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HRD的真实一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 春分(聘之有道)

年底减了综合部的编制,收编了综合管理部总监的一干秘书,按老板指示,重新拟定了年终奖方案,年资长的综合管理部总监庄小姐因年度考核居中游,奖金明显少了。庄小姐把我当做她的臆想敌,一系列麻烦不断,难道这是“桃花开,猪瘟来”的节奏?

1.4.1 内部竞聘化“猪瘟”

庄小姐拿着年底老板签发的编制,来找我要人。庄小姐娓娓道来:“77,按编制我有20人,现在只有15人了,剩下的人15号一定要到岗。”开年庄小姐的部门20人都还在呢,我记得清清楚楚,怎么眨眼就剩15人了?莫非我老年痴呆提前发作?我对庄小姐说:“行政3人,信息3人,管理部8人,前台3人,您,两助理,不刚好20人吗?”

庄小姐说:“ABCDE5个人提出离职,我刚批了。”

我一口血要喷出来:“老大,离职是有流程的,您是做流程管控的,不是批了就能走,我招人是要有时间期限的,原则上一个月,争取提前,您是老臣,这些您比我更清楚吧?”

庄小姐说:“情况有点特殊,我跟老板解释了,他们都是自然淘汰人员,我们要输新血,招聘需求表上,老板可是亲留御笔了。”

我看看,还真是,老板要求人力资源部半个月补聘以上人员,既然有老板特批,那就只能干活呗。看来,老板看准我比庄小姐好说话。

找来负责招聘的董小姐,董小姐撇撇嘴,没事:“我能搞定。”我追问:“在内部有可以晋升到这些岗位的人员吗?我看了,都属于内控人员,如果是熟悉公司流程的内部人员,那可比外部人员更合适。”董小姐继续撇撇嘴:“OK,我去推动一个内部竞聘,也找老板签去,东西南北大区都有这样的人才,只要个人愿意,他们老大应该都没意见,就看庄小姐看不看得上吧。外部的我也给她找,一起比较。”

董小姐做招聘驾轻就熟,办事牢靠,和我配合默契非凡,她说行就一定行。

不想,在内部竞聘过程中,老板钦点了几个上年度的优秀员工,庄小姐总不能说优秀员工不优秀吧,这换血换得庄小姐的人都成了“四大天王”调入的人,“四大天王”可开心了,办事有熟人更便捷;但庄小姐可不开心了,这次我真不是故意的,顺势而为而已。

顺便介绍几个好用的招聘表格,如表1-2至表1-5所示。

表1-2 ××公司招聘工作分析表(月)

表1-3 招聘未达成原因具体分析

表1-4 竞聘申请表

表1-5 竞聘评分表

1.4.2 招聘狗转码记

搞定庄小姐,又接到分公司博士总经理的邮件: 77,由于业务调整,上个月公司决定停止A产品的研发工作,将A小组并入研究方向相似的B研发小组,由B项目经理全权负责。关于这件事,上个月的会议讨论你也参与了。这个月,A小组的成员快走光了,你高薪聘的那位博士也提出了离职申请,现在需要补充人员!小王一个人搞不定!

博士不是90后,但爱极了感叹号,邮件发得触目惊心,胆小的人会被吓得一团乱麻。我胆子也小,但我冷静,“博士公司”的离职扯皮琐事,我是这么转码的:

第一个电话打给小王(分公司人事副经理,分公司人事部仅她一人,后面会介绍她的故事):

我问道:“每周人力周报我都看了,没走几个人啊,怎么博士说快走光了。”小王说:“周五有两个人提出离职了,还没做进周报,今天早上,新招的博士也提离职了。”

这个小组本来只有5个人,3个人提出离职,是快走光了,博士总经理倒是没夸张。我继续问小王以下几个问题:

(1)你掌握的离职原因是什么?

(2)据你判断,有没有挽留下的可能?

