发现一个真理:一个人只想到自己,是不可能活出真正的人生。
如果这还不能说服你,我们再来看看西奥多·德莱塞,他是20世纪最杰出的美国无神论者。他把全部的宗教都看成神话,而人生只是“一个傻瓜说的故事,没有任何意义”。但他却遵循耶稣的一句话,即服务他人。
德莱塞说:“如果你想从人生中得到快乐,那就不能只想到自己,而应为他人着想,因为快乐来自于你为别人、别人为你。”
如果我们相信德莱塞所说的,帮助别人会过得更好,我们就应该立即行动,不要再迟疑。人生这条道路,我们只能经过一次,我们应该力行善事,请让我们现在就做,不要拖延,也不要轻视,因为,我们再也不能回到这条路上来。
从本书获得最大教益的九条建议
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获得以下最具教益的九条建议:
首先,如果你想从本书获得最大限度的教益,有一个比任何规则或技术都更加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除非你具备了这种基本的必要条件,否则任何规则对你来说都毫无意义。假如你真的具备这种异常重要的天资,那么你将创造出奇迹,而书本中提出来的如何最大程度地获益的建议也就没有必要去读了。
其实,这个神奇而奥妙的条件就是一种没有止境的、深刻的学习欲望,一种使你提高为人处世能力的强烈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