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宽容,性格豁达的孩子更快乐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发现,那些心胸宽广的孩子更受欢迎,他们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够很快地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能够融洽地与人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且,这样的孩子人见人爱。因此,家长在对孩子进行礼仪培养前,先要培养孩子豁达宽容的性格。
实际上,我国古代许多伟人都很重视宽容的品质。例如,孔子曾说,一个真正的人要有宽容、恭敬、诚信、灵敏、慷慨五德,他把宽容放在五德之首。先哲庄子说,圣人应有包容天地,遍及天下的宽阔胸怀。民族英雄林则徐指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人善于宽容,他的人格才会像海一样伟大。今天的社会更具组织性和开放性,孩子更需要具有宽容的品质,宽容是孩子与人交往、合作的“润滑剂”。
可以说,由于家庭教育中孩子品质教育的缺失,很多孩子并没有将宽容这一美好的品质传承下来。
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价值取向出现了多元化趋势,人们也逐渐追求自己的个性,但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依然要将心胸宽广放在对孩子教育的首位。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总是在无形中接纳父母的一言一行的心理暗示和影响,宽容的品质也需要父母的细心教导。宽容心对于孩子个性品质的发展,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富有宽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惹人喜爱,受人拥护;而缺乏宽容心的孩子,往往性情怪诞,易走极端,不易与人亲近。
因此,父母要教孩子学会宽容,培养孩子宽广的胸襟,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父母要心胸宽广、以身示教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父母在开始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前,首先应当检点自身行为”。父母让孩子学会宽容,首先自己应有宽容的品质。如果父母本身心胸狭窄,无视他人的意见,习惯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给人改错的机会,为一点小事争执不休,为一点小利而斤斤计较,孩子又怎能学会宽容呢?
父母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同事融洽相处,孩子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处理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宽容、和善。
2.让孩子明白“人无完人”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缺点。和同学、朋友相处,完全没有必要求全责备,应该学会求同存异。对于朋友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同学心情不好时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没有必要斤斤计较,要求事事都公平合理。多给人一分宽容和理解,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一个好心境,使自己的个性更加完善。
3.培养孩子善待他人的意识
孩子一旦学会善待他人,就学会了宽容别人,因为孩子已经有了一颗友善、宽容的心。那么,自然而然孩子也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宽容他人了。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他人是自己的影子,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对他人多一分理解和宽容,其实就是支持和帮助自己。
4.用故事教育孩子学会宽容
故事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国内外有许多体现宽容品质的小故事,父母可以借此教育孩子。通过故事还能够教会孩子站在别人的立场、角度考虑问题,有利于孩子理解别人的想法与行为,让孩子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激起孩子的宽容、善良之心。
5.眼界宽的人,胸怀也会宽广
父母不妨经常利用各种节假日,带孩子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这一次次的游览中,孩子就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也便拥有了宽广的胸怀,就会很少因为日常小事无谓地烦恼了。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要教育孩子学会宽容,和气待人,这样才能团结同学,营造一个愉快的生活和学习氛围。孩子拥有这样的品质,便会人见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