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公冶长第五
5-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辜译】
孔子评价他的学生公冶长(姓公冶,名芝,字子长。春秋时期国人,亦说鲁国人。孔子弟子,也是孔子女婿。因德才兼备,深受孔子赏识)时说:“所有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这样的男人。没错,他曾经进过监狱,但这不是因为他犯过罪。”孔子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这位学生。
孔子评价另一位学生南容(即南宫适,姓南宫,名适,一名韬,字子容,春秋时鲁国人)时说:“当一个国家政府运行有序、社会公平公正的时候,他就不会被忽视。但是当一个国家政府秩序混乱、社会不公的时候,他会免遭迫害。”孔子因此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这位学生。
5-2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辜译】
然后,孔子又评价另一位学生子贱(姓宓,名不齐,字子贱。有才智,仁爱,孔子赞其为君子)说:“他真是个君子啊!倘若鲁国没有君子,那他又是从哪里学到美德的呢?”
5-3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辜译】
另一位学生子贡听到上述评论后问孔子:“老师,您怎么评价我呢?”“你呀,”孔子说,“就好比一件艺术品。”“是什么艺术品?”子贡问。“一件镶满珠宝的雍容华贵的艺术品。”孔子回答。
5-4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辜译】
有人评论孔子的学生冉雍(姓冉名雍,字仲弓。春秋末鲁国人。孔门“十哲”之一。品学兼优,为人度量宽宏,孔子称其“可使南面”)说:“他是个道德高尚的人,但是没有足够敏捷的才智。”
当孔子听到这样的评价时,说道:“敏捷的才智有什么用?如果一个人总是随时想和别人唇枪舌剑,往往只能到处树敌。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但我也没有发现敏捷的才智有什么好处。”
5-5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辜译】
有一次,孔子想让他的学生漆雕开(姓漆雕,名开,字子开,又字子若。春秋时鲁国人。无罪受刑而致身残,为人谦和而有自尊,博览群书,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漆雕氏之儒的创始人)去做官。漆雕开回答:“不行。我对做官还没有信心。”因此,孔子就举荐了他。
5-6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辜译】
有一次,孔子说:“现在的中国政府混乱无序,司法不公正。我打算乘一艘小船漂洋过海,去别的国家寻找秩序和公平。如果我要带一个人去,我会选择仲由*。”于是伸手指向其中一位学生仲由。
听到孔子的话后,被提及的仲由非常兴奋,说愿意一同前往。
“我的朋友,”孔子随后对他说,“你的确比我更勇敢,但是你勇猛有余,判断不足。”
(*仲由就好比孔子的圣彼得:一个勇敢、侠义而又鲁莽的人。他的名字叫仲由,字子路。我们在书中对他做了例外处理,和在第二章第九节提到的颜回一样。)
5-7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辜译】
孔子的祖国(鲁国)掌权贵族中有一个成员孟武伯问孔子,上面提到的学生仲由是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我不好说,”孔子回答。但对方不断逼问,孔子说:“在一个实力一流的国家,他可以受命管理军队。但我不好说他是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然后,孟武伯针对另一位学生冉有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孔子回答:“在大城镇的政府或在小诸侯国的事务方面,他可以做个行政长官。但我不好说他是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孟武伯继续针对另一位学生公西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弟子中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而著称,善交际)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孔子回答:“在正式的宫廷宴会上,他可以负责接待宾客。但我不好说他是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5-8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22]
【辜译】
孔子曾问他的学生子贡:“你和颜回相比,谁更有才华?”子贡回答:“我怎么敢和他相比较呢?他学了一样东西,立刻能将它应用到各个方面;而我学了一样东西后,只能顺着它的含义,将它应用在一两个方面。”
5-9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辜译】
孔子的学生宰予在白天的最好时间睡大觉,孔子评价这件事说:“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垃圾建造的墙壁无法抹泥。这种情况下,指责他又有什么用呢?”
