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消渴早期从脾论 标本兼顾疗效佳
【案例回顾】
2010年4月15日,一名钱姓青年男子前来就诊,患者自诉现年32岁,在工厂做操作工。3个月前开始经常口渴,大量饮水但仍然不解渴,小便次数也增加了;同时进食量也增加但总是觉得有饥饿感,老想吃东西。吃的虽然多了,却感觉人更累,总是全身倦怠乏力。在临诊时我们观察发现这位患者形体肥胖,大肚明显,面色晦暗。查舌脉,舌质淡紫,无苔而干,脉虚数。再追问病史,患者吸烟及饮酒的习惯,基本每天吸2包烟,午饭、晚饭都要喝黄酒,每餐1斤,并且特别喜欢吃肉,简直是无肉不欢。测即刻血压160/100mmHg,心率76次/min,空腹血糖(FBG)16.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BG)20.0mmol/L,总胆固醇6.9mmol/L,甘油三酯3.7mmol/L,低密度脂蛋白3.6mmol/L,尿糖(++++)。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
中医诊断:消渴(中消,脾虚血瘀型)。
针对这位患者,治疗方案是中西药并用,配以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西药以降糖、降脂、控制血压为主。予格列齐特片每次80mg,每日3次,于饭前半小时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每次0.5g,每日3次,于饭前口服。中药治疗宜益气健脾、生津止渴、活血化瘀通络,处方拟七味白术汤合生脉饮加减。
具体用药:黄芪30g,党参20g,茯苓30g,炒白术30g,怀山药30g,葛根 20g,桔梗 6g,麦冬 20g,鬼箭羽 20g,当归 30g,川芎 10g,赤芍 15g,丹参20g,钩藤(后下)15g,生山楂30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并多次嘱咐患者按要求煎服中药的同时,必须保证逐渐减少烟、酒、肉食量。
服药1周后,患者自觉口干多饮、多食多尿有所减轻,精神较原来好转,精力也增加了。复查空腹血糖为10.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8mmol/L,血压130/95mmHg,尿糖(++),各项指标均下降明显。效不更方,续服20剂后,再查空腹血糖降至6.5mmol/L,尿糖转阴性,血压为120/80mmHg,予调减西药用量,将上方中药调整为散剂,3g/次,每日3次,连服3个月,终得临床治愈。同时,可喜的是,患者的烟酒量均已减半,饮食也以素食为主,病因得控,预后更佳。
【师生问答】
学生: 老师,一般我们认为消渴病的病机不是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吗?
老师: 是的,一般认为消渴病的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根据其病因病机症状不同,《黄帝内经》还有“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名称记载,认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本病的主要病因,而内热是主要病机。但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是指消渴病最常见的病机而言,不能将消渴病的病机一概而论。
学生: 原来是这样,那老师针对这位患者,是如何判断他的辨证分型为“脾虚血瘀型”的呢?
老师: 从我们采集的患者病案资料中知道,这位患者形体肥胖,属痰湿之体,加之平日烟酒失节、嗜食肥甘厚味,日久易郁而化热,热灼伤津,损伤脾胃,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瘀,形成脾虚血瘀的证型。该患者虽也夹杂阴虚,但又不纯粹为阴虚燥热。这就应了我们中医临床始终要遵守的第一原则,那就是辨证论治。不同患者会有不同证型,同一患者不同疾病阶段也会呈现不同类型,需要我们临证仔细合参四诊,方能药证契合,获得疗效。
学生: 嗯,我明白了,临证治疗疾病,不管前人是否给我们总结了这类疾病的病因病机,我们还是要严格遵守辨证论治这个第一原则,不然就容易出差错。既然这位患者是脾虚血瘀证,那《黄帝内经》中关于脾脏功能是怎样论述的呢?
老师: 《黄帝内经》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主运化,有转输和消化吸收的功能。具体可分为运化水谷和水液两个方面。运化水谷是指饮食入胃必须依赖脾的运化将水谷精微转为气血津液,转输全身。运化水液是指脾将水谷中的水分转输到肺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液、尿液排出体外。此外,脾还有主升清功能,指脾能将水谷精微和营养物质吸收后上输心肺,濡养脏腑经脉与四肢百骸。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肌肉组织四肢都要靠气血的营养才能使肌肉丰满,四肢活动有力,身体体健。
学生: 谢谢老师,现在我们对脾脏的功能有了总体的了解,那脾脏功能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才会引起消渴病呢?
老师: 嗯,这个就涉及病机的问题了。现代消渴病的早期,其病因往往先是饮食失节,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等,损伤脾胃,致脾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阴,消谷耗液发为“消渴”。就像《素问·奇病论》中所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脾胃受燥热所伤,运化无力,不能将水上输于肺,肺津不布,直趋下行则小便频数、量多;水湿停留于体内,溢于肌肤则成水肿;胃阴不足,则口渴多食易饥;脾气虚不能转输津液,水谷精微注入小便,故小便味甘;气虚无力,不能推动血液运行则血瘀;水谷精微不能濡养肌肉,形体便日渐消瘦。
学生: 谢谢老师的详细讲解。病因病机我们已经了解了,那针对这位患者,老师在初诊时使用了七味白术汤合生脉饮加减,能否讲讲组方用意吗?
老师: 好的。本例处方以黄芪、党参、茯苓、炒白术、怀山药,用来益气健脾、淡渗利湿:以葛根、桔梗、麦冬、鬼箭羽、生山楂,来起到升清降浊、清热养阴止渴的功效;用当归、川芎、赤芍、丹参、钩藤,活血化瘀通络,而达到降压降脂的目的。《医宗金鉴》等书以七味白术散和生脉散治疗消渴早有记载,功效为益气健脾、生津止渴。本案处方遵前医家之法,以益气健脾、燥湿化痰、生津止渴、活血通络为大法。方以七味白术散、生脉散为基础方,临症加减,同时配合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基本药味是由党参、黄芪、炒白术、怀山药、茯苓、葛根、陈皮、桔梗、麦冬、鬼箭羽、当归、川芎组成。
说到了基本组方,也顺便谈谈临证加减用药。治疗消渴病,临证加减须灵活变通,如痰湿盛者,宜加制南星、白芥子;伴高血压者,酌加钩藤、天麻;伴高脂血症者,可加赤芍、丹参、生山楂;伴浮肿者,则加地龙、桂枝、泽泻;伴皮肤瘙痒者,宜用土茯苓、苦参、白鲜皮等。
学生: 老师,我发现这位患者每次就诊,您都反复叮嘱他要节制烟酒、减少肉食,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老师: 这是想从根本上帮他治疗消渴病,前面我们提到现代的消渴病多有饮食失节,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等,最终损伤脾胃。如果不从源头上遏制住消渴的病因,那无论我们怎么仔细辨证、推敲药物的使用,都是事倍功半!所以,我们在临证时要格外注意对患者饮食起居锻炼等方面的叮嘱,因为这些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转归,你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学会关注这些,对以后临床是有很大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