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更理性的人:用社会学看透现代社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社会学”的诞生:现代世界中“社会”与群体的巨变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没有讲清楚,那就是,人类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群居性动物,群体就已经存在,那为什么关于群体的学问,直到现代世界来临时才出现呢?或者说,现代社会中的群体有什么特殊性,使得必须出现一个专门的学科来研究它呢?

在“现代”来临之前的漫长人类文明史中,无论朝代如何变更、技术如何发展,群体的变化都是非常微小的,甚至可以说,群体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人们的家庭生活、公共生活,几乎不受周遭变化的影响。婚丧嫁娶、出仕入仕,人们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受到技术与交通的限制,身处传统社会的人们,整日的生活中只能接触到很有限的人群,群体的形态相对单一,秩序相对简单,同时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也并不密切。

直到“现代”来临,我们才发现自己身处的社会和以前不一样了。传统时代对集体价值和超验的宗教信仰的强调开始减弱,而个体的价值被前所未有地强调。工业革命与商业的发展塑造了个体欲望和价值并促使它们无限伸张,政治革命与宗教改革确认了个体价值与权利的正当性。婚姻无须再门当户对,工作也无须再子承父业,政治再也不是上层人独有的特权。平等、自由、独立,这些现代文明的价值理念带给现代人无限的可能性,个体越来越变成超越于群体的存在,其地位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

但是,这只是现代社会的一面。它的另一面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前所未有地紧密,换言之,现代人越来越无法离开其他人,也无法离开群体。因为在传统的自然经济时代,每个家庭都可以不依靠别人,自给自足地活下去。但是当“现代”来临之时,这一切都不一样了。现代社会在不断弘扬独立、平等、自由等个人主义价值的同时,也使个体陷入了需要与他人彼此依存才能生存的处境中: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产能力,并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劳动剩余”;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化批量生产加上地理大发现和大航海时代所带来的世界贸易体系,使人类社会的交换与贸易从过去的部落范围扩展到了文明范畴,人类通过这样的方式,越发地联结成了一个彼此依存的系统。

在“个人主义”拥有着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的历史时刻,现代人并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是:“我”前所未有地独立,却也前所未有地离不开“别人”;你可以不喜欢你的工作,但是别人的生活却离不开你的工作,同样,你的生活也离不开别人的工作。无论是外卖、快递这样的体力劳动,还是代码编程这样的脑力劳动,都在真实决定着你的生存状态。现代社会像是一个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每个人都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零件。于是一个悖论出现了:坚信独立、自由、平等这些个人至上价值理念的现代人在憧憬着“个体的无限可能”的同时,却不得不接受由各种各样的群体所组成的庞大的社会系统的存在。同时,既然是群体,无论它是家庭还是社区,抑或是企业、国家,都需要秩序、规则与制度。不仅如此,群体内部也会产生无法被肉眼观察到的情绪甚至压力,比如,我们在开头提到的“内卷”以及“网络键盘侠”的群体狂欢,甚至连“双十一”等种种电商平台所制造的购物狂欢的“节日”,都会衍生出从众的压力—从“今天,你买了吗”开始,“今天,你××了吗”成为当下人们常用的一种流行句式。仔细想想,这个句式的存在本身,不就说明了群体向个体施加了无形的影响吗?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代社会,个人地位变得重要的同时,社会的地位并没有因此被削弱。从根本上来说,人也无法脱离社会和群体存在。于是,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紧张凸显,社会现实又对每个自由的个体都产生着“限制”。“紧张”成为现代人恒常的状态。

这种崭新的社会秩序,以及这种全面的、深刻的“紧张”,是人类从未有过的体验。为了解决紧张的现代人如何面对旧秩序和构建新社会这个“元问题”,社会学应运而生。而当“社会学”这个词被翻译成中文的时候,严复先生又极具洞察力地以“群学”这个语词加以表达—因此,对“群体”的研究,才是社会学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