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背景
一 高速铁路人员安全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越来越多,对高速铁路相关人员的要求相应的也越来越高。尽管高速铁路的技术日趋完善,极大地降低了高铁事故发生的概率,但任何精细的技术设备都离不开人的操作和掌握。2010年12月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出席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开幕式时强调:要把保障高速铁路运营安全放在第一位,提高铁路职工安全素质,科学管理、严格管理,确保高速铁路安全运营。因此,人员安全至关重要。对此,国内学者多从我国现阶段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出发来寻求完善的运营方案。其中,赵俐丽在《铁路企业员工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从铁路行业内人才配置不均衡、多数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偏低的现状为出发点,探讨铁路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裴瑞江等在《动车组列车客运服务人员培训项目探究》一文中,从列车客运乘务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如何进行系统化培训、如何细化培训及如何做好培训的辅助工作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李月霞则在《高速铁路运营人员培训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以高速铁路的发展对铁路企业员工培训提出更高要求为背景,分析了高速铁路运营人员培训管理系统的需求、设计思想和目标,并对该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实现,力求高速铁路运营人员培训工作的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也有部分学者从实例出发,探索完善人员培训的对策。林清远的《高速铁路车站人员培训的对策与建议》通过对杭深线高铁开通前后高铁车站人员培训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高铁车站管理人员、行车人员和客运人员岗前培训和后续跟进培训的对策,以及进一步加强高铁车站人员培训工作的建议。蒋亮亮在《高速铁路电务技能人员培训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结合上海铁路局高铁技能人员岗前资格性和岗中适应性培训的现状,查找高铁电务技能人员培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力求规范电务技能人员高铁培训组织,增强培训效果。楚巍在《基于德尔菲法的铁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体系设计》一文中采用德尔菲法分析铁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体系的框架要素,并设计体系内容。将培训体系分为管理、运行、制度、保障、方式方法和评估六个方面,为铁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提供理论和实际支持。王培冰等在《高速铁路司机职业倦怠和压力管理分析》一文中,采取问卷调查、跟车调研和访谈形式对高速铁路司机职业倦怠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基于调查结果,提出高速铁路司机职业倦怠和压力管理的建议。
二 高速铁路车站安全
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必然带来了一批高铁客运站的建设和运营。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的高铁恐怖袭击案,大多发生在高铁站,给车站安全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肖礼谆等在《高速铁路客运站风险分析研究》一文中,分析了高速铁路车站主要存在的安全风险事件包括拥挤踩踏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和大量旅客滞留车站,通过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对高速铁路客运站进行危险源的辨识,构建高速铁路客运站危险源辨识表,最后通过构建耦合度模型对高速铁路客运站进行风险耦合分析,并以成都东站为例进行风险分析。程学庆等在《基于蝴蝶结模型的高速铁路车站安全风险管理》一文中,在概述蝴蝶结模型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上,对现有高速铁路车站旅客进出站顺序和空间架构进行分析,提出恐怖袭击、拥挤踩踏、火灾爆炸及疾病卫生四个风险事件。通过安全屏障中控制措施分析构建高速铁路车站安全风险蝴蝶结模型,阐释了模型的应用领域和实际运用方法,以及在高速铁路风险管理中的适用性。王睿等在《高速铁路车站安全管理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一文中,运用系统动力学(SD)相关理论,构建高铁车站安全管理系统因果关系图和流程图模型,并将高铁车站安全管理总系统分为员工行为、技术设备设施、日常环境和安全管理等四个子系统,分别提取了子系统的安全影响因素,研究如何协调各个因素的投入比例,以达到安全效益最优。张英奇在《铁路车站行车安全重点问题与处置》中,对铁路车务站段安全管理存在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车务站段安全管理特点,进一步探索如何提高铁路安全生产管理质量。
三 高速铁路列车安全
高铁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会遇到诸多方面的安全问题,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内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高铁列车的安全问题。胡远宁、齐亚娜、马维纲、张亚东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出发,提出了加强高铁列车安全的对策。其中,齐亚娜在《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安全相关标准分析》一文中阐述了我国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标准安全相关的通用条款、功能安全、设备结构安全、信息安全、人员安全、灾害防护等内容;从RAMS规范等效性、故障—安全原则、安全信息传输规范及高速铁路不设置平交道口的规定等方面,对比分析我国CTCS标准安全性与国际安全标准的一致性。胡安华等从鸟击防范的角度出发,在《高速铁路列车鸟击及防范研究》一文中,率先提出了针对高速铁路列车鸟击及防范的研究。文章阐述高速铁路列车鸟击的危害,分析鸟击的危害并提出了理论计算模型及公式,论述鸟击的成因及防范鸟击的重要性,并从高速铁路工程、沿线环境、生态及物种适应能力等方面系统性地提出了防范高速铁路列车鸟击的方法。文超、彭其渊、陈芋宏从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冲突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提高高速铁路行车调度水平,保障行车安全的对策。并根据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冲突的判定依据,运用时间拓扑矩阵理论,建立了事件时间与时态关系的计算准则,实现了列车事件的时间逻辑判断。将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冲突判定分为到发线运用冲突判定和其他类型冲突判定,提出了冲突判定的思路和步骤。
