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家人·恋人·朋友
一、如何看待亲密关系的背面
人的成熟很多是从认知并理解背面和灰度开始的。
学生时代在考试评分、高考可以改变命运的机制下,“努力”是有肉眼可见的回报的,少年的人生变化简单、逻辑单一、外因很少,核心的亲密关系只是家庭和同学好友的延展,除了“学生”的社会身份外,还没有“谁的儿子”“谁的丈夫”“谁的父亲”“哪个项目的负责人”等更加复杂的标签。所以一个人成为社会人之前,对事物的认知多是非黑即白的,撒谎肯定是错的、抄袭一定是不道德的、孝顺是要卧冰求鲤的,等等。所以“横冲直撞”总是用来形容那些刚离开学校的年轻人。
可是,无论你多少岁,生病这件事作为重大的外力,犹如黑洞吸引光一样的外力,会扭转很多“直线行进”的走向,对亲密关系尤其是。
我们在学生时代对于亲密关系的认知都太“符号化”了,爱情忠贞不渝要如“孔雀东南飞”一样,痛失爱妻也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对很多关系的认知、对亲密的人的认知有些格式化,忽略了具体的人事可能有的“人性的毛边”。
所以在一开始,我就想让大家有个“先小人,后君子”的心理准备,了解可能遇到的共同的关系问题,也知道人性可能如何探底,但始终选择“尊重人性也相信爱”。
“做真我”和面对背面并不冲突。
我总结不尽关系发生变化的所有原因,但多数是因为“贪婪”“算计”和“道德失灵”。
婚姻的背面可能更容易急转直下的暴露。毕竟,没有100%光鲜亮丽的婚姻,在婚姻里暴露人性的自私和高光都是正常的。在爱面子的社会语境里,自然是有许多事无法和人分享。很多时候,对伴侣的感情并不是一刀切的是非对错,有怨恨也有不舍,有无法调和的矛盾也有痛惜沉没成本的惯性。很多时候抱怨伴侣不过是找个人一起发泄下出口气,自己也明白,不会改变什么。一方因病发生家庭强弱地位的变化时,难免会失落。敏感归敏感,但是也要警惕如《坡道上的家》(一部日剧)里描绘的一样,伴侣通过打击、挫伤、冷暴力的方式而经常性地否定和控制病人的情绪。
亲情的背面可能稍微好一些,于父母子女的话,最有戏剧冲突的点还是无条件的爱和有成本的付出。很多人立遗嘱安排清楚后事,到底是情义不足还是深谋远虑?
友情的背面多被感慨成“人情冷暖”,两个人交往的基础变化了,彼此在处境上的不对等,付出上的不对等,疾病也并不会让人感同身受。友人们从此过上平行人生,人生不同,很多事也再难认同,也是常态。
除此之外,疾病这一重创也会让人更了解自己,以前总是选择性自大和自信,现在却会回头看,夜深人静失眠的时候不免失落和遗憾。很多事情,“我明白道理,但是做不到”,在知易行难和知耻后勇间摇摆。说到底,人就是很难摆脱惯性,很难破釜沉舟,害怕切换轨道的成本。在身体难受、治疗瓶颈、经济压力之下,也会有对家人及自己大包大揽的匹夫之勇和内心自私想逃避和一走了之的摇摆。
我们到底能接受什么程度的关系的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