(3)如果不能挽留,他们的最后工作日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之所以调小王去,是看中她的机灵和热衷八卦的爱好,每天能打50个以上招聘电话之余还能找人聊天。通过小王了解到的情况是: A小组的成员普遍反映无法与B小组的成员合作,在工作中受到忽视,重要的研发会议从来不通知他们,只让他们做一些类似输入数据的简单工作。有个性的“程序猿”哥哥们于是纷纷提出离职,其实不想走,只是想通过这种形式说明B小组的项目经理做得不对。

我以前也和研发部的兄弟接触过,以为他们是直肠子,有事说事,慢慢发现,他们都是不敢表达的宅男。多容易解决的事,竟然会变成集体离职事件。

第二个电话打给博士总经理:

(1)刚问了小王,她了解到的离职原因是工作配合上有点问题,也没啥大问题。

(2)建议您与提出离职的员工聊聊天,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如果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也许他们就不离职了,我也不用招人了,招新人需要从头适应,又耽误事。

(3)公司是有员工申诉制度的,也谈不上申诉这么严重,您可以跟员工说,以后有事找您反映情况或找小王都行,公司会帮他们解决问题,毕竟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兄弟嘛。

(4)至于离职员工提出的工作分配问题,我觉得也不全是项目经理的问题,我从他的角度考虑,对不熟悉项目的人,先从熟悉入手,暂不委以重任也没错,我负责去跟项目经理沟通,有情况再跟您汇报。

听完我的话,博士总经理在电话里只发出“哦”的一声,他只是想到大家要走人,没想到为什么走人,我怕他脾气火爆转头就去质问项目经理,便主动把这个活揽下。

第三个电话打给项目经理:

了解到的情况是:一方面有我说的新人不熟悉项目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项目经理只带过小团队、团队变大、不知道如何分工的技术原因。我安慰了下项目经理,说公司会在近期组织相关培训,也请他帮忙做下提出离职的员工的思想工作,就说前期因为不熟悉项目工作会比较难开展,现在大家对工作都熟悉了,可以尽情提合理化建议,大家一起把工作做好。

第四个电话打给博士总经理:

(1)老大,跟项目经理说好了,他承认分工不周到,是他疏忽了,他也会跟员工解释。

(2)这个月你们团建费用都没花出去呢,要不组织场羽毛球赛?赛场上一笑泯恩仇?

这事基本上就这么化解了,提出离职的员工都收回了辞职信,比赛中还赛出黑马,新招的博士和总经理的“双博组合”得了男双第一,老总很开心,他终于遇到旗鼓相当的队友了。

事后:

给小王布置作业,遇到类似事件应该这样处理。

(1)做好平时基本功,确保与员工良好沟通,如有疑问,应请他们第一时间找你,而不是交辞职信。

(2)新组建团队,要密切关注,组织团建活动要形成惯例。

(3)在子公司倡导沟通制度。倡导的方式可以是培训,也可以是案例分享,还可以是总经理做表率,每周主动找一位员工共进午餐。

(4)万一人家还是要走,那就好聚好散,代表公司感谢他们对公司所做的贡献,消除负面影响。

(5)在这次项目合并方案出台后,我已经发了提示相关注意事项的邮件,但在落实上有问题,小王尚需加油;我也有问题,我应该及时去子公司,关注他们的心态变化和需要协助事宜,我也要加油。

(6)后续培训要跟上,不论是跨部门沟通的培训,还是项目经理领导力的培训,都要及时提上日程。

(7)你再想想你有什么心得,写个小体会,在我们部门例会上交流,下次大家遇到类似的事,你就是他们的老师。

整个转码用了5个电话,分别打给人事副经理(线人)、总经理(事件发起人)、项目经理(当事人)、总经理(给予反馈)、人事副经理(给予反馈)。5个电话加起来不过20分钟,就达成了4个目的:避免继续招聘补位人员(可能需要团队工作好几天),找到了公司工作分工存在的问题,给予人事副经理业务指导,反省了自己的不足。

