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文化:社会化·生态化·智慧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二

设计——集成创新的方法论
——读《体验文化:社会化·生态化·智慧化》有感

当我拿到《体验文化:社会化·生态化·智慧化》的书稿,阅读了其中27位设计工作者撰写的报告,特别是读了Barry M. Katz的序言《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感触颇深。

Barry M. Katz先生这样写到:“多年以来,西方的设计师一直抱怨说只有当所有重要决策都被决定之后,他们才被纳入产品开发流程;设计师被认为是风格设计师(注:中国称之为‘外观造型设计师’),他们的工作是在工程师想出如何‘让它发挥作用’之后,‘让它变得漂亮’。然而,今天西方的设计师们已经赢得了认可,他们不仅活跃在创意工作室中,而且也活跃在世界上一些最成功的公司的高层中。随着设计师影响力的增加,他们被要求参与的一系列挑战也在增加。在西方,设计师的方法不仅会被产品公司接受,而且也会被医院、基金会、金融机构、管理咨询公司甚至政府机构接受。

“但是在中国,我认为设计尚未获得这种认可。我见过的中国设计学院学生作品集的质量、我访问过的中国公司内部设计团队的专业精神,以及我遇到的独立咨询公司在技术和方法上的复杂性,都是世界级的。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同意,相对于设计的美学和商业价值,企业决策者还没深刻意识到设计的战略价值。”

上述论述说到了今天中国设计发展的关键问题,设计不是描眉画眼,设计是集成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经济、法规标准、乡俗民约等知识要素,创造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商品、环境、服务的科学创新方法论。设计创造是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相融合的发明方式。设计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物化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物品、环境和服务功能,也就成了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设计为人民服务是其创造的核心本源。由此体现了设计的社会化属性。

设计是为人类的需求而创造,但过度设计以满足人对物质的无限追求,带来的是环境的破坏、生态的灭绝。因此,体验文化、敬畏自然,是设计科学性和人文性的集中体现。和谐共生、有序发展正是设计的生态属性。

书中对未来发展的思考,让我们看到:伴随人类对需求的递进式转换,人类已从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向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转化。文化正在替代人类对物质的过度追求,上升到了精神层面。而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出现,进一步助推了这一转化的速度。平台经济、服务经济、智慧经济成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设计也就担当起了更加重要的社会责任。服务设计、绿色设计、智慧设计愈加重要。

——宋慰祖

设计大推手,北京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

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工业设计高级工程师

北京国际设计周和北京设计学会的发起人

中国设计红星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的创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