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原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躁狂症与抑郁症的关系

据2000年前记载,躁狂症可能发生于抑郁症患者(或者反过来说,见第1章)。尽管这项观察的历史悠久,关于精神疾病这两种形式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克雷丕林将一种抑郁症、多种抑郁症、一种躁狂症、多个躁狂症整合到一起,并且将抑郁症案例与躁狂症的案例进行交替(循环的案例中)。在同一标准下试图将所有不同的临床症状汇集到一起仍然是一个争议的话题。双相的案例完全不同于完全独立于当前APA命名法提出的分类的纯粹抑郁,这种观点备受争论。然而,克雷丕林的所有情感障碍的综合最终可能证明类似于肺结核和梅毒概念的浓缩,这两种疾病都显示了多种临床特征,但最终被证明是由一个特定的病原体引起的。

Angst7在1959~1963年,研究了精神病学的大学附属医院的406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焦虑的发作、过程和结果。每隔5年,对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直至1980年。他发现双相Ⅰ型和双相Ⅱ情感障碍的病程相似。相比之下,中年(45岁)患单相抑郁与青年(29岁)患双相情感障碍的平均发病年龄是不同的;发现双相情感疾病的复发率更高,但是比单相抑郁发作的时间更短;在1980年随访中发现,与双相情感障碍相比,单相情感障碍的预后更好(5年或以上复发率为42%比26%)。然而,Angst写道:在对焦虑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差异体现在至少住过一次院的严重病例上,在比较常见的病例,情感障碍更温和的形式上没有呈现相关的数据。

Sharma等人8对难治的“单相”患者进行一次诊断性的再评估。通过利用来自家庭补充的信息,以及延长随访时间,在随访过程中,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率从35%提高到了59%。在药物上最常见的变化是单独使用心境稳定剂,最初的咨询阶段取得了最显著地改善8(见第14章)。

由这个事实引出了一个问题,即大部分的抑郁病人在治愈抑郁后会表现出轻度躁狂的趋势,特别是双相Ⅱ型障碍,经常与单向抑郁相混淆。10此外,所有的情绪障碍,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类似躁狂症的体征和症状。11那些倡导周期性障碍概念的精神病学家把这些案例归类为双相障碍。过去,其他人则认为这种短暂的轻度躁狂阶段只是一个与抑郁相关的补偿现象,而不是躁狂阶段的临床表现。5诸如这些分类问题在下面会介绍得更详细。10,11,12

由这个事实提出了又一个问题,即虽然症状的极化似乎支持两个阶段的概念,但还没有证据表明这两种情况在生物基质方面是相反的。这些生理差异继发于活动量的不同,而不是由潜在障碍的主要差异所导致的。13

抑郁、躁狂和周期性病例的相对频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躁狂抑郁综合征的定义。在克雷丕林的一系列相对频率中,抑郁只占49%;躁狂只占7%;循环或两者的结合占34%。Rennie14报告了以下比例:抑郁只占67%;躁狂只占9%;两者的结合占24%。Cayton等人15报告366名诊断为有情绪反应的患者中,有31例(9%)被诊断为躁狂症。

抑郁的症状和体征在第2章均有描述。现在将躁狂阶段的特点描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