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北京舞蹈学院表演人才的培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了繁荣新中国的舞蹈艺术,195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指导下,建立了全国第一所舞蹈专科学校——北京舞蹈学校。1978年,学校在中专的基础上建立大学,开始了中国最早的高等舞蹈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学院培养出白淑湘、贾作光、陈维亚、张继刚、沈伟、黄豆豆等近百位著名的舞蹈艺术家,创作了《鱼美人》《铜雀伎》《雷和雨》和《白鹿原》等上百部大型舞剧。北京舞蹈学院在舞蹈表演、舞蹈教育、舞蹈编创、舞蹈史论及社会群众舞蹈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被社会赞誉为“舞蹈家的摇篮”。
至2015年9月,北京舞蹈学院共设有中国古典舞系、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编导、现代舞教育研究中心、舞蹈学、国际标准舞、音乐剧、艺术传播、艺术设计10个系,公共基础部、研究生部、继续教育学院、舞蹈考级教育管理中心、青年舞团和附属中等舞蹈学校等多个教学单位。北京舞蹈学院自1999年,获得舞蹈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艺术硕士(MFA)学位授予权,2010年与北京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协议。目前,学院建立了从中专、本科到研究生层次的全方位的舞蹈专业教育。这所学校已经成为中国甚至世界上规模最大、专业设置最为齐全的专业舞蹈院校。
一、培养目标
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科建制,基本上包含了围绕舞蹈舞台表演艺术的所有方面。从培养演员、编导、教师,到评论、经济人,再到多媒体、舞美、灯光等,在这所学校内部近乎构成了一个舞蹈表演艺术的“完整生态链”。北京舞蹈学院以“舞种”和“行业功能”为基础进行院系分类,每一个院系分别担负起培养“某舞种”,或者舞蹈艺术“某个”方面的人才的责任。细化的专业分类,初衷是造就最专业的人才。学院从宏观角度,提出全院要培养“品格高、专业精、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舞蹈文化人才”的目标。
在学院宏观思想的指导下,每个系部还有更加细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引述几个表演专业院系的培养目标,列举如下。
中国古典舞: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较高艺术素养,知识结构全面,专业能力扎实,善表演,会教学,懂理论,能编创,未来在中国古典舞表演和教学领域具有传承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中国古典舞专业人才。
中国民族民间舞: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较高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过硬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舞剧)演员、优秀表演尖子人才,以及中国民族民间舞教育人才。
芭蕾舞: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较高文化修养、具备全面的芭蕾舞知识结构、扎实的芭蕾舞技术水平和艺术修养、适应不同需求的教学能力和艺术创新能力的芭蕾舞高级专门化人才。
现代舞表演专业:立足中国现代舞蹈事业发展的本土观念,适应多元化社会进程发展的需要,培养新时期国家文化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新型创造性人才。现代舞创作的专门人才应具有较高的舞蹈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是面向全国各类专业、业余文艺表演团体,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等,具有从事舞蹈编导、表演、教学、科研、及组织能力的专业人才。
国际标准舞: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较高文化素养,国际标准舞理论与技能结构较为全面,集竞技、表演、创作、教学兼容并举的国际标准舞复合型高级专门化人才。
音乐剧:培养集声乐、舞蹈及戏剧表演于一身的音乐剧高级表演人才。
从以上6个院系的培养目标中我们看到,大家几乎共同认定,人才的塑造需要包含两个层面的能力,即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针对专业能力,系部提出了在范畴上要掌握“全面”,在程度上要达到“高级”(或者说“扎实”“过硬”“尖子”)。由此可见,北京舞蹈学院不是一所面向舞蹈爱好者的学校,而是旨在培养这个领域“精英式”的人才。
二、入学
北京舞蹈学院可谓一所高大上的学校,学生想来这里读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15年,北京舞蹈学院本科招生315人,招生比率为7%~9%,各个系略有区别。学院在招生环节实行学院统筹规划,院系单独招生的原则。也就是说,学生申请北京舞蹈学院的入学资格考试时,必须填报希望申请的系部,每个专业根据各自专业领域的特点挑选考生。一般情况下,学生需要经过初试和终试两个环节(个别专业还增设了“复试”),才可能拿到北京舞蹈学院的“专业录取通知书”。另外,学院为了吸引更多优秀考生,推出了“专业特殊人才计划”和“文化课高分人才计划”,符合条件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先录取”的资格。当然,舞蹈专业的学生也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文化课高考,达到规定分数线才能够被录取。针对在舞蹈方面有着特殊才能和成就的学生,或者少数民族的考生,学院在文化课成绩方面也推出了一定的“加分”政策。
