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我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形势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迫切需要信息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1.4.1 全球信息技术发展快速迅猛
20世纪末,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维虚拟现实技术等高新技术被应用于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带来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化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美国实现了从“车轮上的国家”到“网络上的国家”的重大转变,信息技术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政府的工作和服务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利信息化指数达到95%以上,建成了水位、雨量等水文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实时发布体系,建立了遍布全国的土壤侵蚀数据采集体系,定期开展遥感调查,开发了面向农场主的在线土壤侵蚀评价系统,实现田间地块的精细化管理。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其信息化技术也已融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推动了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近年来,信息技术创新向高速大容量、网络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通信、电子、传感技术等学科相互交织,涌现出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理念,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已广泛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深刻地改变着信息化发展的技术环境和条件。
1.4.2 我国信息化推进步伐明显加快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相继启动实施金卡、金关、金盾、金水等“十二金”工程以来,我国各行业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稳步上升;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效果日渐显著;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信息化基础工作进一步改善。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电子政务稳步开展,已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务公开的有效手段;国土资源部门建立了全国国土资源监测“一张图”及年度土地利用快速变更维护新机制;林业部门建成了覆盖全国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库和森林资源分布数据库,一些省实现了重点工程网上作业设计;水利信息自动采集和水利信息网络基本覆盖全国,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各领域根据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制订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将提高信息化水平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从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标准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
1.4.3 水利事业发展为水利信息化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多年来,在各级水利部门的不懈努力下,以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开发与集成、信息化环境保障措施等为主要内容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支撑了水利规划、勘测、设计、建设、管理、预报、监测等各项工作,推动了水利管理方式转变和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在水利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水利部将从六个方面加快信息技术与水利融合,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主要包括整合完善信息采集设施,提升水利信息综合采集能力;发展水利通信和网络,增强信息交换和服务的支撑能力;深入开发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强化信息整合与共享;推进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夯实水利信息化安全保障能力;加强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提高水利管理和服务能力;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水利信息化的持续发展能力。《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与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将有明显提高,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1.4.4 水土保持事业发展新形势对信息化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成因复杂、面广量大、危害严重。加快推动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程,既要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力度,又要采取严格的水土保持管理措施,还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管理效率、能力与水平。在当前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下,水土保持事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建立我国水土流失预测评价模型,分析水土流失规律,评价水土流失危害,确定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展预防监督,查处重大违法案件,推动科学执法,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布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大力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促进水土保持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提高对水土流失变化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得水土流失防治思路、方略和决策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大力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有助于实现对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精准控制,减少资源消耗和弃土弃渣排放,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力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建立现代化的预测预报体系,有助于及时应对水土流失灾害,提升水土资源保护和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大力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推动管理职能和业务流程的优化组合,有助于深化水土保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审批项目、流程和规则的公开化、制度化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