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奏疏语录三国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6章 【读史笔记·三国志】【名臣奏疏语录篇四六】

杜恕谏刺史应专务民事

背景

杜恕其人。杜恕,字务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杜为人诚恳朴质,不善于表现自己,因此早期名声不显。但在朝中,他一心办公事,不结党营私,每当政策有失时,总是引用纲纪法度来规谏,因此深受侍中辛毗等人的器重。历任弘农太守、赵国相、河东太守、淮北都督护军等职,每到一处都致力于维护国家大体,树立恩惠仁爱,深受百姓爱戴。晚年因不得罪权贵被免职。

奏疏背景。杜恕在政治上主张清静无为、专心民政,反对刺史掌握兵权。他认为古代的刺史以清净无为为名誉,而现在应该让刺史专心管理民政。他还强调安民的重要性,认为积累财富、专务根本、节约用度是安民的关键。因此当朝廷让镇北将军吕昭兼领冀州刺史的时候杜恕上书力谏。

原文段一

时公卿以下大议损益,恕以为“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威风著称,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俄而镇北将军吕昭又领冀州,乃上疏曰:

帝王之道,莫尚乎安民,安民之术,在于丰财。丰财者,务本而节用也。方今二贼未灭,戎车亟驾,此自熊虎之士展力之秋也。然搢绅之儒,横加荣慕,搤腕抗论,以孙、吴为首,州郡牧守,咸共忽恤民之术,修将率之事。农桑之民。竞干戈之业,不可谓务本。帑藏岁虚而制度岁广,民力岁衰而赋役岁兴,不可谓节用。

注解

当时,朝廷中的公卿及以下官员正在广泛讨论国家政策的得失与改进,杜恕提出:“古代的刺史,遵循并宣扬六条政令,以清静无为而著称,同时以威严的声望闻名。现今,我们可以不让刺史兼任领兵之职,以便他们能专注于民政事务。”不久之后,镇北将军吕昭又被任命为冀州刺史,杜恕于是上疏陈述自己的见解,内容大致如下:

“帝王治理国家的最高原则,莫过于使百姓安居乐业。而实现安民之术的关键,则在于增加财富。财富的积累,需要致力于农业生产这一根本,并同时注重节约开支。当前,我们面临两大敌寇尚未消灭的局势,战争频繁,这原本是英勇的将士们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时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那些身居高位、本应引领风气的儒学士大夫们,却纷纷对军事荣耀表现出过度的向往和追求,他们激烈地辩论,将孙武、吴起等军事家视为楷模。

这种风气也蔓延到了地方州郡的牧守之中,他们普遍忽视了体恤民生、发展农业的根本之道,转而热衷于军事训练和将领的选拔。原本应安心从事农桑的百姓,也被这种风气所影响,竞相投身于军事活动之中,这显然不能说是致力于国家的根本。同时,国库年年空虚,而国家的开支和制度却年年增加;百姓的劳动力逐年减弱,而赋税和徭役却年年加重,这也不能说是注重节约。

原文段二

今大魏奄有十州之地,而承丧乱之弊,计其户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然而二方僭逆,北虏未宾,三边遘难。所以统一州之民,经营九州之地,其为艰难,譬策羸马以取道里,岂可不加意爱惜其力哉?以武皇帝之节俭,府藏充实,犹不能十州拥兵,郡且二十也。今荆、扬、青、徐、幽、并、雍、凉缘边诸州皆有兵矣,其所恃内充府库外制四夷者,惟兖、豫、司、冀而已。臣前以州郡典兵,则专心军功,不勤民事,宜别置将守,以尽治理之务,而陛下复以冀州宠秩吕昭。冀州户口最多,田多恳辟,又有桑枣之饶,国家征求之府,诚不当复任以兵事也。若以北方当须镇守,自可专置大将以镇安之。计所置吏士之费,与兼官无异。然昭于人才尚复易,中朝苟乏人,兼才者势不独多。以此推之,知国家以人择官,不为官择人也。官得其人,则政平讼理,政平故民富实,讼理故囹圄虚空。

注解

如今,大魏虽然拥有十州之广袤土地,但继承的是战乱之后的凋敝局面,其人口户数已不及往昔一州之众。然而,在此之际,我们仍面临着东西两方的叛逆势力,北方的外族尚未归顺,边疆三处又屡遭战祸。因此,用这一州之民来治理和保卫其余的九州之地,其艰难程度,就如同驾驭一匹瘦弱的马匹去长途跋涉,怎能不加倍爱惜它的体力呢?

