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素书》书名的含义

关于“素书”二字的含义,《素书》本书没有做任何解释,张商英在为《素书》作注时,也没有解释。我们依据“素书”二字,可以做两种理解。

第一,“素书”指写在白色丝绢上的书。

素,指没有染色的白色丝绸。“素书”一词出现很早,《古诗源》卷一说:“《灵宝要略》:吴王阖闾出游包山,见一人,自言姓山名隐居。阖闾扣之,乃入洞庭,取素书一卷呈阖闾。其文不可识,令人赍之问孔子,孔子曰‘丘闻童谣’云云。”按照这一说法,早在孔子时代,人们就把写在白丝绸上的书叫“素书”。但这一记载带有传说性质。到了汉代,有一首题为蔡邕所撰的《饮马长城窟行》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由于语言习惯,纸张出现之后,人们仍然把写在纸上的书信称为“素书”:“不见故人十年余,不道故人无素书。”(杜甫《寄岑嘉州》)

西汉时期,人们用来写作的主要工具依然是竹简或木简,《史记·滑稽列传》记载,东方朔写给汉武帝的奏章“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那么写有一千多字、可以藏于玉枕之中的《素书》就不可能是写在竹简上,而只能是写在丝绢上。因为丝绢是白色的,所以就按照习惯,称之为“素书”。换言之,《素书》的书名是依据其制书形态而命名的。

依据制书形态命名,史有先例。比如先秦的《竹刑》就是如此:“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左传·定公九年》)春秋时期郑国人邓析私自修订了一部法律,因为这部法律是写在竹简之上,故称“竹刑”。既然写在竹简上的刑法可以称之为“竹刑”,那么写在白色丝绸上的书籍自然也可以称之为“素书”。

第二,“素书”是指论述基本原则的书。

素,在古代还有基本、根本的意思,那么“素书”的含义就是“论述基本原则的书”。《黄帝四经·经法·道法》说:“能至素至精,悎弥无刑,然后可以为天下正。”意思是:“圣人能够明白万物的本质,懂得精微的道理,心胸宽广而不固执于一端,然后就可以成为天下的领导者。”《论语·八佾》记载:“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意思是:“子夏问道:‘“美好的笑容真是漂亮啊,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啊,洁白的皮肤上还加上了绚丽的装饰啊。”这几句诗歌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要先有白色的底子,然后再在上面进行彩绘。’子夏问:‘礼乐应该放在仁义之后吗?’孔子说:‘能够启发我的是你子夏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这里虽然只是个比喻,但孔子与子夏师生同样把“素”视为做事的根本。因此,把“素书”理解为“论述基本原则的书”也是完全合理的。

其实,以上两种解释并不矛盾,完全可以把这两种解释结合起来去理解《素书》书名的含义。除了以上两种解释外,也有人把“素书”二字理解为“简单朴素的书”,意思是说,《素书》这本书讲的道理都很简单朴素,很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