孔子然后接着说:“以前,当我想要评判一个人的时候,我听他一席话,就能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他今后能做什么。但是现在,当我想要评判一个人的时候,我必须在听他说话的同时,看他今后能做什么。或许,正是宰予改变了我评判人的方式。”
5-10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辜译】
有一次孔子说:“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过性格坚强的人。”有人回答:“申枨(姓申名枨,字周。春秋时鲁国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精通六艺)就是坚强的人。”孔子回答:“不,他这个人欲望太强烈,但他不是性格坚强的人。”
【辜解】
袁世凯,中国执政三巨头中的另一位成员,在这危急存亡时刻,从康有为及其雅各宾同伙中脱离了出来。就张之洞而言,他脱离他们,是因为他品格高尚,性情优雅,牛津运动的影响使他更加精炼。而袁世凯则不然,他之所以抛弃雅各宾朋友,抛弃康有为及其党徒,纯粹是出于品质卑劣之故。
袁世凯乃中国的约瑟夫·张伯伦[23]。索尔兹伯里勋爵[24]曾把张伯伦先生称为“杰克·凯德”。的确,像杰克·凯德一样,中国的袁世凯和英国的张伯伦,实在都属于群氓党,分别代表他们国家那粗野、浅薄、污浊和卑鄙的群氓志趣。在所有国家,群氓都并非是不道德的。在中国,群氓甚至于极为道德,比目前中国的知识阶级、文人学士们要有道德得多——这一点,从他们一心一意踏踏实实努力工作所表现出的正直诚实中,可见一斑。然而,即使是中国的群氓,尽管他们有道德,却并不高贵。群氓之所以不高贵,是因为他们无法克服和抑制自身的欲望。一个人要想高贵,必须首先彻底战胜和抑制自身的动物性——他的欲望。民众的确拥有实力,但这种实力来源于强烈的欲望,因而不是一种高尚的力量。此外,受其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群氓是粗俗不堪、无优雅之处可言的,这种粗俗与强烈的欲望两相结合,便使得民众在掌权之后,总是蛮横残暴。
因此,无论是中国的袁世凯还是英国的张伯伦,由于他们分别代表了本国的群氓,所以也就一并拥有了群氓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他们两人都是强人,但是,正如我说过的,他们的力量由于来源于自身强烈的欲望,因而是一种卑鄙残暴的力量。此外,他们俩都具有天生的智能,但却只是一种丧失了优雅和美妙成份的智能,即英国人称之为常识的东西,在华外侨则名之曰:“自救本能”(savey)。实际上,袁世凯和张伯伦都有足够的“自救本能”。他们深知生姜入口便有辣味,与饭碗作对是愚蠢至极的,一旦失去了饭碗,绝对不会有什么好处,即便真能带来太平盛世也不行。正是出于卑劣的本性,袁世凯摒弃了他的雅各宾朋友。像袁世凯和张伯伦先生一类人之所以改变政策,完全是出于冷静的算计。袁世凯加入康有为及其雅各宾党徒一伙时,并没有康有为及其党徒们的那种热情,和他们那种对太平盛世的渴望,只是因为他盘算着李鸿章倒台了,而康有为及其激进党却有王牌在手。同样,看到他们出牌轻率不慎,即将输掉时,便又将这些朋友弃如敝履。事实上,像约瑟夫·张伯伦一样,袁世凯是一个完全没有热情和高尚冲动的人,也根本不理解热情和高尚的冲动为何物。正因为他对义和团运动那种高贵的疯狂完全没有能力理解并感到同情,从而使得他在山东巡抚任上,对省内那些误入歧途的疯狂的义和团农民青年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残酷镇压,大下杀手。奇怪的是,他这种暴行,竟然得到那些同他一样的、没有头脑且卑鄙无耻的外国人的喝彩,为他赢得荣誉。
简而言之,中国的袁世凯和英国的张伯伦先生这样的人,他们身上带有着群氓的一切卑劣和残暴的特性。他们内心的强烈欲望,使他们在掌权后,并不能为民族、为国家带来福祉,而只会为其个人捞取想要的好处。
5-11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辜译】
孔子的学生子贡对孔子说:“我不愿意别人强加在我身上的事情,我也不愿意将它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回答:“赐啊,你还没有达到那样的水平。”
5-12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辜译】
孔子的学生子贡说:“我们经常听老师谈论艺术和文学,但从来没听他谈论过人性或天道。”
5-13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惟恐有闻。
【辜译】
孔子的学生仲由在学到知识而无法付诸实践的时候,暂时不会学习新的知识。
5-14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辜译】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关于当时一位知名人物孔文子(姓孔名圉,卫国大夫。聪明好学,且非常谦虚,所以去世后卫国国君赐谥号“文”。后人称他为孔文子)的事:“为什么他去世后,给他加上‘文’这样的谥号呢?”
