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采珍》评注与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经水或先或后时多时少

原文

经水或前或后,时多时少,时止时来,乃气血不和,宜【四物调荣汤】。

当归 生地 白芍各二钱 川芎一钱 熟地四钱 山萸 山药(炒) 香附各一钱五分 益母草 白术各一钱 黑栀 陈皮 茯苓 丹皮 泽泻各一钱

水煎服。

释义

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时多时少,来止无定时,是因为气血不和所致,宜四物调荣汤。

病因病机分析

本病以“经水或前或后,时多时少,时来时止”为主症,属于月经病之“月经先后无定期”范畴。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交替不定,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水先后不定期”。本病以月经周期紊乱为特征,可连续两三个月经周期提前,接着又出现一次延后;或两三个月经周期错后,接着又可见一次提前;或见提前错后错杂更迭不定。其发病机制是肝肾功能失常,冲任气血失调,血海蓄溢无常。其病因有肾虚、肝郁和肝郁肾虚之异。以方测证,本条病机之“气血不和”当属肝郁肾虚证之多脏受累的复杂病机。肝藏血,司血海,主疏泄。肝气条达,疏泄正常,血海按时满盈则月经正常。若情志抑郁,或愤怒伤感,肝郁气结,气机逆乱,肝为肾之子,肝之为病,子病及母,而致肾之封藏失司,最终导致冲任失司,血海蓄溢失常,故月经或先或后,经血或多或少,时来时止。根据其所选用药物,推断其临床表现当有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或多或少,色暗红或暗淡,或有块;经前或经行乳房胀痛,腰膝酸软,或精神疲惫;舌淡苔白,脉弦细。治法当以补肾、疏肝、调经为要,方用四物调荣汤。

方义分析

四物调荣汤全方十五味药,由四物汤、六味地黄丸,加香附、益母草、白术、黑栀子、陈皮化裁而来。方中四物汤补血养血,柔肝调经;六味地黄丸补肾养阴;香附为气之帅,可疏肝、解郁、理气,合陈皮调经理气,使补血药补而不滞;白术、陈皮健脾和中,合山茱萸、山药先后天同补,使气血生化有源;生地黄、牡丹皮、益母草清热、凉血、调经;黑栀子清肝泻火,与泽泻、茯苓同用,清热利湿,使邪有所出。全方一疏肝肾之郁气,二清肝肾之虚火,三补肝肾之精血。肝气舒而肾精旺,气血调和,冲任相资,血海蓄溢正常,则经水自能定期而潮。

历代古书沿革

本病首见于唐代《备急千金要方·月经不调》“妇人月经一月再来或隔月不来”。宋代《圣济总录·杂疗门·妇人气血门》称本病为“经水不定”。明·万全《万氏妇人科·调经章》始提出“经行或前或后”的病名。《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脉类》则将本病称为“经乱”,又分为“血虚经乱”“肾虚经乱”,较详细地论述了本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预后和调养的方法,为后世医家所推崇。清代《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调经门》称本病为“愆期”。《傅青主女科·调经》认为本病为肝肾之郁所致,重在肝郁,由肝郁而致肾虚,方用定经汤。《竹泉生女科集要》《女科百问》应用四物汤加味治疗本病。

[1]《傅青主女科·调经》:“妇人有经来断续,或前或后无定期,人以为气血之虚也,谁知是肝气之郁结乎?夫经水出诸肾,而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亦郁矣。肾郁而气必不宣,前后之或断或续,正肾之或通或闭耳。或曰肝气郁而肾气不应,未必至于如此。殊不知子母关切,子病而母必有顾复之情,肝郁而肾不无缱绻之谊,肝气之或开或闭,即肾气之或去或留,相因而致,又何疑焉。治法宜疏肝之郁,即开肾之郁也。肝肾之郁既开,而经水自有一定之期矣。方用定经汤。”

[2]《女科百问》:“夫妇人病,多是月经乍多乍少,或前或后,时发疼痛,医者一例呼为经病,不曾说得是阴胜阳,是阳胜阴,所以服药少得有效,盖阴气盛乘阳,则胞寒气冷,血不营运,经所谓天寒地冻,水凝成冰,故令乍少而在月后,若阳气盛乘阴,则血流散溢,经所谓天暑地热,经水沸溢,故令乍多而在月前,当和其阴阳,调其气血,以平为福……当归(去芦微炒)、熟地(净洗酒蒸焙干)、川芎、白芍、黄芩(小半)、白术(各等分)。”

病案举例

李某,女,25岁,未婚,2010年6月3日初诊。

主诉:月经先后不定1年。

现病史:16岁初潮,月经周期22~45天,行经5~6天,末次月经2010年5月13日。经量时多时少,色暗红;经前乳房胀痛,心烦易怒;平时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暗红,苔白,脉弦细。

诊断:月经先后不定期,证属肝郁肾虚。

治法:补肾疏肝,调理冲任。

处方:柴胡9g,荆芥穗9g,香附9g,菟丝子15g,熟地黄15g,当归12g,白芍15g,山药30g,茯苓15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炙甘草6g。7剂,1日1剂,早晚分服。

服药后,经期延后5天,腰膝酸痛、乳房及胸腹胀满好转,仍感心烦易怒,舌红。前方去香附,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继服7剂。服药后,月经来潮,经期提前3天,经量适中,经色变红,精神明显好转,劳累后仍感腰部不适,其余症状消失。上方加续断30g,继服7剂。随访半年,月经周期正常。

(本病例选自《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年第28卷之“肝郁肾虚型月经先后无定期治疗体会”)

按:柴胡、荆芥味清香,以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调经;菟丝子、熟地黄补肾气、益精血;山药、茯苓健脾和中而利肾水;女贞子、墨旱莲补肝肾、调经;香附调理气血。全方疏肝肾之郁气,补肝肾之精血,肝气疏而肾精旺,气血调和,冲任相资,血海蓄溢正常,则经水自能定期而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