报考北京舞蹈学院的考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我们以中国民族民间舞系的招生为例,窥见学院的招生流程。考试分为初试和终试两个环节,初试内容: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剧目片段、中国民族民间舞技术性组合、中国民族民间舞表现性组合测试(任选一项);②即兴(时长5分钟)(注:穿舞蹈练习服)。终试内容:①舞蹈基本功及技术技巧测试;②同初试①; ③口试。能够通过专业面试的学生,在初、终试的过程中,要完成5个环节的内容,涵盖了中国民族民间舞基本功、技术技巧、两个完整的舞蹈表演或技术组合,以及即兴中考察学生的身体创造力和表现力,口试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两试成绩是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学校会根据学生的专业成绩分为不同“档”,“一档”是成绩最优异的学生,百分之百能够进入舞院学习。当然,如果当年由于文化课成绩不达标未被录取,学院规定“一档”生第二年也可以直接进入专业终考。可见,专业能力的水平是进入北京舞蹈学院重要的“试金石”。
三、课程体系设置
考入学校后,为了获得北京舞蹈学院的毕业证书,舞院学生要付出比普通大学生更多的努力。从学院的《教学计划制定情况汇总表》中发现,中国古典舞系的学生最辛苦,四年内需研修3856学时,169学分的课程,学时量最高。其实,细数一下其他表演系的学时和学分也不差上下。瞥一眼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课表,基本上从早到晚排满了各种课程。
学院的课程共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实践必修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限选课和公共任选课。这5类课程当中,公共选修课和必修课是面向全校同学开放的统一课程。专业限选课和实践必修课都是专业教学的延伸。其中,专业必修课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表演专业此类课程的占有率基本上都在50%以上,这类课程与各个系部人才培养的方向息息相关。下面我们列举中国古典舞(表3-1)表演类专业的必修课和限选课,侧面观察北京舞蹈学院表演人才教学和培养的主要思路。
表3-1 中国古典舞方向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的方案中,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真可谓精工细作。同一个舞种被细分出“十几门”课程,“专业课”和“专业限选课”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核心内容展开的。从基本功、风格、技巧、经典剧目、组合、流派,再到编创、动作分析、教学法、历史、文化成因等方方面面,搭建了一个全方位的学科体系。院系希望学生对本专业核心领域的知识,有着全面和深入的掌握。
四、实践
北京舞蹈学院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活动。既有纳入教学计划中的教学实践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必修课,还有不在教学计划内,系部为学生安排的社会调查、专业采风和公益活动等。为了保证上述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学院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场所方面,北京舞蹈学院现拥有综合楼新剧场、沙龙舞台、黑匣子和音乐厅4个专业剧场,还有多个表演与展示一体的报告厅。在管理上,专门设立了教学实践中心,督进全院本科生的教学实践活动顺利进行。教学实践中心在“表演—编导—理论—设计—传播”的一体化教学实践体系的目标引导下,分别设立了“艺术实践”和“大学生科研训练”两个项目平台,为本科生的实践活动提供经费和监管的保障。
针对“艺术实践项目”,教学实践中心分立了“课堂延伸实践”“创演实践”“赛事活动实践”“毕业实践”“社会实践”“校外教学实践合作交流”6个项目平台,帮助学生拓展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延伸了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意识。教学实践中心不仅关注本科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做”,还关注学生“研”方面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旨在提高本科生在研究方面的能力。
北京舞蹈学院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经历着大量艺术实践活动的磨砺。2015年,学生教学实践成果汇报展示43台67场,从演出数量上就可窥其一斑。在大学期间,学生除了参与学生系统的各种实践活动之外,参与系部或者老师的科研创编项目也是常有的事情。跟随老师完成创新剧目排练和演出的过程,这种参与式学习更是一种无形的财富。总之,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如何去合理有效地利用,个体还会有很大的差异。
