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皆心学:宋濂哲学与浙东学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宋濂均有研究。王锟、金晓刚在《百年历史的投影:二十世纪以来浙东学派研究平议》一书中辟专节对近百年来宋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直到2000年以后学术界才对宋濂的交游、理学、宗教等思想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该文基本将中国2013年以前有关宋濂的研究论文和专著搜罗殆尽,并将这些成果按内容进行了分类,堪称全面。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具体观点的介绍,对思想史和理学史专著中有关宋濂的研究也缺乏关注王锟、金晓刚《百年历史的投影:二十世纪以来浙东学派研究平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22—137页。。本书既以宋濂的哲学思想及其与浙东学术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所以只对与本研究相关的学术成果进行介绍,余不赘述。已有研究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关于宋濂的思想传承。大部分成果依据《宋元学案》、宋濂行状的论述,认为其传“北山四先生”之学,是金华朱学的传人。如侯外庐主编《宋明理学》、王春南《宋濂评传》等。容肇祖则依据章学诚《文史通义·朱陆》对朱熹传人的论述,认为宋濂属“明初的博学者,即朱学的传人”容肇祖《明代思想史》,齐鲁书社1992年版,第7页。。随着对宋濂著述的深入解读和分析,对其思想渊源的认识逐渐多元化。唐宇元《宋濂的理学思想》虽认为宋濂是朱学的后裔,但从其“明心”思想可看出朱学向阳明心学嬗变的痕迹唐宇元《宋濂的理学思想》,《孔子研究》1987年第3期,第70—78页。。张之楠《“任道为宗”:宋濂的学术传承和理学思想》则认为宋濂理学思想可上溯至朱熹和吕祖谦,依据是其文集自述和《宋元学案》的论断张之楠《“任道为宗”:宋濂的学术传承和理学思想》,《东方论坛》2010年第4期,第13—18页。。徐儒宗认为宋濂传的是婺学,婺学由两宋之际的范浚开其宗,南宋吕祖谦、唐仲友、陈亮达其盛,经闻人梦吉、柳贯、吴莱、黄溍的传播,至宋濂则采宋儒诸家之说而取其长,从而集婺学之大成,开有明一代之学风徐儒宗《宋濂融贯众说集婺学之大成》,《江南文化研究:宋濂研究专辑》,文苑出版社2011年版,第41—42页。。黄灵庚先生亦认为宋濂集婺学之大成参见黄灵庚《宋濂的学术道统论考》,《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2015年增刊。。张学智《中国儒学史》(明代卷)认为宋濂之学糅合了“北山四先生”所传之朱学与吕祖谦中原文献之学,在明初儒学中别开一脉张学智《中国儒学史》(明代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4页。。向燕南《宋濂的学术渊源与学术评论》一文则认为宋濂传承的是以婺学为主的浙东学术,重视学术的经世致用,并融合佛老,在元明学术相对空疏的时期保留了一脉博学的传统因子,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向燕南《宋濂的学术渊源与学术评论》,《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7辑),第182—192页。

第二,关于宋濂的理学思想特色。以侯外庐主编《宋明理学史》、秦志勇《中国元代思想史》为代表,认为宋濂“调和朱陆,折衷儒佛”。王春南《宋濂评传》、徐永明《文臣之首——宋濂传》认为宋濂是以儒学为主,融合折衷诸多思想于一体的人物。其调和朱陆的做法,不过是沿承元代朱陆合流的趋势;其折衷儒佛的方式,也不过是宋元以来三教合流的具体表现。路鹏飞通过分析刘基、宋濂、方孝孺的思想倾向,认为宋濂总体倾向心学,这三人承元代朱陆合流之势,为明代程朱理学发展为阳明心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路鹏飞《明初理学思想辨析——以刘基、宋濂、方孝孺为例》,《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第83—87页。

宋濂究竟更偏向于朱学还是陆学,学术界看法不一:唐宇元等认为其思想大体不出朱学范围,陈寒鸣、秦志勇等则认为其思想已经由理学而趋向于心学。也有学者如邹建锋认为宋濂已经建构了心学体系,属于心学范畴。

第三,关于宋濂史学思想的研究。朱仲玉《宋濂和王袆的史学成就》具体分析了宋濂的史学作品《洪武圣政记》《浦阳人物记》及《元史》中部分传记后,得出结论:宋濂有史才,但其史学受经学的支配,所以史学只是他借以传道的工具朱仲玉《宋濂和王袆的史学成就》,《史学史研究》1983年第4期,第97—104页。。向燕南《中国史学思想通史》(明代卷)设专章论述宋濂的史学思想,充分肯定了其价值,但认为“基本仍是在旧的轨道间徘徊,……都还未出现大变动的迹象”向燕南《中国史学思想通史》(明代卷),黄山书社2002年版,第75页。。廉敏《明代历史理论研究》从天人、治道、古今这三个层面分析了宋濂的史学思想,认为宋濂以“气”作为宇宙造化的本原,但在历史演变问题上,更推崇“心”的力量廉敏《明代历史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6—62页。。仓修良《宋濂的谱牒学理论》从五个方面概括了宋濂的谱牒学理论,并提出宋濂是历史上杰出的谱牒学家,应当受到重视仓修良《宋濂的谱牒学理论》,《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3辑,第133—145页。

