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光寺铭》等碑铭所涉麹氏高昌政治史
永乐十三年十二月,胡广根据从陈诚手中访求的六种高昌碑铭而撰写《记高昌碑》,由此披露碑文中的若干细节内容:
其一《重光寺铭》,大魏员外散骑常侍、冠军将军、广平司空仲豫,为镇西将军交河麹子韑作,谓子韑为昭武王第五子,今上之亲弟,后有章和二年出临交河郡之语。其二《记寺田园刊之碑》,背首云:“和平九年辛未岁八月二十九日。”[1]有子韑官爵。末云:“延昌十年庚寅岁,谨树玄碑,用传不朽。”其三《右卫将军领宿卫事麹叡芝追远寺铭》,[2]大周麟趾殿学士、普国弟侍读朱幹撰,中云:“叡芝,今上之从兄。祖镇京将军、横截公、镇卫等将军,田地宣穆公冲。考建武等将军、开定鄢耆龙骧等将军、横截太守孝真。世父左卫将军、田地太守孝亮,亲执玉帛朝于京师。”末云:“延昌八年岁次玄枵律中太簇上旬刊讫。”其四《无量寿窟铭》,太学博士、明威将军令狐京伯撰,中云:“麹氏元台公主,献文王之女,张太妃所生,今上之亲妹。”末云:“延寿七年庚寅七月下旬刊讫。”
以上四方《重光寺铭》《记寺田园刊之碑》《右卫将军领宿卫事麹叡芝追远寺铭》及《无量寿窟铭》题记中均涉及麹氏宗室人物,据此便可以检讨麹氏高昌家族王统及相关政治史问题。
(一)“麹坚”名讳之辨析
上述《重光寺铭》捐造施主为麹子韑,其身份十分明确,“子韑为昭武王第五子”。按建昌元年(555)《折冲将军新兴令麹斌芝造寺布施记》亦有“又愿照武王已下五王之灵”云云,[3]《梁书·高昌传》明确提到,麹氏高昌政权的创立者麹嘉“谥曰昭武王”,[4]知子韑即麹嘉之子。此外,麹嘉继任者为子坚,该铭文采用其年号“章和二年”,并称子韑乃是“今上之亲弟”,亦知子韑与麹坚为兄弟。这样就完全可以解决“麹坚”名讳问题了。
中原文献多次提及此人事迹。兹举例如下:
一、《北史·高昌传》云:“嘉死,赠镇西将军、凉州刺史。子坚立。于后关中贼乱,使命遂绝。普泰初,坚遣使朝贡,除平西将军、瓜州刺史,泰临县伯,王如故。又加卫将军。”[5]《魏书·高昌传》在卷一〇一中,诸本目录此卷注“阙”字,此据《北史》补文。故该传从上文作“子坚立”及“坚遣使朝贡”云云。[6]二、《隋书·高昌传》云:“嘉死,子坚立。”[7]中华书局点校本《北史》《魏书》及《隋书》均止在“坚”字下标注专名号,即理解为麹氏单名“坚”。不过,《梁书·高昌传》却记述麹嘉卒后,“子子坚,使持节、骠骑大将军、散骑常侍、都督瓜州诸军事、瓜州刺史、河西郡开国公、仪同三司高昌王嗣位”。[8]此谓麹氏名“子坚”,与上述诸书单称“坚”似有抵牾。王素先生据此认为,高昌王麹氏名字作“坚”正确,《梁书》等文献称“子坚”是因涉及与麹嘉的父子关系而衍“子”字。[9]
根据章和年间《重光寺铭》作“麹子韑”及“今上之亲弟”云云,知其行辈字派为“子”字无疑,则推知高昌王名字“麹子坚”为正。另外,我们还能提供两例重要证据:《魏书·出帝纪》永熙二年(533)十月癸未云:“以卫将军、瓜州刺史、泰临县开国伯、高昌王麹子坚为仪同三司,进爵郡王。”[10]及《梁书·高昌传》曰:“大同中,子坚遣使献鸣盐枕、蒲陶、良马、氍毹等物。”[11]两书无涉麹氏父子关系,皆作“子坚”,传世文献与石刻资料由此互证。这说明,“麹子坚”一名为是,而非“麹坚”。
(二)麹氏家族世系
第三块《右卫将军领宿卫事麹叡芝追远寺铭》撰者系“大周麟趾殿学士普国弟侍读朱幹”,麟趾殿学士是北周明帝所创设,“刊校经史”。[12]麹氏高昌与北周通好,武成元年(559)闰五月及保定元年(561)正月先后遣使献方物,[13]故这位麟趾殿学士朱幹才有条件为麹叡芝撰写寺铭。