四 高速铁路环境安全
与普速铁路相比,高速铁路更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高铁运营的安全往往要考虑到其所面临的特殊环境。环境安全包括内部环境安全和外部环境安全,内部环境安全是指高铁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安全是指自然灾害、地形地貌、外部行为等对高铁运营带来的安全隐患。在内部环境安全上,王明慧在《高速铁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环保贡献分析》一文中分析影响沿线生态环境的诸多因素,同时提出高速铁路建设的环保措施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王玉红等在《高速铁路建设的环境影响分析及环保策略建议》一文中,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为研究案例,分析了高速铁路建设对沿线自然及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内容、方法和过程,论述了铁路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污水及固体废弃物对沿线环境的影响,并论述各类污染的生态防护措施。在此基础上,对沪宁城际铁路环保经验进行了总结归纳,最后提炼形成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的环保策略建议。周君等在《高速铁路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一文中,通过对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公路、航空三种交通运输方式在能源消耗方面进行比较,提出构建可持续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高速铁路的发展,以适应我国能源利用的要求和环保要求。在外部环境安全上,石锐华等在《高速铁路的灾害防护设计》中对可能造成铁路灾害的种类进行了分析,并阐述可采取的防护措施。在参照国外高速铁路灾害防护技术的基础上,探讨适合我国高速铁路应用的灾害防护技术。江汶乡等在《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构架设计》中阐述了地震预警系统对保证高铁运营安全的重要性,讨论了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中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模块及其相互关系,为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孙阳在《浅谈高速铁路外部环境治理难点及对策》中指出,高铁设施置身公共场合,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但由于铁路企业自身职能所限,部分社会群众维护高铁运输安全意识淡薄等原因,高铁外部环境治理工作困难较多。文章结合管理实例,分析常见的高铁外部环境治理工作中难点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赵方霞等在《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大数据分析》一文中,基于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的大数据分析研究,通过分布式文件系统存储、MapReduce/Spark 计算框架、数据挖掘等技术,对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的灾害规律分析、灾害预测、运用规则优化、监测点布设优化、设备选型、设备状态分析等进行研究,以解决目前灾害监测系统运用和维护中遇到的问题,为灾害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与应用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五 高速铁路安全管理
加强高速铁路安全管理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铁路运输安全经营、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需要。2017年1月3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当时的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东福做《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奋力开创铁路改革发展新局面》的报告,他强调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构建“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孙林在《中国高速铁路安全管理立法思考》一文中认为,人在高铁安全管理立法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高铁安全立法主要涉及管理主体规范、安全行为规范、技术规范、监管规范四大类,并对完善高铁安全立法提出了建议。范鸿云在《关于高速铁路安全管理的研究与思考》中,通过对确保高速铁路安全的“人—机—环”三种基本特点的分析,探讨如何有效消除危及高速铁路安全的主要因素。程学庆等在《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一文中,从人、设备、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对高铁运营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辨识分析,明确高速铁路安全运营的根本在于管理。运用风险概率/后果评价方法,结合高铁运营安全工作特性,建立了概率/后果综合评估表,以此对危险源展开评价并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不同的控制措施。张忠浩等在《对加强高速铁路安全管理的思考》一文中,全面分析高速铁路安全管理的标准和要求,系统阐述高速铁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加强高速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王鹏在《高速铁路安全管理加强的相关思考》一文中,通过对高速铁路的安全管理工作认真分析和研究,把握高速铁路安全管理的要素,并对各种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反复斟酌,力求真正有效果地解除安全危机和提高高速铁路安全管理。