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发展性照顾的理论依据
(一)早产儿子宫内外环境差异
1.胎儿在子宫内声音分贝低频率,母亲活动作息有规律性,环境幽暗、舒适、温暖,无侵入性刺激,有安全感。胎儿在妈妈子宫内挪动,给妈妈带来无比的欣喜,同时胎儿因为触摸到了母亲子宫壁,感觉很安全。
2.早产儿提早出生,环境杂音高频率、高分贝,光线明亮刺眼,无昼夜之分,各种刺激缺乏规律性,非预期侵入性操作频率高,疼痛无法预期,肢体活动无边界感,缺乏所需的安全感。
(二)早产儿发育限制
1.神经传导系统发育限制
大脑在所有未成熟器官中对早产最为敏感,故存活的早产儿往往存在远期神经发育功能受损的表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随着早产儿病死率逐年下降,存活者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有所升高。其中,脑瘫、精神发育迟滞、癫痫及感官障碍最为常见。原因为:①神经轴突、树突分支有限;②神经元相互间连接有限;③神经递质变化有限;④髓鞘形成不足,影响冲动传导。
2.早产儿神经发育不完全的表现
行为和精神状态缺乏规律,无法较长时间维持清醒,肌张力增高或降低,体位及肢体协调能力差,缺乏原始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觅食反射)。
3.早产儿其他问题
(1)肺发育不良,慢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躯体抽动,神经行为协调能力差,感官统合异常(听力、视觉、喂食),难以被安抚,无法适应外界环境,自主神经反射改变。
(2)吸吮-吞咽-呼吸协调能力差。
(3)免疫系统及神经系统不成熟:易感染和发生脑室内出血。
(4)体温调节功能不成熟。
(5)缺乏体力长期维持某一体位或对抗地心引力。
(6)缺乏能力对抗或应对外界刺激。
(三)NICU环境的影响
NICU的护理中许多因素已经被确定是引起重症患儿或早产儿不良刺激的潜在来源。NICU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包括:光线和噪声、不舒适的体位、各种检查及操作、与父母分离。
1.噪声
(1)噪声对早产儿的影响:
①血氧饱和度降低;②颅内压力增加;③呼吸及心率增快;④引起呼吸暂停及心率减慢的机会增多;⑤使毛细血管收缩皮肤出现花纹;⑥睡眠受到干扰;⑦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响生长发育。
(2)噪声来源:
电话(65dB)、人员交谈、搬动仪器、开门及关门、仪器使用中的机械声、洗手时水流、监护仪或仪器的报警声(55~88dB)、暖箱开关门声(79dB)、放置奶瓶声等。
平时家庭中婴儿所接触的声音不到40dB;NICU的声音水平应为50dB以下,实际的声音水平不得超过75dB。
2.光线
(1)光线对早产儿的影响:
光线对早产儿脑部发育有很大影响,光线刺激可使早产儿生长发育缓慢,持续性照明导致早产儿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然而,大多数新生儿病房都采用持续的高强度荧光照明。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如拉上窗帘以避免太阳光直射、降低病室内光线强度;暖箱加用遮光罩,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幽暗环境,以保证早产儿的睡眠。
(2)光线来源:
蓝光治疗、自然光线、室内照明灯、暖床照明等。
NICU光线明亮度约60~90fc,加热灯200~300fc,光疗设备300~400fc,日光>1 000fc。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新生儿监护病房光线明亮度是60fc,特殊治疗时为100fc。
3.体位、姿态对早产儿的影响
(1)长时间俯卧可导致肩内缩、颈部过度外转及肩部后仰。有报道,俯卧位可以减少早产呼吸暂停的发作和周期性呼吸,改善早产儿肺潮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俯卧位对于改善早产儿呼吸和肺功能有很大作用。
(2)仰卧:臀部和膝关节放松,容易建立双脚的支撑,还可避免颈部伸展。但仰卧可能增加惊吓反射及导致睡眠障碍。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胸廓发育不成熟,肋弓较软,与俯卧位相比,仰卧位吸气时肋弓内陷较明显,影响肺的扩张。新生儿仰卧位时,由于重力作用腹内容物压迫局部膈肌,阻碍其移动,使胸腔容量减少、呼吸效率降低。而俯卧位时膈肌运动受腹内容物影响较小,且肺脏受胸腺、心脏的压迫小,大量肺泡处于易扩张状态,可增加呼吸效率。
(3)早产儿肩部的发展:Georgieff等(1986年)曾报道,46%的早产儿在18个月龄时发现有肩挛缩现象,肩膀无法屈曲,限制婴儿的爬行、坐起及持物,影响生后第一年的发展。
(4)早产儿头部的可塑性:扁平头是因颈部肌肉张力较差,头部重量偏向侧边,而导致颜颅变形。长时间使用CPAP固定头部,使头部发展受限,特征是高而窄缩的前额,长型而窄的脸面,影响外观。若早产儿长期固定一种体位,可致头颅形态改变,影响日后转头、翻身,使其视野变窄,甚至影响小脑发育。
(5)早产儿髋部的姿势:长期仰卧或俯卧可导致髋关节外翻、扁平变形、W形手臂,形成类似“青蛙式”的姿势。
4.各种检查和操作
可导致早产儿氧饱和度和生理状态不稳定,对神经系统发育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
5.早产儿与父母分离
使父母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如恐惧、焦虑、情绪失控、缺乏自信心。
人性化的护理,能够促使早产儿处于一个舒适、安逸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其生长速度自然会加快。据文献报道,早产儿使用“鸟巢”后,体重增长快、体温差变化小、喂养耐受良好、睡眠时间延长。尽量排除外界不良环境的干扰与影响,包括集中操作、减少噪声、避免突发的高频声响,这样能够减少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四)早产儿的行为规律
由于新生儿不会说话,因此沟通的桥梁有赖于行为表现。行为表现除了神志状态之外尚包含肢体动作、脸部表情、肠胃活动,以及中枢神经控制的脉搏、呼吸、肤色等变化。新生儿行为表现与中枢神经系统完整性息息相关,在清醒期新生儿的肌肉组织活动力与反应表现最佳,此代表行为状态(中枢功能)是主导互动的主要因素。行为状态(behavioral state)与肌肉张力协调能力代表其是否能接受外界刺激或自外界互动过程中受益。著名的新生儿医师Brazelton将新生儿行为状态分为六期(deepsleep深睡眠、light sleep浅睡眠、drowsy嗜睡、alert清醒、active活跃、crying哭闹),并认为在不同的行为状态中新生儿对外界刺激均有不同反应,唯有当新生儿处于清醒时,所有的互动方显得有意义(因为婴儿可以接收讯息,以及能作出反应)。Brazelton认为评估新生儿的行为反应的意义着重于:
1.新生儿是否能应对外界刺激或互动,并能出现较一致的反应能力?
2.新生儿是否有控制自己的行为状态或意识形态的能力,以接受有利于自己的良性互动,或在负向互动中保护自己?
3.新生儿是否有维持平稳的肌肉张力、良好的肢体活动或行为状态的能力,或能否进行自我安抚行为(如吸吮手指、紧抓物品)?
4.新生儿是否具有维持平稳生理状态的能力(肤色、体温、呼吸、脉搏、肌张力)?
由此可见,行为状态是新生儿调适刺激的工具,因为行为具有表达功能且有其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