这份碑铭的事主为麹叡芝,从原始文献角度看,其所叙世次或许是目前所见唯一一份高昌麹氏宗室家谱,且十分关键。该铭文云:“祖镇京将军、横截公、镇卫等将军,田地宣穆公冲。考建武等将军、开定鄢耆龙骧等将军、横截太守孝真。世父左卫将军、田地太守孝亮,亲执玉帛朝于京师。”《魏书》《北史》有与之相发明的记载,按《魏书·世宗纪》记述永平元年(508),“高昌国王麹嘉遣其兄子私署左卫将军孝亮奉表来朝,因求内徙,乞师迎接”。[14]《北史·高昌传》亦记此次麹孝亮通好之事,并且还提到神龟元年(518)冬,“孝亮复表求援内徙,朝廷不许”。[15]上述两书所称麹孝亮与麹嘉系叔侄关系最为关键,根据这条线索,就能梳理出麹氏家族世系:
上述《右卫将军领宿卫事麹叡芝追远寺铭》明确称“叡芝今上之从兄”,刊讫时间署作延昌八年(568),此时高昌王麹乾固执政,从而明确叡芝与乾固当为从兄弟关系,子坚当属父辈。王素根据多种文献整理出《麹氏王国王统简表》,指出历任高昌王子坚、玄喜、□□、宝茂、乾固五人皆为父子相承,则乾固系子坚四世孙。[16]这一结论显然与上述石刻资料所见麹氏世系相牴牾,或有必要重新检讨该问题。
(三)《无量寿窟铭》人物身份
这件《无量寿窟铭》刻于延寿七年(630),此即高昌王麹文泰时期。该题记谓施主为元台公主,“今上之亲妹”,由此明确二人的血缘关系。
毫无疑问,元台公主和麹文泰之父皆为“献文王”,武周长安三年(703)《张礼臣墓志铭》叙述墓主曾祖张忠在麹氏高昌国的仕履,“伪高昌献文王之建义将军、都绾曹郎中”,[17]此“献文王”殆指麹伯雅?幸运的是,通过上元三年(676)《大唐甘露寺故尼真如之枢》可以解决上述疑问。该塔铭明确说“曾祖伯雅高昌献文王、祖文泰高昌光武王”,[18]知伯雅与文泰为父子,伯雅谥号献文王,亦与《无量寿窟铭》所见麹氏家族人物关系相吻合。
[1]《记寺田园刊之碑》署“和平九年辛未岁八月二十九日”,按“和平”年号仅行用四年,且辛未岁为和平元年,知“九”系“元”字之误。
[2]按“右卫将军”原误作“石卫将军”,今据《记高昌碑》下文“右卫将军领宿卫事麹叡芝”改。
[3]〔日〕池田温著《高昌三碑略考》,谢重光译,《敦煌学辑刊》1988年第1、2期合刊。
[4]《梁书》卷五四《高昌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811页。
[5]《北史》卷九七《高昌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3214页。
[6]《魏书》卷一〇一《高昌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245、2251页。
[7]《隋书》卷八三《高昌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846页。
[8]《梁书》卷五四《高昌传》,第811页。
[9]王素《高昌史稿(统治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339—340页。
[10]《魏书》卷一一《出帝纪》,第288页。
[11]《梁书》卷五四《高昌传》,第812页。
[12]《周书》卷四《明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第60页。
[13]《周书》卷四《明帝纪》,第57页;卷五《武帝纪上》,第64页。
[14]《魏书》卷八《世宗纪》,第207页。
[15]《北史》卷九七《高昌传》,第3214页。
[16]王素《高昌史稿(统治编)》,第358页。
[17]侯灿、吴美琳《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下册),成都:巴蜀书社,2003年,第610—611页。
[18]杨兴华《西安曲江发现唐尼真如塔铭》,《文博》198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