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水先期而来乍多
原文
经水先期而来乍多,乃气虚血燥,宜【加增四物汤】。
当归三钱 生地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 川芎五分 香附一钱五分 陈皮 柴胡各五分 黑栀 丹皮各一钱
水煎服。
或气虚阳陷者,宜【升阳补中汤】(即补中益气汤)加白芍二钱、半夏一钱,倍加升麻五分。
释义
月经提前来潮且经量较多,是因为气虚血燥所致,宜加增四物汤。
如因为气虚阳陷所致月经提前来潮而经量较多,宜升阳补中汤(即补中益气汤)加白芍二钱、半夏一钱,升麻用量加倍。
病因病机分析
本病以“经水先期而来乍多”为主症,属于月经病“月经先期”之范畴。月经先期是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2个周期以上。月经先期属于以周期异常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病因病机主要为气虚和血热。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血热则热扰冲任,伤及胞宫,血海不宁。两者均可使月经先期而致,并常伴有月经量多。根据条文描述及所选用方药,以方测证,推断本证属气血虚弱为本,肝郁化热为标之虚实错杂之证。患者体质素弱,脾肾之气虚弱。气虚则统摄功能减弱,气不摄血,则血必因之外溢而出血,月经先期而至伴量多。另,女子以肝为先天,若情志抑郁,愤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热扰冲任,迫血下行,亦可导致月经先期且月经量多。根据其所选用药物,推测其临床表现当有月经先期,量多,经色深红,质稠,经行不畅,或有血块,小腹或胀痛,或隐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方义分析
加增四物汤全方九味药,由四物汤加香附、陈皮、柴胡、黑栀子、牡丹皮组成。方中以四物汤为主方,补气生血。血为气之母,血虚之下,焉有完气?血虚则气虚,终致气血俱虚,故治宜补气生血。且血虚日久,临证处方以补血为主,补气徐徐图之。陈皮理气健脾;柴胡和解表里,疏肝解郁。气为血之帅,在补血药中加入行气药,气行则血行,使补血药补而不滞。栀子清热、泻火、凉血,若取其祛心胸内热,用黑栀子,兼其止血之效。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方中用清热凉血之生地黄、黑栀子、牡丹皮,疏肝理气之柴胡,甚合肝郁血热之病机。
升阳补中汤全方共十味药。补中益气汤为补气名方。方中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故为君药;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药。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共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倍加升麻,可见气虚之重已见下陷之证。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既可缓诸补气药之燥性,亦可缓血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以缓解患者胃肠道反应。
历代古书沿革
历代古籍关于月经先期多有记载。如宋代《妇人大全良方·调经门》指出,本病是由于“过于阳则前期而来”;《普济本事方·妇人诸疾》提出“阳气乘阴,则血流散溢”。明代《万氏妇人科·调经章》为月经先期作为一个病证开创了先例;《景岳全书·妇人规》提出气虚不摄也是导致月经先期的重要发病机制。清代《傅青主女科·调经》提出本病根据经血量的多少以辨血热证之虚实,对四物汤、补中益气汤治疗月经先期均有记载。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妇人》中应用四物汤治疗月经先期,而明·薛立斋《女科撮要》则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月经先期。
[1]《丹溪心法·妇人》,“经水不及期而来者,血热也,四物加黄连……四物汤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㽲痛。当归、川芎、芍药、熟地黄(等分)。上以水煎服,加减于后……经候过多,本方去熟地黄,加生地黄,或只加黄芩、白术”。
[2]《女科撮要》,“先期而至……血分有热者,加味四物汤;劳役火动者,补中益气汤”。
病案举例
张某,女,30岁,2011年5月20日初诊。
主诉:月经提前8~10天,已1年有余。
现病史:末次月经2011年5月10日。该患者1年前无诱因出现月经提前8~10天,量多,色淡红,质清稀,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脘腹胀满,食后尤甚,腰膝酸软,便溏,食少纳呆,睡眠正常。既往健康。月经史:14岁初潮,月经周期30天,行经5天,量中,色红,质稠,无血块,无腹痛。婚育史:25岁结婚,孕2产1人流1,工具避孕。查体: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畅,宫颈光滑,子宫前位,大小正常,质中,活动可,无压痛;双附件未及异常。辅助检查:彩超示子宫及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月经先期。辨证属脾气虚证。
治法:补益中气,摄血调经。
处方:人参20g,黄芪25g,白术20g,升麻15g,柴胡15g,当归10g,陈皮15g,甘草15g,山药15g,茯苓15g,杜仲15g,菟丝子15g,白芍20g,续断15g,茜草20g,水煎服,每日2次。
服药1个月后复诊,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但仍量多,上方酌情去当归,加煅龙骨、煅牡蛎各20g,继续服。服药2个月后复诊,月经正常,其他症状好转。
(本病例选自《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第14卷之“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脾气虚月经先期探析”)
按: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是中医补益中气的经典方剂。原方治疗饮食劳倦所伤引起的脾虚气陷,气虚发热证,后世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气虚所致的病证,亦用于治疗妇科月经病。本方治疗脾气虚之月经先期,意在取其补益中气的作用。方中人参、黄芪为君药,补脾益气,止血调经;白术、甘草为臣药,健脾补中;佐药当归补血,陈皮理气;升麻、柴胡为使药,升阳举陷。全方共奏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摄血调经之效。女子以血为本,月经以血为物质基础。脾主中气而统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只有气血充足,月经才能正常。气足则血自归经,血充则气有所附,补中益气属于治本之法,故能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