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树德临证百案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五案 解表清暑、和解外透法治愈发热(太阳表证欲转少阳)案

患者 姚某 男 16岁

初诊:

1994年8月2日

主诉:恶寒发热5天。

现病史:患者于5天前始恶寒,发热,无汗,伴头痛、身痛、咽痛,曾于地方医院及我院急诊科就诊,予以解热镇痛药、红霉素、头孢氨苄等静脉点滴及口服,无显效。体温一直波动于39~40℃,故今晨来我院请焦老会诊。

现症:恶寒,发热,夜间体温达40℃,周身无汗,头痛身痛,咽痛而干,双耳堵闷,右侧尤著,且伴疼痛,微恶心,大便干,昨日行2次,牙痛,口干不欲饮,当用消炎痛栓纳肛后,大汗出则热方退,然汗止后体温复升如旧,纳谷不馨。

既往史:曾于4岁时行“扁桃体摘除术”。否认肝炎、结核、肾炎病史。有“青霉素”“磺胺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无烟酒嗜好。

查体:面红,白睛赤,高热病容,左脉沉弦,右脉沉细略弦,舌质红,舌苔黄厚。

诊断:中医:太阳表证欲转少阳

西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

辨证:内有暑热,外受风寒,表邪不解,郁而化热,有欲转少阳之势。

治法:解表清暑,佐以和解外透。

4剂,水煎服

嘱:前2天服3剂,第3天服1剂。

二诊:

1994年8月5日

服药1小时后,汗出微微,热渐退,体温由39℃→38.4℃→38.2℃,第2天早晨降至37~37.1℃,第3天与第4天早晨体温均为36.7℃,患者自觉无恶寒发热,无头痛身痛,无咽痛、牙痛、恶心,微汗出,二便调,唯觉口干欲饮,乏力,舌苔厚腻微黄,脉弦细略数,追问病史有“输尿管畸形”病史。

据此脉症,知外邪已解,内尚存郁热,兼素有脬气不固。

治拟清解内热,佐以固脬。

7剂,水煎服

【按】 本例患者恶寒、发热、头身痛、咽痛5天余,经静脉点滴抗生素等治疗,体温始终波动于39~40℃,故请焦老师诊治。焦老根据四诊所得,认为患者系内有暑热、外受风寒,表邪不解,郁而化热,邪有自太阳欲转少阳之势,故用荆芥、防风、麻黄等解太阳之表;佩兰、苍术、蔻衣等清解内蕴之热;用银花、连翘、柴胡、黄芩、青蒿等和解外透,故服药1小时后即汗出微微,热渐退,至第3天早晨以后,体温降至正常,诸症亦均消失或明显减轻,由此病例不难看出辨证之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