孔子回答:“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懂得如何培养自己的文化修养;他会向比他懂得少的人请教,而且不感到羞耻。正因为这个原因,他去世以后,给他加上了‘文’的谥号。”
5-15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辜译】
孔子评论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做过正卿,郑穆公之孙,是春秋时郑国的贤相)时说:“他在四个方面表现出他是一个品德高尚而且智慧超群的人:他做事时热情诚挚;事奉国君时庄重严肃;满足百姓需求时慷慨大方;同老百姓打交道时公平公正。”
5-16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辜译】
孔子评价另一位著名政治家晏子(姓晏名婴,字仲,“平”是他的谥号。齐国贤大夫,辅政达五十余年)时说:“他知道如何观察朋友之间真正的关系。无论和一个人交往多长时间,他都能始终保持长期不变的谨慎尊重。”
5-17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辜译】
孔子评价当时一位性情古怪的人臧文仲(姬姓,臧孙氏,名辰,“文”是他的谥号。世袭鲁国司寇)时说:“这个人建了一座精心雕饰的祠堂,来供奉他养的一只大龟。像这样的人,能说他有智慧吗?”
5-18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子文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辜译】
孔子的学生子张请孔子对当时一位公众人物子文(姓斗,名谷於菟,字子文。曾任楚国宰相。对楚国的强大和北上争霸做出了杰出贡献)发表看法,他说:“子文在做官期间,曾三次担任楚国宰相,但是他没有表现出任何得意。三次被免职后,他也从未表现出任何沮丧。他每一次都格外谨慎,在离职的时候,总会给接替他职位的人阐释他管辖的政府部门所追求的政策方针。请问,您对他有什么看法?”
孔子回答:“他是一个做事尽职尽责的人。”学生问:“但是,他能称为道德高尚的人吗?”孔子回答:“我无法评判他是否称得上道德高尚的人。”
子张继续和孔子谈论另一位公众人物陈文子(名须无,陈国大夫。齐国大夫崔杼杀死齐庄公后,他为表示和弑君之流决裂而逃出齐国),说:“当齐国总理崔杼杀死国君齐庄公时,尽管陈文子在国内拥有巨额财产,但是他把所有东西都舍弃了,并离开了这个国家。当来到另一个国家时,他说,‘我看这里的人和我们国内的崔氏一样,都是杀父杀兄之人。’所以立刻离开了那个国家。然后他从一个国家去到另一个国家,发现情况跟之前一样。那么,您怎么看这个人呢?”
