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下西洋:中国企业全球化案例复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5 从“新手”到“冠军”

凡看过《动物世界》的人都知道,高大威猛的狮子在太阳下山后会发出洪亮的吼叫。据说,这种吼叫可以传到九公里之外,它是一种宣示,用于警告其他捕食者:这是我的地盘,非请勿入!

“我的地盘我做主”,这一竞争法则不仅在动物界非常普遍,在商业领域也是如此。先行者通常会利用所拥有的优势为后来者设置市场进入壁垒(barriers to entry),从而保护自己既有的市场位置和竞争优势。

然而,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也告诉我们,再凶猛的狮子也会老去,再坚硬的门槛也能攻破,再辉煌的冠军也终将黯然失色。从“新手”到“冠军”的道路尽管不易,但绝非不可能。华为成功超越的案例揭示:后来者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这些优势痛击先行者的软肋,才有可能实现对先行者的超越。

首先,激发员工的创业梦想。和西方大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仍然具有优势。然而,这一优势并非来自成本,而是中国员工更有梦想,更勤奋,更愿意接受挑战,他们的身上拥有奋斗的基因。这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有关。中国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快,机会层出不穷,是实现梦想的好地方,也是创业者的乐园。而欧洲经济发展缓慢,创业机会较少,再加上高福利和高税收政策,削弱了员工的创业精神。因此,中国企业在制定赶超战略时,应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优势,通过设计完善的管理机制激发、强化员工的创业精神和奋斗精神。

奋斗是后来者赶超先行者的撒手锏和精神武器。华为在欧洲市场的胜利,与其说是技术和产品的胜利,不如说是精神上的胜利。正是华为的全员式创业精神、奋斗和牺牲精神、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打垮了竞争对手。如果中国企业丢掉了这一优势,放弃了这些精神,赶超将成为一个苍白无力的口号和遥不可及的美好梦想。

其次,集中优势资源和能力,从细分市场选择突破口。资源和能力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和西方大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这两方面都处于劣势。这就要求后来者聚焦某一细分市场,集中优势兵力实现突破。这正是华为在国际化过程中一贯坚持的“压强原则”。

比如,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初期,华为不可能直接与最大的运营商合作,于是就集中所有优势资源同新兴的、中小型运营商合作,满足它们的需求,并向这些客户承诺:满足客户需求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这些细分市场是被先行者忽略的对象,反而成为华为生存、壮大的基石。

最后,坚持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源于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即持续地识别、创造和满足客户需求。和西方大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规模上相对较小,结构简单,这有利于发挥灵活性,并培养企业的敏捷力和产品的适应力,从而能够先于竞争对手识别客户需求,并做出快速反应,实现商业模式的升级换代。

比如,华为反复强调,要想在欧洲活下来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关注客户需求”——不仅要考虑客户现在的需求,也要关注客户未来的需求变化;不仅要关注已经显现的客户需求,还要分析、了解客户潜在的需求。在华为公司的客户价值链上,质量好、服务好和综合成本低是三大关注点。虽然价格低廉曾是中国企业打开海外市场的“通行证”,但华为在打开欧洲市场时凭借的并非仅仅是低价,还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以及快速的反应能力。可以说,这三点构成了华为发展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也是其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

※ ※ ※

中国业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以说,中国经济总体上正在实践后来者的赶超,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经济将会成为“世界冠军”。然而,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称得上“冠军”的还寥寥无几,很多企业仍是所处行业的后来者,这和中国经济总体地位极不相符,因此,中国企业还任重道远。我们相信,华为的成功能够启发后来者制定自己的赶超战略,从而实现它们的“世界冠军”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