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传染病防控历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卫生防疫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医药卫生知识有了很大进步。如《左传》昭公十九年(前523年)说:“郑国不天,札、瘥、夭、昏。”学者们指出,札、瘥、昏都是指疾病。“札”指传染病大流行;“瘥”指散发性传染病,有的注解说“瘥”为“小疫也”,意为出使差役之人易患病;“昏”指小儿传染病,亦作“痻”或“殙”。

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中记载:“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孔子的弟子伯牛有病被隔离,孔子只能隔牗探视,为他叹息。很多学者都认为伯牛得的是麻风。《庄子·逍遥游》说:“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其中的“厉”字假借为“疠”,也是指麻风,庄子认为外形可怕的麻风患者与美貌的西施没有什么区别,从“道”的观点看它们是相通而浑一的。《庄子·外篇》中还有:“厉人夜生子,遽取火而视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是说麻风患者半夜生子,紧张地立即取火仔细观察,生怕其子生下来就像自己一样患有麻风,容貌难看。这些反映出麻风病在当时相当常见。

图1-7为杭州孔庙石刻《宣圣及七十二弟子像赞》中的伯牛像。

图1-7 杭州孔庙石刻《宣圣及七十二弟子像赞》中的伯牛像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形成了多种个人卫生习俗,有益于健康。《礼记·内则》中记载:“鸡初鸣,咸盥漱。”说明人们注意早起洗漱。《礼记·内则》要求定期洒扫庭院,沐浴清洁身体。在有伤病的时候更要注意清洗,“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

考古学家们从位于陕西风翔的春秋时期秦都遗址中发现了“凌阴”,即古代的冰室;在易县燕下都、秦都咸阳和楚篮子纪南城内都发现有冷藏井,说明人们已经注意用冷藏来保持食物不变质。战国时,甚至有类似自来水的设备,1977年在河南登封战国阳城遗址内发掘出陶水管道(图1-8),据研究是用作输水,并有贮水池和输水管道的一整套设施,在贮水池和输水管道间还设有开关用的“阀门坑”,其结构很像现代城市中的自来水设施。

图1-8 阳城战国晚期输水管路中的陶四通控水管

注选自《登封王城岗与阳城》。

《左传·襄公十七年》有“国人逐瘈狗”的记载,“瘈狗”即疯狗,疯狗咬人后会导致人得狂犬病。“逐瘈狗”起到了消灭传染病源的作用。

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曾出土了我国最早的帛画《导引图》,上面绘有44个做着不同动作的人物,反映了战国时期流行的“导引”术。“导引”是中国古代的保健功法。其中有一个动作注明“引温病”(图1-9),“温”即“瘟”,意为通过练习增强体质,有助于抵御传染病。

先秦时期的历史资料虽然比较零散,但足以说明,人类文明是在与疾病对抗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人们不但从中形成了一些卫生观念,也总结了一些防病知识,这是有意识地防控传染病的开端。

图1-9 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中的“引温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