马坤在《创新安全管理实现铁路转型突破》一文中指出,创新铁路企业安全管理必须界定好专业管理干部的职责,必须以“干部专业履职”牵动“职工作业落标”为根本保证,必须以实现“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为总体目标,并提出了铁路企业安全管理落地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更好推进安全管理工作落实的思考。曾锟在《从组织管理层面论铁路工务安全管理策略》一文中,从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安全生产检查监督体系、自控型班组建设、落实人员安全培训等层面分析了铁路工务安全管理的方法和策略。李刚在《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一文中,从环境、人、管理、设备四个方面对高铁运营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认知和分析,并从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等入手,探究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六 高速铁路技术防范安全
高铁技术的发展状况是衡量一国高铁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随着高铁影响力的日趋扩大,各国高铁技术设备越来越成熟。但是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又会给高铁运营安全带来新的挑战,高铁技术需要持续完善。高铁安全技术包含方方面面,如供电安全、列控安全、机务安全、调度安全,等等。谢刚强在《现代通信技术在高速铁路中的应用》一文中分析了高速铁路中加强通信技术运用的重要意义,指出了高速铁路中现代通信技术的具体应用,如列车调度系统中GSM-R技术的应用、高铁安检中通信技术的应用、高铁在线监测系统中通信智能化的应用以及高速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应用。通信技术的应用为高速铁路运行的安全性、精准性和高速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李淮在《高速铁路供电系统安全性评估》中阐述安全性评估的意义、标准及方法,并对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评估指标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旨在提高高速铁路供电系统安全性。吴海洪在《对高速铁路运营机务安全管理的探讨》一文中从机务运营安全管理的角度,针对高速铁路运营初期存在的不足,分析强化机务安全管理的立足点,对高速铁路运营机务安全管理提出了有益的思路与强化管理对策。石先明等在《高速铁路列控系统安全性分析与改进》一文中介绍CTCS-2、CTCS-3级列控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控车模式及其功能,并结合工程实际,运用故障假设法和定量分析法,从信号专业的角度,着重分析研究了列控系统各种控车模式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区间运行、车站侧向接发车、调车等作业的安全性,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李曲波在《高速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探讨》一文中分析了高铁调度的指挥特点,总结了目前调度集中指挥的经验,思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程国宁在《高速铁路固定设备安全技术监测管理策略探究》一文中探讨了高速铁路固定设备安全技术监测管理策略及其意义,以此为高速铁路固定设备安全监测管理的落实和推进提供参考,为我国高速铁路监测管理的科学发展提供帮助。刘海靓在《高速铁路列控车载设备安全技术分析》一文中介绍了列控车载设备的基本组成以及高铁列控车载设备的安全技术,包括高铁列控车载设备软件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及车载设备的安全性设计。
七 高速铁路安全文化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而铁路安全文化是铁路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显著特征,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程学庆等在《高速铁路的安全风险文化建设与管理》一文中指出,安全文化建设是进行有效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亚当斯理论分析了事故发生机理,深入剖析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方面和注意事项,结合风险管理流程提出改进的安全文化建设管理模式,并将改进的模式运用到高铁安全文化建设中,提高高铁安全风险文化建设与管理水平。罗文海在《对高铁安全文化建设的反思》一文中提出要借鉴德国针对高铁事故的层层挖根行动,在行业里全面树立和贯彻安全第一、珍爱生命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地不断完善严格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始终保持“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警惕性,认真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安全管理工作。宋国伟在《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流运行品质的京沪高速铁路》一文中,论述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风险管理的关系,提出在京沪高速铁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基本思路、方法途径,探讨了如何通过建立安全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深化发展。高岩在《论“文化自觉”与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一文中着重阐述了目前我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困惑”,在构建铁路安全文化过程中,加强全员“文化自觉”的内涵及其途径。陆承宇在《安全文化建设是铁路车站保持安全稳定的防线》一文中提出,铁路车站要保持安全持续稳定,必须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建立以道德自律和心理疏导为主要内容的安全预防体系,引导职工自觉遵守,才能确保车站安全持续稳定。覃红在《对新形势下加强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一文中,对铁路企业文化建设如何适应新形势、实现新目标、担当新使命、展示新作为,更好地发挥其凝聚人心、引领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北京铁路局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北京市安监局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着力打造理念、制度、素质、典型、环境“五位一体”的京铁安全文化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了第六个安全年。
