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口语词与方言词的缠绕
口语词和方言词都是语言系统的组成部分,同时二者又具有各自的系统性,各自的系统之间在不同的层次上又存在着缠绕关系。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有一部分口语词是来自于第2版的方言词,同时在《现汉》第6版中还有一部分方言词是来自于第2版的口语词,这些词中有些可能是词典编纂者主观的选择,更有可能的是,近30年来语言系统内部的变化使这部分方言词转变成了具有层级梯度特征的口语词。口语词和方言词之间更替性的变化,是口语词系统和方言词系统在语言系统性的制约下由于系统性的缠绕而产生的。
口语词和方言词之间的相变,我们在这里大体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现汉》第6版相对于第2版由标注〈口〉改为标注〈方〉的;(2)《现汉》第6版相对于第2版由标注〈方〉改为标注〈口〉的;(3)《现汉》第6版和第2版〈口〉和〈方〉义项同词的。具体内容如下:
1.在〈口〉、〈方〉相变系统中,有一部分词是口语词变为了方言词
我们对《现汉》第2版标注〈口〉的口语词在《现汉》第6版中变为标注〈方〉的词条进行了统计,大约28.57%的词条是部分义项由〈口〉改标〈方〉的,其中整个词条都改标为〈口〉的大约占71.43%,我们由此可以推断,大多数口语词在向方言词转变的过程中是以整个词条转变的方式进行的。我们抽取了由〈口〉改标〈方〉的部分词条,其口语性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洞子】在《现汉》第2版中是“❶〈方〉冬天培植花草、蔬菜等的暖房:花儿~︱~货。❷〈口〉洞穴。”而《现汉》第6版义项①、义项②全为〈方〉。【破谜儿】在《现汉》第2版中是“❶〈口〉猜谜儿。❷〈方〉出谜儿给人猜。”而《现汉》第6版义项①、义项②全为〈方〉。【女婿】在《现汉》第2版中是“❶女儿的丈夫。❷〈口〉丈夫。”而《现汉》第6版义项②改标〈方〉。根据《现汉》的释义规则,这三个词条所代表的三类词的口语性由强至弱依次为:女婿>破谜儿>洞子。可见,在口语词转变为方言词的词中,也存在着口语性程度上的差别。
2.在〈口〉、〈方〉相变系统中,还有一部分词是方言词转变成了口语词
我们对《现汉》第2版标注〈方〉的方言词在《现汉》第6版中变为标注〈口〉的词条进行了调查,其中整个词条都改标为口语词的占86.27%,而部分义项具有口语特征的口语词仅占13.73%,可见大多数方言词在向口语词转化的过程中是以整个词的转化为主体的。其中部分义项具有口语特征的,如:
【厚实shi】
《现汉》(第2版):❶〈口〉厚:这布挺~︱炕上厚厚实实地铺着一层草。❷〈方〉丰富;富裕。
《现汉》(第6版):〈口〉形❶厚:这布挺~︱炕上厚厚实实地铺着一层稻草。❷宽厚结实:~的肩膀。❸(学问等)深厚扎实:功底~︱学术基础~。❹丰富;富裕:家底~。
从以上词条我们可以看出,由〈方〉改〈口〉的词条中,有一部分也是具有不同程度的口语性的词条,只不过有的义项还是在方言中通用的。而另一部分词条,如【厚实】,第6版义项④与第2版义项②相同,同时又新增两个〈口〉义项,可见【厚实】的口语性随着语言的发展呈增强趋势。由〈方〉改〈口〉的词条中部分义项改为口语性的在《现汉》第6版中比如【的1 】⑥、【扎(zhā)】②、【炸(zhà)】④、【着(zháo)】⑤等等,都体现了方言系统和口语系统的缠绕性。
3.在〈口〉、〈方〉相变系统中,还有一部分词是〈口〉、〈方〉同词
《现汉》第6版中有的词的几个义项〈口〉、〈方〉并存,即标〈口〉和标〈方〉是同一个词的不同义项。
我们选取几个词条,如:
【奶奶nai】
[名]❶〈口〉祖母。❷〈口〉称呼跟祖母辈分相同或年纪相仿的妇女。❸〈方〉 少奶奶。
【奶子zi】
[名]❶〈口〉统称牛奶、羊奶等供食用的动物的乳汁。❷〈口〉 乳房。❸〈方〉 奶妈。
【小菜】
[名]❶(~儿)小碟儿盛的下酒饭的菜蔬,多为盐或酱腌制的。❷(~儿)〈口〉比喻轻而易举的事情:电视机、电冰箱他都会修,至于修电扇,那不过是~儿。❸〈方〉泛指鱼肉蔬菜等。
从以上三个具体词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口语性义项和方言性义项并存的词条中也有口语性程度的不同。如【奶奶】的义项是①〈口〉②〈口〉③〈方〉,【奶子】的义项是①〈口〉②〈口〉③〈方〉,【小菜】则是②〈口〉③〈方〉,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小菜】的义项①是通用语性义项,义项②和义项③分别为口语性义项和方言性义项,其口语性应该比【奶奶】和【奶子】弱。据此我们可以对〈口〉、〈方〉同词的这类词进行口语性强弱的排序。可见,在〈口〉、〈方〉缠绕的词中,其口语性也是有层级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