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老年群体是一个具有多样化特征的复杂群体,该群体对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老年教育内容的供给常常以老年人的个体需求为导向,遵循老年人身心特征与认知规律,注重满足学习者的个体需要,迎合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进而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衰老仅是人类个别化的自然更替过程,而老龄群体所独有的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宽裕、对学习的兴趣高度浓厚等整体特点,决定了老年教育内容的多样化。”我国老年教育内容涉及面广、区域差异性强,涵盖文化知识、医疗卫生、体育保健、技能训练、家庭生活、情趣培养、娱乐休闲、社会服务以及人文关怀等各个方面,并且各区域的老年教育机构(老年大学、社区学院等)也因地制宜地提供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教学内容。在国家层面,政府也积极提倡老年教育内容要注重多样化与丰富性,相关政策文件如《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积极开展老年人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养生保健、心理健康、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家庭理财、闲暇生活、代际沟通、生命尊严等方面的教育,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实现人生价值”。但是目前来看,大部分老年教育内容较为侧重于体育保健、娱乐休闲等内容。以某县级老年大学为例,2019学年共开设教育课程(专业)95门(类),其中涉及老年人养生保健、闲暇娱乐的达78门(类),占82.10%。
本书参照董之鹰在《老年教育学》一书中对老年教育内容的归纳整理,把老年教育的内容分为基本理论教育、普及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和文化休闲教育等几个部分。老年人基本理论教育包括老年人发展教育理论、老年健康理论、老年保障理论;普及知识教育主要包括老年生理知识、老年心理知识、老年智力文化知识、个人兴趣活动等;社会实践教育包括农业科技知识、互联网运用知识、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多功能的家用电器以及电子商务的消费方式等常识;文化休闲教育包括养生保健、传统文化、法律法规、社会交往等诸多内容。此外,本书认为,生命教育(在一些国家称为人文关怀教育)也是老年教育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老年人个体高层次的教育需求。生命教育是“舶来品”,最早源于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死亡学和之后发展起来的死亡教育、生死教育。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J. D. Walters)首次提出生命教育思想。生命教育就是指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过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在老年阶段,生命教育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能够帮助老年学习者树立积极的生活观念和正确的死亡认知。为此,有不少国家成立相关的教育组织,比如韩国成立了由医疗善终机构专家、民俗学研究者、宗教学者、神学者以及其他社会福祉领域专家所组成的死亡学会等。而在我国,老年人生命教育开展得不多,是今后老年教育内容亟须发展的一个“板块”。
可见,老年教育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休闲娱乐,而是根据老年人个体不同层次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进而呈现出与普通教育相区别的多样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