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和习惯的芬兰教育:成就每一个学生,拥有适应未来的核心素养和必备技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版自序 珍视每个孩子的芬兰教育

朋友在海外待了六年的儿子,回到台北念高一,这位一向认真也乐于读书的孩子,多次不解地问母亲,为什么大家非得这样读书不可呢?书一定要念得这般辛苦吗?

他问母亲:“你一直告诉我,这所高中的同学都很聪明,是很好的学校,但为什么有些课,老师根本没有教我任何东西就要考试了,所以大家只好到校外补习?”这个孩子也很纳闷,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聪明的学生,却没能培养出几位诺贝尔奖得主?

他真想知道,身边这一群又一群聪明绝顶的用功同学,在这种环境下,到底能为自己的生命创造出什么未来与愿景?

巧合的是,几乎一模一样的对话,出现在芬兰的一次酒会上。一位有两个青春期孩子的芬兰人(亚洲女婿)对我说,“I think,you guys are crazy!”因为他亲眼看到,太太在亚洲的侄女为了升大学而必须牺牲芬兰人视为至宝的夏日假期努力啃书。他百思不得其解,却又疼惜不已地问了和朋友儿子如出一辙的问题:你们这么辛苦,一定会比较好吗?你们这样能为自己创造出什么生活质量?你们是这么聪明的族裔,为什么无法为生活、环境等等,做出更多的创新?

待过不同国家,接受过不同文化洗礼的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跨文化冲击下的深层思索。这两家朋友,都曾经历过洲际之间的搬迁洗礼,而我也在自己和孩子们历经不同国度多年生活的时候,遇见极为相似的深刻体验。

必须要不断跨文化生活的人,常常会从一个框架被迫跳入另一个世界,再从另一个世界望见原本就熟悉,但却又已然有些迷惘的视野。只有习惯了,而且最后能适应它之后,方才会通过这一扇自己慢慢打开的窗,看见世界的多元,看到了不同的彩虹,也看到自己的家乡。

然后人们会发现,不是每个地方都是早上六点天亮;人们会察觉,不是每个地方的四季都一样。让你惊奇不已的事物,别国别族可能习以为常;你已经习以为常的管理,跨洋之后就被视为对权益的钳制;从小认为天经地义的竞争、要赢,他人却把每个孩子的尊严与权益放在最先。

而社会上普遍认为一定要给教职员工打分、分等级才会产生绩效,却有另一个社会的思维强调,只有运作有效的工会,以及引导出自发性的认真态度,才能确保教师与员工的教学与工作质量。当我们过于惯性思考,以为没有排名就会失去世界的竞争力,却有另一个天地把对学生公开排名视为社会公平性的沦丧。

任何的事物,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思维和选择不同,所带来的结果不同。

我们或许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可以让教育的一切回归根本,让原本属于教育良善的一面能够发挥得更好?让大家能多一分对于教育体制可以好好关爱自己孩子的放心,而不是对于能不能考上一所“好”学校的忧心,能不能多考几分以打败其他竞争者的焦虑;让大家心生愿景地为自己的家园,种下那一棵棵百年始成的“大树”;将教育改革做到近悦远来,而不是去怪罪迁移出走的子民,就如同去怪罪孩子成绩表现不够好,却不愿去正视整体教育已经使孩子读到精疲力竭了。

写完《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之后,我知道自己还有许多的观察、感受和实地访谈,来不及在书中深入探讨。而我仍在出书之后,一如既往、持续不断地在芬兰到处访谈与观察,也在不同的教育机构里观摩第一线教师的培养,并自费参与了多场国际研讨会。这些不停汲取芬兰教育的养分,和一再深入触碰芬兰对于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心思,逐渐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说,我的前一本书是个人对于芬兰教育基础的全面观察,以及尝试以身为一位家长和跨文化观察者,对于“教育的基本价值”所做的剖析,那这一本书,应该就是希望能持续在某一些价值观上继续探索与反刍,看看我们能为下一代做些什么;要给可爱的子女们,许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也问问自己,击败他人、以竞争为乐,或者了解自我、尊重群体,才是未来世界需要的人才?

这些年来,世界各地的人们开始注视北欧芬兰的教育成果,对她百般好奇,亟欲探究,但多半仍以原有僵固的自我思维前来一探,以陈旧的教育观念对她品头论足,无法真正跨越既定的思想框架。

不记得多少回了,我们行车往返东欧以至波罗的海诸国,更在遍访北欧各地时,我会深深怀疑、纳闷着,怎么芬兰有的,别人都有,可是别人有的,她却不见得有。

而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拥有这么少资源的她,却愿意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自己心中认为最适合自己,不偏不倚持守的“人本”道路。

她,余勇可贾地不去仿效、正视自我,实实在在地走自己的路子,不以全球评比为悬念,不以“赢得全世界”为依归。

恍然之中,我惊觉芬兰就如同一本生动贴切的励志书,也是一个孤独行走自己道路的最特别范例。每当自己做事做到想要放弃、逃跑之时,看着这个苦寒之地如何徐图再起的艰辛历程,我就会对自己说:不必急,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想通了、选对了,就走下去吧。坚持,虽然苦涩,但终究会结出果实。

芬兰坚持做自己在行的事,回归根本、为生民寻找可长可远路径的心,为许多茫然、迷途、忧心、苦恼如何为下一代找出教育基本意义的国家与人们,提供了一个深深研究思考的模式与指引。从她身上,看到的是一份返璞归真的求本精神,是一个社会与自我成长、自我负责的价值观。唯有一切回归到事物的本质,才能创造出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色。

所以我想,21世纪芬兰教育带给大家最好的礼物,应该不是去仿效她,因为她自己都不认为世上有“完美的模式”这件事;我们该试着去探求的,应是芬兰教育所关注的“争第一”的竞争力技巧,或是在启动每个人对于教育基本价值观,与生命和人本价值的思索。

这本书共有四大篇章,其中各类课程描述的部分,是以我家两个孩子当时所就读的以英语教学系统为主的芬兰学校为本,这两所学校的课目,全依照芬兰国家教育当局的国家核心课程纲要来制定。另外,书中所写下的众多学生与教师的实例,则是综合了我多年来的深入走访,以及陆续在各地的访谈纪要,和在芬兰多所教育机构的观察、面谈询问与交流等,再对照核心基本课纲的研读心得而写下的。然而,想要书写的案例众多,但限于篇幅,就先择其部分内容来作叙述。

感谢2008年3月间,在我第一本书《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的撰写几近尾声之际,天下文化的邀约,让我有机会继续把对于芬兰教育和跨文化研究、体会、观察的心得,分享给更多人。

一如我在《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里说的:谢谢您来看这本书。


陈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