一件琐碎的事,如果能不花费很多时间,如果能做出意义,好像就不那么琐碎了。

顺便说个八卦,昨天接到一个电话,正午睡呢,心中怒火燃起。对方普通话挺标准的:“您好,您是××吗?你昨天在亚马逊买了××书吗?付费××元?”我回答是。

对方接着说:“因后台收银系统有误,您这笔款项没入账,我们能做退款处理,改为货到付款吗?”我回答好。

对方接着说:“那你现在能打开电脑吗?”我回答没有电脑。对方又问:“那您手机现在能上网吗?”我回答不能上网。

对付骗子电话,你不能顺着骗子的思路走。同理,对付很多工作指令,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工作模式走。一旦你有了自己的模式,别人就会按你的来;如果你没有,抱歉,你只能永远配合别人的节奏和模式,把自己累成狗,且是不出工作成效的狗。

看到某人的qq签名:得按你想的去生活,否则迟早只能按你的生活去想!这句挺有道理。

本人个性素来不喜琐碎,很早一份工作是行政人事经理,琐碎事一箩筐,虽以个人极度负责任的态度和控场力,能高质量完成,但内心不爽,后来专攻人力,以为不琐碎了,结果依旧。细思量,任何职务只有做到顶层,才能大张旗鼓地去做规划、整合类的事务,甚至这类事务也是在大量琐碎事务的基础上才能推进。再则,经理或高级经理层面,他们的工作7成到8成仍然是以琐碎事务为主的。再换吗?好像并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以上就是我从工作中找到的奇门绝技,按我的方式来,能将7成琐碎事务转码。

1.4.3 HR怎么做背调

Lucy的问题让我想起一个遥远的故事,于是我给故事中的男主角打了一个长长的电话,放下电话,我睡不着了。

他是我曾经的背调对象,后来成功成为我的同事,背调结果并不好,对方人事给的答案是:他就是一个刺头,难管理。我相信我面试时的感觉,他是个专业人士,个性纯良,哪会是刺头呢。于是我继续找联系人,找到前两家公司的法人,大概是因为我音色动人,大老板没拒绝我,说了他的工作表现,是个狠角色,在工作上。

入职后成了朋友,我问他:“为啥你以前公司的人事对你评价不佳呢?”他的回答,让我至今难忘。原来,他们部门以前招聘是部门自己负责,人事只负责审核资料,后来调整了工作职能,人事要负责招聘了,可总招不到人,他好心推荐,人事觉得他藏私心,从此有了芥蒂。所以,有时候,我们的同行,职业道德也并非那么好,在做背调时,很有必要多问几个人。

背调一般我是这么做的:

第一优先,找人脉。一个行业做久了,千丝万缕总能找到个熟人,这种调查结果最靠谱了。如果候选人还在职,一定要有职业道德,装作不经意地打听。或者说:我搜到这个人的简历了,原来他是你们公司的啊,你放心,我不挖人,我也就好奇问问,他简历上写你们待遇这么高是真的吗?你们还招人不?有机会通知我啊,我要高薪。

第二优先,搜他简历中倒数第二份工作的所在公司的联系方式,直接把自己伪装成第三方。“您好,我是第三方人才公司的,这个人在我们的人才库中,想冒昧地跟您核实下他的资料。”沟通对象一般是人事或部门负责人,都有职业素养,也会好好配合。结尾顺便说下:“谢谢您的意见,我方便把您的资料也放进我们人才库吗?有合适的岗位向您推荐。”这是真的,有合适的机会你真的会“挖”。

第三优先,网络调查。比如查学历的专业网站,搜索他在其他公司供职时的网上消息或通过媒体发布的宣传信息。一般情况下,高级人才多少会在企业内部或外部的宣传资料里有所提及。

第四优先,你有钱,可以找专业的调查机构去做,各大招聘网站都有这个服务项目;或者说,你调查的对象是竞争对手公司的,比较敏感,自己不方便做,也可以委托专业机构去做。

第五优先,其实已经不优先了,你可以使用候选人提供给你的原单位联系方式,但这个信度有限。

我们单位有个姐姐埋怨我,背调必须知会候选人,她觉得麻烦。虽然身边很多人不在乎隐私权,但我个人在乎,这是我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所以,应聘登记表后面都会注明:“以上所填内容如有任何伪造、隐瞒,我将失去此次申请资格,即使将来被录用,也将导致无偿解雇,我在此授权,雇主可针对所填信息进行诚信调查。”

现在,你可以拿出你们公司的应聘登记表看看是否有这一条。大多数都有吧,但大多数人没想到为什么会有这一条吧?

