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新世代:引爆潮流方法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三

只见远处一条白线,在月光下缓缓移来。蓦然间寒意迫人,白线越移越近,声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岭,天际而来,声势雄伟已极。潮水越近,声音越响,真似百万大军冲烽,于金鼓齐鸣中一往直前。

这是金庸《书剑恩仇录》中的一段描写。

对于从小生活在钱塘江边的我来说,金庸对于潮水的描述简直令人拍案叫绝。

但是,潮是有时间的。

除了众所周知的8月15日看大潮以外,钱塘江每月初一和十五还有两次大潮。如果算到每天,各有一次早潮、一次晚潮,杭州水文局日日都会公布这两次潮水的精确时间。

所以赶潮要趁时候,去早了要等,去晚了看不到。

那么大家还记得中国人国潮风是什么时候来的吗?2013年单霁翔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他提出把故宫文化带回家的口号,其中里面的重点就是要开发故宫的文创。于是,他找到了他的好朋友、我的父亲朱炳仁先生一起帮忙。

我爸爸把单院长的意思转达给了我。我听了,犹如醍醐灌顶。

2005年,那个时候我们刚干完了著名的雷峰塔项目。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建设要建铜建筑的风气,我们的铜装业务做得风生水起。

但是我还是有一点不甘心。因为做建筑工程,毕竟是为他人做嫁衣。我想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尤其是作为铜家的后代,我的爷爷,以及他的父亲和爷爷,当时在绍兴有一个铜铺,做的都是日常老百姓的器物。

我就在想现在有点钱了,我也把这个老祖宗的行当重新捡起来吧,我连口号都想好了,“让铜回家”。

然而我不知道,这个想法让我接下来的八年,每年都把从建筑工程里赚来的利润全部搭了进去。

当时我召集了一批年轻的设计师。我们的产品风格包括日韩风、北美风、北欧风,甚至还有东南亚风。当然也有所谓的极简风、工业风。但是唯独没有中国风。

我当时只有情怀,忘了一个创业者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客户画像分析。那时候我的客户都是5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他们对我们的设计风格完全无感。

当然我没有上帝视角,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整整八年,我们做了大量的产品,仓库里堆积如山,却乏人问津。

现在想来,潮是有时间的,我可能赶早了。

来到2013年,我听到单院长要开发故宫文创后,就以故宫文化为元素,花了一年半时间开发两百多款故宫文创产品。我父亲把单院长请到杭州河坊街的博物馆,他看到这些产品非常高兴,提出要拿故宫最好的展馆给这些产品去做展览,这其中就有现在消费者熟悉的五牛摆件、八骏摆件等。我们入驻乾隆花园,成为故宫唯一的铜器开发经营者,后来又设计了很多产品,有一部分成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除了国家层面的礼赠,日常消费者的口碑也很好,在全国的机场、商场、博物馆、步行街等有百余家门店。我们设计的生肖摆件,连续七年登陆央视春晚的特别节目的舞台,尤其在2021年牛年,我和父亲朱炳仁更是亮相了春晚的开篇,有两秒的镜头。这对于一个普通工匠来说,是荣耀,当年的一腔热情也算有了回报。

这一波的潮,赶上了。

往深里看,潮流其实只是表象,文化才是内容,国货的崛起与国潮涌动,其实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血脉同缘的故事。因为经历过落后挨打,经历过盲目媚外,所以强大起来的中国会比以往更加珍惜我们的五千年文明。国潮,会成为常态。

站在风口,站在潮中,站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一天,一定不远。

朱炳仁铜品牌创始人 朱军岷
202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