回顾武皇帝(曹操)时代,以其节俭之风,国库充实,即便如此,也无法在十州之内都维持军队,而是选择重点在二十个郡驻军。现今,荆、扬、青、徐、幽、并、雍、凉等边疆各州均已设有军队,而能够支撑国家内充府库、外制四夷的,唯有兖、豫、司、冀四州而已。我之前曾建议,若州郡掌管军队,则官员们易专注于军功而忽视民事,故应另设将领镇守,以便他们全心全意地处理政务。然而,陛下却再次将冀州这样的重要之地交由吕昭统辖,并赋予其高位与权力。

冀州人口众多,土地肥沃且广被开垦,又盛产桑枣等经济作物,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地,实在不应再让其承担军事重任。若说北方确需镇守,自然可以专门设置大将以安民心。实际上,若仅从费用上考虑,专门设置大将与让吕昭这样的官员兼任并无太大差异。然而,像吕昭这样的才人朝廷中还有很多,而朝廷中如果本就缺乏人才,那么能够同时胜任多个职位的优秀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单方面管军事的人才很多,既能管军事又能管民事的人少)。

由此可以推断,国家应当是根据人的才能来选择合适的官职,而不是为了某个官职而去寻找合适的人。只有当官职得到了合适的人选,政治才能平稳,诉讼才能得到公正处理。政治平稳则百姓富足,诉讼公正则监狱空旷。这正是我们当前应当努力追求的目标。

原文段三

陛下践阼,天下断狱百数十人,岁岁增多,至五百余人矣。民不益多,法不益峻。以此推之,非政教陵迟,牧守不称之明效欤?往年牛死,通率天下十能损二。麦不半收,秋种未下。若二贼游魂于疆场,飞刍挽粟,千里不及。究此之术,岂在强兵乎?武士劲卒愈多,愈多愈病耳。夫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今兖、豫、司、冀亦天下之腹心也。是以愚臣之见,实愿四州之牧守,独修务本之业,以堪四支之重。

然孤论难持,犯欲难成,众怨难积,疑似难分,故累载不为明主所察。凡言此者,类皆疏贱;疏贱之言,实未易听。若使善策必出于亲贵,亲贵固不犯四难以求忠爱,此古今之所常患也。

注解

陛下即位以来,全国每年被判刑断狱的人数从最初的百余人逐渐增加到五百余人。而民众的数量并未显著增加,法律条文也并未变得更加严苛。由此推断,这难道不是政治教化衰败、地方长官不称职的明显表现吗?

过去几年,牛只大量死亡,全国范围内大约损失了十分之二。麦子的收成不到一半,秋季的播种也未能如期进行。假若此时东西两方的敌寇仍在边境游弋,那么长途运输粮草辎重,其困难可想而知,恐怕千里之外都难以保障供给。深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之道,难道仅仅在于增强军事力量吗?实际上,武士和精壮士卒的数量越多,反而可能带来更多的弊端。国家如同人体,只要腹心部位(即核心区域)充实健康,即便四肢有些疾病,终究不会构成大患。如今,兖、豫、司、冀四州正是国家的腹心之地。因此,我虽为愚钝之臣,但衷心希望这四州的牧守能够专注于发展农业生产这一根本事业,以支撑起整个国家的重负。

然而,我深知孤立的观点难以立足,触犯权贵、违背私欲之事难以成功,积聚众怨的事情难以被接受,似是而非的道理让人难以区分,所以多年来我的建议一直未能被明智的君主所采纳。凡是提出此类建议的人,往往都是地位卑微、关系疏远之人。而疏远卑微之人的言论,确实难以被轻易采纳。如果认为好的策略必须出自亲近显贵之人,那么这些亲近显贵之人为了避免触犯上述四种困难(孤论难持、犯欲难成、众怨难积、疑似难分),自然不会主动寻求忠诚与仁爱之道,这正是古今以来常有的弊病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