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中华史前文化的辉煌
1.考古证实中国史前的彩陶文化为本土起源。通过百年来中国考古学家的发掘和研究,大量的实物资料和研究成果证明,距今1万年以来的中国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的史前文化都是本地区土生土长的,具有清晰的自身发展脉络。在湖南道县玉蟾岩、江西万年仙人洞、广西桂林甑皮岩等遗址,均出土了距今约1.3万年前的陶器,这表明此时中华大地的先民们已掌握制陶技术,并比被认为是文明发生最早的西亚地区早4000多年。中国境内彩陶出现的时间可以早到距今9000年前,黄河流域彩陶出现的时间也早到7000年前,早于欧亚大陆彩陶出现的年代。这一考古发现使“中国史前文化西来说”不攻自破。
2.展示中华史前先民的发明创造。考古材料表明,中华史前先民们的发明创造很多。这里仅选择跟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者,简要叙述一些,以见一斑。
考古发现表明,稻、粟、黍的栽培都以史前中国为最早,是中华先民们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卓越贡献。距今5000年前后,这几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向东亚(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西亚和东南亚等地区传播,对这些地区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距今5500年前后在长江下游地区崧泽文化晚期遗址中,出现了装在木制犁具上的石犁头。良渚文化遗址中,石犁的出土数量显著增多,并在稻田中发现牛的脚印,这表明牛拉犁的耕作方式已在长江下游普及。
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了猪的遗骸,经过动物考古学家的分析,被认定是9000年前被驯养的家猪,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家猪。专家们还对贾湖遗址和上山遗址出土的陶器中的残留物成分进行分析,都发现了以大米为主要原料、以山楂和蜂蜜为辅料造的酒,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酒,时间在距今八九千年前。在贾湖遗址中,出土了8000多年前的麻织物残片。
在浙江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了距今约8000年前的独木舟,长度近8米,说明当时已经具备远离岸边的水上航行能力。
近年,在新疆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距今约3500年前后的村落居住区发现了制作铜器遗留下来的煤块和煤渣。这是世界上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以煤作燃料的发现,把我国用煤历史从汉代提前了近1500年。
大约距今5000年前,冶金术从西亚传入我国西北地区。大约距今4500年左右传入黄河中游地区后,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山西陶寺遗址出土了距今4000多年,迄今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铜铃和铜容器残片,说明当时已经掌握了用内范和外范来铸造铜器的技术,为夏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的发达奠定了基础。
3.观测天象,认识自然——史前先民先进的宇宙观。在浙江乌镇桥头遗址,涂红色陶衣的陶器表面发现了用白色绘出的太阳纹图案,表明上山文化晚期的先民们已经产生了对太阳的崇拜。在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仰韶文化早期(距今6000多年)的一座墓葬中,发现墓主人的身体东西两侧用贝壳堆塑出龙和虎的形象。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龙的形象,与战国到汉代流行的东青龙、西白虎的方位完全吻合,这说明中国古代的很多信仰可能具有久远的史前渊源。在距今约5300年前的河南巩义双槐树和荥阳青台遗址,出土了多件表面绘有八角星彩色图案的陶罐,还发现了把多件陶罐按照北斗星的形状埋在地面的现象,表明当时中原人们已经对日月星辰的运行以及所表示的农事季节有所了解。在距今5500—5000年的牛河梁遗址祭祀遗址群,发现了呈三重圆形的祭坛,为古代圜丘的起源提供了线索。在山西陶寺遗址发现了疑似以太阳光照射的位置判断农事节气的观象台,经过有关专家模拟观测和研究,证明这个遗迹确实可以通过观测太阳从东侧的塔儿山升起时阳光照射进来的角度判断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重要农事节气的到来,从而证明早在距今42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的人们就已经掌握了农事节气,印证了《尚书》记载的尧“观象授时”的记载。
4.进入历史时期后中华文明的发明创造。铜器制作技术的进步。在夏代后期都城二里头遗址,宫城附近发现官营的青铜器作坊,贵族墓中出土爵、斝、盉、鼎等精致的青铜礼器,说明工匠已经较熟练地掌握了这些青铜容器的铸造技术。商代晚期,青铜铸造技术达到完善,可以制造出重达800多公斤的大鼎。商王武丁妻子妇好的墓葬中,随葬青铜器达400多件,反映出商王朝工匠具有的高超技艺。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铜人像高达2.6米,神树高达3.5米,反映出古蜀文明接受了商王朝冶金术之后实现了自身的发展与创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容器的制作技术达到了高峰,造型、铸造、镶嵌等工艺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冶铁术的引入和创新。冶铁术是大约在距今3000多年前从西亚传入我国的。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出土了商代中期的铁刃铜钺,表明我国商代先民已经了解了陨铁的性质。此后冶铁术不断进步,至春秋战国时期,以吴王夫差剑和越王勾践剑为代表,钢铁热处理工艺达到了高峰。汉代以后,冶铁业大发展,冶铁技术也显著进步,发明了炒钢、灌钢等金属热处理工艺技术,促进了汉代以后生产力的发展,这些工艺技术比欧洲早了上千年,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
精湛的漆器制作技术。距今8000年前已经出现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漆器制作技术在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达到了顶峰。战国到汉代的漆器以曾侯乙墓和马王堆汉墓出土漆器为代表,不少漆器表面还有精美的漆绘图案,巧夺天工。
出土医书反映2000多年前中医的发达。20世纪70年代初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墓主人尸体保存完好,出土时皮肤尚有弹性,反映了当时高超的防腐技术。墓中出土了帛医书10种和200支竹木简医书,均为已失传的医书。四川成都老官山3号汉墓出土920根竹简和50余枚木牍,内容十分丰富,有治疗内科、外科、五官科、皮肤科、妇科的药方,还有医治马匹疾病的兽医医书,被认为极可能是失传的扁鹊医书。墓中出土一件通体髹漆的木人像,身上用红或白色线条描绘出人体经络和穴位,是迄今发现最早最完整的经络穴位的人体医学模型,证明西汉早期中医针灸学已达极高水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人体经脉穴位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