孔子回答:“他是一个纯洁高尚的人。”学生问:“但是,他可以称为道德高尚的人吗?”孔子回答:“我无法评判他是否称得上道德高尚的人。”
5-19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辜译】
据说当时一位公众人物季文子(即季孙行父。“文”是他的谥号,春秋时鲁国正卿,一生行事谨慎多虑)每做一件事之前都要思考再三。孔子听到这样的评论后说:“思考两次就够了。”
5-20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辜译】
孔子评论当时一位公众人物宁武子(姓宁名俞,卫国大夫,“武”是他的谥号)时说:“当国家政府秩序井然、司法公正公平的时候,他的所作所为显示出他洞穿一切。但是,当国家政府秩序混乱、司法失去公正公平的时候,他的所作所为就显得愚笨无知。像他那样显得洞穿一切非常容易,但是要模仿他那样显得愚笨无知却没那么容易。”
5-21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辜译】
孔子周游列国的最后一段日子,有人听到他说:“我想该回去了!我想真的该回去了!我这些学生全都是志向高远且独立自主的人,而且他们在各领域都很有作为,但是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判断。”
5-22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辜译】
谈到古代两位在生活和品格方面均以纯洁至善而闻名的杰出人士*时,孔子说:“他们能原谅别人所犯的错误,所以他们很少抱怨社会。”
(*这两个人名叫伯夷、叔齐,是一个小侯国国君的儿子。他们两个都放弃了王位继承权,将王位让给年轻的弟弟,并离开了国家。当旧的帝国王朝更替时,他们拒绝吃新朝代的粮食,最终饿死在一座荒山脚下。)
“虽然树木矮小,树根遭受伤害,却无法挪动大地,就像希腊的齐诺训练树木那样;不过当大地对树木造成伤害,甚至树木对大地造成伤害,那么树木就不会重燃对大地的爱;因为树木的需要远远超过了齐诺的需求,对此齐诺早就知晓。”
——卡莱尔《旧衣新裁》)
【辜解】
众所周知,世界上所有伟大宗教的建立者不仅给了他们教导的道德行为准则以启示,而且激励他们的直系门徒以无限的赞美、爱和狂热的情感来对待他们自身。当伟大导师死后,他们的直系门徒,为了保持对他们导师的无限赞美、爱和狂热的情感,就会建立一个教会。如我们知道的那样,这就是世界上所有伟大宗教的教会的起源。教会唤醒并点亮了人所必需的启示,让人遵守道德行为准则,通过保持、激励、鼓励这种对门徒最先体验到的宗教的导师和创立者的人格和个性的无限赞美、爱和狂热情感。人们不仅正确地称呼这是对上帝的信仰,也是对宗教的一种信仰、一种信任;那么是对谁的信任呢?对他们宗教的宗师和建立者的信任。如果你问一个称职的基督徒为什么信仰上帝并且遵守道德行为准则,他会正确告诉你他这么做是因为他爱基督。因此,你看到,对基督的爱,事实上我所说的对宗教的宗师和建立者的无限赞美、爱和狂热的情感,被教会用来保持、激励、鼓励人,是启示之源,世界上所有伟大宗教的真正力量,通过它可以让人,让人类大众遵守道德行为准则。孟子在谈到中国历史上两个最纯粹、最基督式的人物时说:“如果人们领会了伯夷和叔齐的精神,就算是最放荡的恶棍也会不再自私,最懦弱的人也会有了勇气。”
5-23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辜译】
孔子评价当时一个名叫微生高的人(微生高,即尾生高,姓微生,名高,春秋时鲁国人。以守信正直而著称,流传有“尾生抱柱”的故事)说:“谁说他是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呢?当有人求他给一些醋的时候,他却到邻居家讨了点,然后当成自己的送给了那个人。”
5-24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辜译】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脸色,过分讨好别人,这些都是我的朋友左丘明感到羞耻的事情,我也对这些做法感到羞耻;隐藏对别人的憎恨,却和他交朋友,这也是我的朋友左丘明感到羞耻的,我对此也感到羞耻。”
5-25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辜译】
有一次,孔子最喜欢的两个学生颜回和仲由事奉孔子,孔子对他们说:“现在你们两个人告诉我,你们的毕生志向是什么?”
勇猛的仲由回答:“如果我有一些车、马以及富丽奢华的衣裳,我愿意和朋友一起分享,让他们把属于我的东西也看做是属于他们的东西。”
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回答:“我希望能做到不自我吹嘘;不管为别人做过什么事,在评判自己的时候,都能谦虚谨慎。”
“那么,”勇猛的仲由随后对孔子说,“老师,我们也想听听您一生所追求的志向。”
“我的志向,”孔子回答,“就是可以让家里的老朋友安享晚年;以诚待人,赢得朋友的信任;热爱并关怀家乡的年轻人。”
5-26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辜译】
有一次,有人听到孔子说:“唉!我至今还没看到有人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愿意在自己的良心面前责备自己。”
5-27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辜译】
孔子曾经说:“即使是在非常小的镇上,也肯定会有像我这样尽职尽责、诚实守信的人,只是他们没有像我一样努力提高修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