八 高速铁路应急救援
当高铁发生事故后,有效的应急救援机制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李健也曾建议:要未雨绸缪,周密制定应对高铁安全突发事件的预案,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保证一旦出现高铁运营重大安全事故,能及时科学救援。国内学者针对不同的事故对相应的应急救援提出了各自的对策。陶鹏在《高速列车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对策研究》一文中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主要高速列车事故,分析此类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此类事故的特点,同时归纳总结了此类事故应急救援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和各类问题,具体提出了消防部队应对高速列车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的处置对策和方法,促进消防部队更高效、更科学地完成此类任务。王涛在《加强高速铁路应急管理确保高速铁路事业科学、安全、可持续发展》一文中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综合分析了现阶段高速铁路应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我国高速铁路特点,提出了加强高速铁路应急能力建设的具体方法。孙兴国在《做好高速铁路交通事故救援准备刻不容缓》一文中介绍了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高速铁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提出了高速铁路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对策。部分学者针对事故发生的特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应急救援对策。如王彤等在《高速铁路地震灾害紧急处置方案的研究》一文中,根据地震发生后铁路紧急处置方案的研究目标及其遵循原则,对设置紧急处置方案组织机构、建立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制定紧急处置应采取的措施和制订应急救援方案,以及灾后恢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钱生校等在《铁路隧道防灾安全监控与应急救援保障信息系统研究》一文中分析影响隧道安全的主要因素,根据隧道运营环境、设备部署、结构特点,构建由防灾安全保障设施、监控报警子系统和安全控制子系统组成的铁路隧道防灾安全监控与应急救援保障信息系统。有些学者从应急救援优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策。如田志强等在《铁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设备调度优化研究》一文中指出应急救援资源的调度优化对救援工作的重要性,并根据铁路突发事件种类及其应急救援资源需求进行分析,提出静态应急救援能力需求条件下的设备调度问题,建立最小化应急救援结束时间和调度费用的双目标优化模型。李斯等在《基于多智能体的运营高速铁路救援仿真研究》一文中,将多智能体救援理论和技术引入运营高速铁路重大事故灾后救援领域,基于多智能体救援仿真平台,构建用于高铁运营过程重大事故救援的灾难空间仿真模型;剖析高铁应急救援过程中同类智能体间和异类智能体间协作救援模式;以假设的高铁车站突发灾难和高铁线路发生的重大事故为例进行灾后救援案例分析,提出具体建议和措施,进一步论证高铁救援方针的高效性和科学性。
九 高速铁路安全反恐
由于高速铁路行业自身的特点以及高速铁路反恐机制的不健全,近年来,国内外高速铁路恐怖袭击事件时常发生,给高速铁路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隐患。梁帅在《高铁反恐防控工作机制的构建》一文中从我国目前高速铁路反恐工作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高速铁路反恐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恐怖袭击的难以防范性、人员短缺反恐力量薄弱、高铁物防技防相对薄弱等,最后提出了高速铁路反恐防范应对的策略。朱江明在《高铁反恐有多难》一文中,首先列举了2015年8月21日在高速铁路列车上发生的一起枪击事件,即在一列由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往法国巴黎的高铁上突发的枪击事件,并从该事件中分析高速铁路反恐防范的难度。张修远在《高铁时代铁路反恐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当前我国高速铁路的反恐工作存在防线不严密、领导体制不顺畅、铁路公安缺乏实战能力等一系列问题。只有明确恐怖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及时弥补工作中的漏洞,并以实战化、机制化、信息化为发展方向,才能确保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高峰在《新常态下加强高铁反恐防范工作的思考》一文中从铁路公安机关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高速铁路反恐怖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课题、新任务,并提出铁路公安机关必须立足新常态,谋求新作为,坚持“以防为主、以打为要、防打结合、牢固阵地”的原则,积极推进反恐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固化主动防范、科技防范、立体防范和实战防范的反恐格局,努力实现高速铁路反恐怖工作由“被动防御向主动防范、由初级阶段向高级水平”跨越升级。胡晓辉等在《中国铁路反恐防范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提出目前铁路反恐存在缺乏专职组织、管理体制不畅、相关立法不够完善等问题。应根据铁路运输生产特点及恐怖活动的规律,本着预防为主、安全至上的主导思想,构建完备的铁路反恐防范体系。这对于高速铁路反恐防范也具有借鉴意义。兰立宏在《铁路反恐怖的研究现状及对策建议》一文中,从国内外铁路反恐怖研究现状出发,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综合运用多学科,将宏观战略构建与微观对策研究相结合,提出了加强我国铁路反恐研究的建议。王学在《中国铁路反恐防范工作的问题与研究》一文中,结合铁路自身特点和中国国情,指出了现阶段中国铁路反恐现状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铁路反恐防范对策。