另外,除了签字确认以上内容,我还会跟候选人进行口头确认:“可能我司会进行背调,但不会影响你现在的工作,只会询问到前几家,在此征求您的同意。”

背调要说啥呢?如果问到候选人上司,可以问问他的业绩和能力;如果问到下属,可以问问他的管理风格;如果问到客户,可以问问专业能力;如果刚好问到人力资源的同仁,则可多问工作经历、团队情况。

最后补充说明一点:你招的员工,应请他人来做背调,这是为了避嫌。

1.4.4 多元化的就业规则

linda提问:在面试过程中,曾经遇到过这类情况,有一些主管级别的人因为工作地域的更换、家庭原因、生育等问题重新进入社会就职,应聘一些专员级别的岗位。这类候选人工作经验很丰富,可以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也不需要带得很辛苦,但就是稳定性不高,有时候很难选择,想听听77的意见。

有舍才有得,这是恒定的法则,你知道鸿鹄之志,鸿鹄也知道你这里并非安身立命之所,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她,我们心照不宣。

1.数据上的支持

且不说现在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5年,且不说求职者的平均跳槽周期为1.5年,我们只算算经济账。你先算出你们公司同类岗位的平均在岗时间,我们姑且按1.5年算吧,新人培养周期为3个月,实际发力时间=18-3=15个月。

再算算主管级别的人从事专员级别岗位的情况,假设平均在岗时间是9个月,在职期间对公司的贡献分别为:新人1倍贡献率×(18个月-3个月培养期无贡献)=15;主管级1.5倍贡献率×9个月=13.5。

从以上数据看,两者给公司带来的效益差不多,当然,你可以算一下你们公司的在岗时间的数据。

2.人性上的取舍

我们自己会不会因为工作地域更换、家庭原因、生育等问题重新进入社会就职?当然会有,特别是女性,因家庭原因而高职低就的情况更多,还有如我这般的懒人,既然钱多活少离家近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会选择钱少活少离家近的工作。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这是一个价值观多元的社会,“爱自己”不仅仅是QQ群管理员姗姗的口头禅,“做自己爱做的事”不仅仅是小文子的内心渴望,这也是我们很多人的座右铭。

如果是我,在重新选择就业时,很希望别人给机会,不会计较高职低就。当你有这个权限给予别人机会时,不妨给予。确实,等她找到感觉了,还是会继续跳槽,我不妨就做一次跳板,感受下被“利用”的感觉,被“利用”,至少说明自己还有价值。

3.对对方适应力的判断

有些人,从将军府少帅到江湖谋士,他的转换力、适应环境能力极强,比如梅长苏;有的人,从主管做回专员,会一百个不适应,他习惯去指挥、安排,不习惯做具体的事。你要从面试中判断,这个候选人他最渴望的是什么?是一份安稳的工作?是发挥自我才干还是混日子?对于渴望一份工作的人,我一般不会拒绝,只要你工作超过半年,我就觉得值得当初给你这个机会。

4.长远的眼光

现在的社会,所谓的“长远的眼光”实则期限也就一年,你能告诉我,一年后你会怎么样吗?三年呢?回答一年还能脱口而出,预想三年好像就有点困难了。我们的一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太多,可控的太少。你以为找个与岗位匹配的人,能安心到老,可惜,半年后,连你自己都不在这家公司干了(好像婚姻也是这般道理,帅的花心,不帅的未必不花心);我以为找个高职低就的,他半年就会跳槽,结果他硬是做满一年(好像婚姻也是这般道理,有钱的不体贴,没钱的未必体贴)。长远的眼光并没有那么长远,可以一年为周期做判断的基准线。

德国之所以福利好,是因为有很多的短期工,你可以拿很低的薪水干三个月,公司给你交社保(德国叫啥不清楚),如果我们的社会也接纳更加多元化的就业规则或潜规则,我想,就业率会更高,人民的幸福感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