五、教学评价
每个学期,北京舞蹈学院的专业课程都要接受期中和期末两次评估考试,通常期中考试由任课教师来完成,期末考试则由各专业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完成。这种评估,一方面有利于开展专业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另一方面能使教师们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院系根据专业特点对各门课程都制定了严格的评价规范和评估标准。除了每学期的各门功课考试之外,在四年学习过程中,毕业时的专业考试也非常重要,这次考试是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学校培养要求的一次关键评估。学生毕业前夕的毕业演出和毕业论文都将计入学生的成绩。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课程本身,通过网络课程评估系统提出宝贵的意见。通常院系领导要根据学生的评估意见,安排教师的教学。
六、教师队伍
北京舞蹈学院有教职工400多名,教师数量在国际上也是绝无仅有,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70人,讲师96人。表演专业作为学院的重要学科,师资配比的数量也较多,现任教师古典舞系32名、民间舞系31名、芭蕾舞系25名。除此之外,系部还经常会聘请一些退休的教授,以及国内、国外重要的专家学者作为学院的客座教师。
舞蹈学院的师资队伍庞大。不同专业根据各自专业课程的设置引进教师。教师都有各自独立的专业所长和教育背景。但是,上百位的教师团队中,却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标识”——北京舞蹈学院的毕业生。几乎所有的教师都经历过北京舞蹈学院附中、本科或者研究生的学习经历。偶有不同教育背景的教师,也基本集中在钢琴伴奏、艺术理论、戏剧等非舞蹈专业领域。教师团队中,有的教师可谓根正苗红,从附中到研究生一路读书且留校任教;而有的教师从舞蹈学院毕业之后,从事演员、教师等职业工作以后,再重新聘请回学院教学。
舞院教师团队的构成关系可谓比较特殊。成因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关联。北京舞蹈学院是中国最大、最早、最权威的舞蹈教育机构,优质的舞蹈人才资源都集中到了这里。国内没有更多舞蹈人才市场的供给。而吸引海外人才方面,也只能局限在西方外来的舞蹈种类,而中国特有的民族舞蹈形式,不可能从国外引进教师。近年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推出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学院希望引入海外留学背景的人才来丰富教师的梯队建设。
北京舞蹈学院非常关注本校青年教师的培训。入职后有“岗前培训”,每学期还有“青年教师培训”,推出了“人才强教计划”,每年学院还会选拔优秀的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和海外的各种培训与进修。学院意识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
七、未来发展方向
2014年,北京舞蹈学院从中专到大学走过了60年。立足时代的发展,学院开启了一次巨大的教学变革。2015年9月,北京舞蹈学院进行了教学院系调整。将原有的编导系、现代舞教育研究中心、艺术设计系以及新媒体舞蹈专业合并为“创意学院”。原有的舞蹈学系、公共基础部和中外文化交流管理专业合并为“人文学院”,并且新增了“教育学院”。学院未来的改革目标,要将古典舞系、民族民间舞系、芭蕾舞系等专业合并成立为“表演学院”,在“学科”的理念中,重新建构院系的布局,逐渐将学院建成一所“教学研究型”的舞蹈高等学府。
关注当下,放眼未来。北京舞蹈学院建院几十年来,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舞蹈教育重地。学院培养的舞蹈人才遍布舞蹈界的各个领域,他们引领着舞蹈艺术作品创作的潮流。这里还担负着我国舞蹈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的重任。在国内领先的基础上,未来北京舞蹈学院的发展目标是走向世界。学院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长远目标要“引领国家舞蹈文化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舞蹈大学,影响世界舞蹈教育事业发展”。
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北京舞蹈学院已经与海外国家和地区开展广泛的校际合作。近年来,已经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尤尼泰克理工学院等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并创建了“北京国际舞蹈院校芭蕾舞邀请赛”,搭建舞院与世界优秀舞蹈院校的交流平台。国际合作项目“跨艺·舞动无界”,开创了两岸三地的编导与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学院还充分利用国家的“一带一路”政策,搭建了“中国-中东欧国家舞蹈文化艺术联盟”和“中俄文化艺术高校联盟”的平台,落实加强与中东欧国家、俄罗斯的交流与合作。北京舞蹈学院正在积极开展国际舞蹈文化交流活动,扩大中华舞蹈文化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