十 国外铁路安全法律制度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起步较晚,如今正处于黄金发展阶段,而部分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等,其高速铁路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在高速铁路安全法律制度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国内学者也从各发达国家高速铁路的法律制度上寻找启示,以便完善我国高速铁路安全法律制度。赵华在《发达国家高铁安全管理之鉴》一文中详细介绍了日本、法国和德国在各自高速铁路安全建设上采取的策略。比如,日本政府颁布的《新干线特例法》,对于各种妨碍新干线运行的行为做出了严厉的处罚规定。为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地震,日本的新干线都装备了紧急地震监测报警系统。法国的高铁通常会进行六至九个月的试运营,通过磨合期暴露问题来完善高铁系统,从而确保磨合期结束后的安全平稳运营。德国铁路安全则依靠德国《通用铁路法》的相关规定,即铁路公司负有安全运营、安全建设基础设施、车辆和配套设施的义务,并负责维护使其在安全的状态下运转。贾光智在《欧盟铁路改革的法律框架体系及发展启示》一文中系统梳理了指导欧盟铁路改革的法律框架体系及其主要内容,分析了欧盟铁路改革立法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并总结了欧盟铁路改革立法方式及其核心改革思想对世界其他国家铁路发展的启示意义。文中提出要高度重视铁路安全,全面加强铁路安全管理。欧盟的安全管理体系不仅为铁路相关企业规定了细致的安全管理目标、方法,还对政府提出了加强政府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规范开展事故调查的要求,明确了企业、政府各自对于铁路安全管理的职责和方法体系,构建了企业和政府两方面的协力互动,共同促进铁路安全水平不断提升的管理模式。
十一 专门针对高速铁路安全的法律问题
高速铁路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安全的保障,可以说高速铁路安全保障是高速铁路发展的基础。而高速铁路安全的实现则离不开高速铁路安全法律的制定,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保障高速铁路的安全,是高速铁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2016年5月9日,国家铁路局发布了《关于贯彻中央领导批示精神进一步强化高铁安全质量监管工作的意见》,其中指出要积极推进法规制度建设,为高铁安全提供法治保障。对此,关宁宁、张长青、孙林、李艳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专门针对高速铁路安全法律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关宁宁、张长青在其《国外高速铁路安全立法及其启示》一文中,从国外高速铁路立法的角度入手,分别介绍了日本、德国、美国、西班牙等国高速铁路立法情况,分析国外高速铁路安全立法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我国高速铁路的实际情况,最后从如何建立高效合理的安全管理体制,完善技术规范,完善高铁事故预防及处置措施三个角度来提出立法建议。孙林等在《中国高速铁路安全管理立法思考》一文中则从回顾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立法入手,探讨高速铁路安全立法的核心和具体内容,文章认为人在高速铁路安全管理立法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并将高速铁路安全立法分为管理主体规范、安全行为规范、技术规范、监管规范四大类,对完善高速铁路安全立法提出了建议。李艳等在《我国高铁安全管理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一文中分析了我国高速铁路安全管理中还存在法律滞后、监管缺位、应急管理不能满足高铁安全性的要求等问题,认为应当制定专门法律、构建“第三方”监管机构、加强应急演练、完善事故调查制度,以实现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十二 高速铁路安全理论
高速铁路安全理论是对高速铁路安全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它对于指导高速铁路安全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高速铁路安全理论的学习,还可以更好地规划高速铁路安全的实施工作。高速铁路安全理论涉及广泛,国内学者也多有研究。张忠浩在《对加强高速铁路安全管理的思考》一文中提到要重视高速铁路安全管理的价值,只有先明确价值,才能有正确的发展方向。王兆善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高速铁路安全》一文中提出,要确保高速铁路可持续安全,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核心理念,需要探索一流的安全保障体系,需要掌握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李学伟等在《高速铁路普适安全理论及其实践研究》一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安全理论与实践保障重要性凸显。因此要以高速铁路运营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以“人”为核心、以“装备”为基础、以“环境”为条件、以“管理”为纽带的高速铁路普适安全理论体系,在铁路局基层实践调研的基础上,搭建一套具有实用指导意义的基于普适安全理论的高速铁路员工培训体系以及确保高速铁路安全运营的切实可行的培训保障体系。王俊峰在《建设现代安全管理文化,提升铁路安全管理水平》一文中,针对铁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提出运用现代安全管理文化提升铁路安全管理水平,并具体分析了如何把系统安全管理理论、安全管理控制理论、安全心理学理论、安全管理权变理论和安全激励理论运用到铁路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王洪德等在《基于普适安全理论的高速铁路员工培训体系研究》一文中以太原铁路局为研究对象,基于普适安全理论来研究高速铁路员工培训体系构建问题,为高速铁路员工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王海龙在《铁路运输安全理论与技术体系》一文中,分析了我国铁路运输现状,阐述了铁路运输安全理论,探究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理论与技术体系策略。杨传勇在《铁路运输安全理论及其体系构建分析》一文中指出铁路运输安全理论体系建构环节中潜在的问题,并对铁路运输安全问题进行全方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