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历史背景
1220年11月22日,腓特烈二世在罗马由教宗洪诺留三世(Honorius III,1216—1226年在位)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2] 12月10日前后回到西西里王国,在蒙特卡西诺修道院稍事休息后,即刻于12月20日在卡普阿召开宫廷会议。[143] 在这次会议上,腓特烈二世公布了整饬王权的纲领性文件《卡普阿敕令》。它由二十条法令组成,其宗旨是恢复国王威廉二世(Guillaume II,绰号“好人威廉”,1154—1189年)时代的统治秩序,涉及的方面包括地产的归属、官员的任命、和平的维护、封臣的权利、市场的管制等。比起十年后的《梅尔菲宪法》,《卡普阿敕令》的措辞简陋粗糙,然而它的诉求更为明确,几乎囊括了腓特烈二世重建王权的全部举措。作为腓特烈着手改革的第一板斧,其重要性和迫切性可见一斑。
腓特烈二世首先对西西里王国的旧制度发难并非偶然。在1189年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到1220年腓特烈二世称帝的这三十年间,西西里一直没有真正的主人,罗马教廷与地方诸侯主导了王国的政治。1189年是政权更替的分水岭。在1189年以前,西西里王国由11世纪初入主、来自诺曼底的欧特维尔家族(Hauteville)统治。1059年国王罗贝尔·吉斯卡尔(Robert Guiscard,约1015—1085年)成为教宗的封臣,其王权的合法性就此稳固。作为回报,西西里王国成为了教宗对抗神圣罗马帝国和拜占庭的重要帮手。[144] 在1189年以后,威廉二世的姑母康斯坦茨(Constance de Hauteville,1154—1198年)继承王位,她的丈夫、斯陶芬王朝的亨利六世(Heinrich VI,1165—1197年)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因此他们的独生子腓特烈二世既是西西里国王的直接继承者,同时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候选人。对罗马教会而言,倘若北面的神圣罗马帝国与南面的西西里王国得以统一(史称“王国并入帝国”,unio regni ad imperium),[145] 那么教宗和教宗国将处在这一庞大政权的包围之中,孤立无援,昔日的盟友诺曼人将成为教会独立与自由的最大威胁。因此,教会积极寻求介入西西里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
1197年皇帝亨利六世突然离世。尽管亨利曾希望将西西里王国的继承制引入帝国,以确保斯陶芬王朝的长久统治,然而他的构想未能付诸实践。[146] 对教廷而言,对“王国并入帝国”的焦虑也暂时化解。在亨利去世后,康斯坦茨立即让年仅四岁的腓特烈加冕为西西里国王,承认教宗为王国的封君,向其宣誓效忠,[147] 并请求刚刚即位的教宗英诺森三世(Innocentius III,1198—1216年在位)担任腓特烈的监护人(tutela)和王国的监理(balium)。[148] 康斯坦茨此举既是为年幼的腓特烈寻求庇护,也是为了维护西西里诺曼王权的独立,使其免受神圣罗马帝国的操控。[149] 自此,教宗开始持续影响西西里的王权。教宗的目标是保护西西里王权的稳定与独立,使其成为教会的坚定同盟,以确保“王国并入帝国”的计划不会付诸实践。[150]
对于西西里的内政,教宗最关心的是和国王的封君封臣关系以及西西里的教会事务。相比于教宗与西西里国王在1156年签订的贝内文托协议,康斯坦茨在1198年的协议中对英诺森三世做了诸多让步。变化主要体现在王位继承、教会选举这两个方面。就王位继承而言,在1156年协议中,西西里的王位继承尚可遵照“按我们(国王)的意愿所订立的秩序”(pro voluntaria ordinatione nostra),[151] 而1198年协议改为:“我们(教宗)将王国交给你(康斯坦茨)和你的继承人,你们应向我们、我们的继任者和罗马教会效忠(fidelitas)和臣服(hominium),遵守约定的一切。”[152] 这意味着,作为封臣向教宗效忠成为王位继承的必要条件。在教会选举方面,1156协定规定,“神职人员的选举结果将秘密告知国王,若被选举人是叛徒或者是国王的敌人,那么国王有权反对”。[153] 而在1198年协议中,与“敌人”和“叛徒”有关的说明被删除,选举结果应先公开,再告知国王,国王不再拥有最终的否决权。[154] 此外,英诺森还在教宗特使巡访、向教宗上诉、召开宗教会议等问题上削弱了国王的权限。[155]
尽管英诺森三世遵循着教权与王权相分离的“双剑原则”[156] ,意在加强罗马教会在西西里教会事务上的权威,然而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宗教领域。一方面,西西里的大主教、主教均由教廷的亲信担任,一些还与国王为敌,西西里教会的收入和地产也向罗马流失;另一方面,作为王国监理的教宗对王国内的诸侯割据放任自流,后者不断侵蚀王室的地产,占据重要的城堡和要塞。[157] 然而,当帝国派遣的摄政王安维勒的马克尔德(Markward von Annweiler,?—1202年)入侵西西里,觊觎腓特烈的王位,并得到了诸侯的广泛支持之时,教宗也果断派兵出击。因为马克尔德所代表的帝国势力威胁的不仅是腓特烈的王位,更是教宗国的安全。[158] 英诺森的封君监护权在1208年底结束,不久后,新加冕的皇帝奥托四世(Otto IV,1175—1218年)撕毁与教宗的协定,入侵西西里。英诺森绝罚了奥托,不得不冒险推举腓特烈为德意志王位的继承人。[159] 1211年腓特烈前往德意志,1215年获得德意志王位,在此停留以处理帝国事务,赢取德意志诸侯的支持。此时,西西里的王权进一步式微,诸侯与自治城邦、主教与修道院的自治权不断增长,直到腓特烈1220年加冕后回归,局势才迎来根本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