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危机情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屏障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社交媒体代替电视成为社会主流媒体,从四个方面根本性地改变了当今的媒体环境。对于企业而言,舆论掌控力丧失,传统的企业危机类型——产品伤害危机、服务失败危机、负面言论危机等,爆发频率更高、渠道多样而复杂、危机破坏力更强,危机趋于常态化。这种不利局面急需有效的应对策略,而学者们发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可在危机时刻产生两个关键影响:
第一,减少公众的向内归因。比如,当产品质量发生严重问题,对于经常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公众会更容易相信该企业并非贪婪无良。
第二,降低感知风险。比如,对于经常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其产品质量问题的爆发,更可能是偶然性的,而非必然性、常态性的(Klein and Dawar,2004;Henderson,2007;Cleeren et al.,2013)。因此,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成为抵御危机的重要屏障(Yoon et al.,2006)。甚至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未卷入危机旋涡的企业而言,企业社会责任的保护机制对处于危机中的企业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Kim,2014)。可谓“平时不显,难时救急”。
企业可以通过慈善、公益等常规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积累声誉,展现良好形象。商业企业不乏成功案例。比如,最早通过慈善手段扭转“魔鬼”形象、“贪婪与凶残化身”的世界首个亿万富翁——约翰·D.洛克菲勒,及其家族企业“洛克菲勒财团”。在那个劳资关系极端紧张、企业通过私人武装镇压罢工的血腥年代,现代公共关系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外甥爱德华·L.伯内斯(Edward L.Bernays,1891—1995)为“洛克菲勒财团”所制定的热心慈善、公益等策略被忠实地执行,成功地为其重塑形象。联合国大楼等地标建筑受到洛克菲勒财团资助,拯救无数生命的抗生素的发明,也受益于洛克菲勒财团的资助。这些经典的公共关系案例,成为公共关系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慈善、公益属于传统公共关系内容,同样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常规手段。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来应对危机常态化的媒体环境,构筑企业在危机中的保护屏障,已经纳入企业日常化危机管理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