第四,关于宋濂的宗教观研究。宋濂著述中有大量的佛道教思想,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重视。贾素慧《近三十年来宋濂与佛教研究述评》对1985年以来海内外关于宋濂与佛教研究的新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主要包括宋濂与佛教、宋濂儒释一贯论、宋濂心性论等方面贾素慧《近三十年来宋濂与佛教研究述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5年第7期,第69—73页。。该文总结得比较全面,兹不赘述。贾先生的另一篇文章《宋濂佛门交游研究》则对宋濂于入仕前、仕宦南京和致仕后三个时期与佛门的交游情况作了详尽的梳理,并得出结论:宋濂与佛教之间,是儒学为主、佛教为之辅助的关系贾素慧《宋濂佛门交游研究》,《昆明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第107—114页。

此外,台湾地区唐惠美以宋濂为例,对元明之际士人的或隐或仕作了探讨。她认为以宋濂、王袆、胡翰等人为代表的金华人显示了兼容文、道学统的思想取向,这也是元末金华学术的发展趋势。宋濂入明后不能实现心志,取决于明太祖的用士心态与政治企图唐惠美《元明之际士人出处之研究——以宋濂为例》,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4年版。。许东海《仙道、圣政、世变——宋濂<蟠桃核赋>之仙道书写及其明初史学意涵》一文,从文史互证的角度专门对宋濂奉敕撰写的《蟠桃核赋》进行了剖析,认为该赋“借由文本书写所展现的历史关照与当代讽刺,亦深刻曲折地映射明太祖立国初期圣政图景与政教策略间,扞格难全的历史困境”许东海《仙道、圣政、世变——宋濂<蟠桃核赋>之仙道书写及其明初史学意涵》,《汉学研究》2008年第2期,第101—129页。。刘文起从宋濂对文的认知、文的功能、为文的方法三个方面阐述其文论,认为宋濂“以为文习作,来阐释推崇孔孟经书的恒久贡献,在儒家经典流传的时空过程中,他所扮演角色的特殊性及重要性,实在是毋庸置疑”刘文起《宋濂之文论》,《东吴中文学报》第22期,2011年11月,第205—225页。。朴志诜的硕士论文从理学、政治、教育方面研究了宋濂《龙门子凝道记》的思想朴志诜《宋濂<龙门子凝道记>研究》(硕士论文),台湾师范大学2012年。。谢智明的博士论文《儒释道关系视野中的宋濂思想研究》探析了宋濂儒学、佛教、道教的学术思想渊源,认为其思想渊源并非独尊一家,学术方面则以儒家思想为宗,融合佛道的学说以为补充谢智明《儒释道关系视野中的宋濂思想研究》(博士论文),彰化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2012年。。该论文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对本书的研究颇有启发。

John D.Langlois在《1358年加入朱元璋之前的宋濂与刘基》一文中就宋濂和刘基在1358年选择朱元璋之前对元朝廷的态度转变、心态历程作了分析,并论述了二人辅佐朱元璋之后所作的种种努力John D.Langlois.Song Lian and Liu Jiin 1358 onthe Eve ofJoining Zhu Yuanzhang.Asia Major,Third Series,Vol.22,No.1(2009),pp.131-162.。日本方面,以荒木见悟、三浦秀一的研究最为卓著。荒木见悟的《明代思想研究》以宋濂为发端,对其儒释道三教思想进行了阐述。三浦秀一《中国心学の稜線:元朝の知識人と儒道仏三敎》一书从宋濂所处的社会思潮入手,对其入仕前后的思想分别进行了分析,尤其对佛教和文在宋濂思想形成中的作用、“六经皆心学”、《龙门子凝道记》、文论、宋濂与朱元璋的关系等作了探讨。

以上成果对于我们从不同角度认识宋濂,推动宋明理学的研究无疑都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一,尚缺乏整体的宏观的视野。大部分成果孤立阐发宋濂某一方面的思想,虽较为细致深入,但缺乏大格局、大视野,给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感,难以窥其思想全貌。徐永明《宋濂评传》对宋濂的天道观、性命说、理欲观、宗教思想等进行了分析,但因为缺少宏观的把握和纵向的比较而失之于简单。尤其是对其佛道教思想的分析和定位,流于表面。其二,缺少比较的研究。没有比较,就无法进行思想定位。宋濂具有丰富的心学、经学、史学思想,其思想史地位和影响如何,需要与其前后思想家的相关思想进行比较后方能得出结论。上述研究虽然认为宋濂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但是具体如何承前、如何启后却又语焉不详。

这其实就涉及宋濂与浙东学术的关系问题。宋濂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活动于浙东,受整个浙东学术传统的影响。只有将其置于宋明理学史和浙东学术这一大背景下,看看他如何评判已有的学术流派,再具体考察其思想如何博采众长,进一步发扬光大浙东学术并对后世产生影响,如此才能准确评价其思想,并予之客观的定位。学术界目前对浙东学术的内涵、精神以及浙东学术主要人物如吕祖谦、王阳明、黄宗羲、章学诚的思想研究较多。当把宋濂与浙东学术联系起来研究时,往往只侧重于他的经史观点;有的研究虽然意识到了宋濂与婺学、阳明心学的关系,却没有从思想上细细分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