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与毅力成就梦想:英语如何改变我的人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谈读书

一生与书为友的人,一定颇有成绩,或至少生活是充实快乐的,因为书中有丰富的精神营养,不断地吸取,当然自己也会丰富起来。然而现实生活中,一生与书为友的人并不多,这的确是一种遗憾。一段时间与书为友不难,但要做到“一生”与书为友就不容易了——这是对现今许多人而言的。对于真正喜爱书的人,何难之有!那简直是一种享受,缺少了书才难过呢。正如人要吃饭睡觉一样,读书也是一种营养的补充呀。可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体会不到这一点,有的根本与书无缘。除了一般的工作外,就想着怎样吃喝玩乐。而社会在不断发展,不增加新的知识怎么行,难怪很多人感到越来越不适应,长此下去必将被社会淘汰。

读世界名著是一种高雅的享受,它们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确实能使我们受益匪浅。然而许多人读不进去,这是一个欣赏水平的问题。我和妻子很为我翻译出版的世界名著《无名的裘德》所感动,却有人读后说它“不知说的什么”!这也难怪,各自的喜好、欣赏水平不一样嘛。

有的人,青年时读了不少名著,临近中年竟然“看不进去了”。这种人还颇有代表性。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他们显得浮躁不安,为了生存,为了过得舒适一些,他们不得不为赚钱奔波,失去了读书的雅性。即使读书,也是读如何赚钱的书。对此我是深为理解的,因为我和妻子也同样曾在商海中拼搏——我觉得,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利益,而且也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可对于名著,我们从没有“看不进去”的感觉,而一直读得津津有味。名著虽然不能像谈赚钱的书那样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确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我们慢慢地丰富起来,深刻起来,而不会那么浅薄。因此无论再忙,也应该挤点时间读读好书。人生难得一份宁静,读书即可使你处于美妙的宁静之中,使你对人生、对社会多一份思考,多一份主动。

回想自己在初中以前,是没读到什么书的,一是因为社会环境不如现在优越,二是自己还没有多读书的意识和爱好。哪像如今那些喜欢读书的青少年,一本书接一本书地读,中国的外国的看了不少。不过从我考上中专以后,我便与书结下不解之缘。除教科书外,我自觉地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优秀作品,贪婪地吸取营养。我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快意极了,幼稚的我因此走向成熟。我成了一名可以引以为豪的译者,源源不断地出版了不少译著。而这没有大量的阅读是不可能的。我感谢书本,感谢千千万万为书籍付出辛勤劳动的人。我亦愿不懈努力,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自己读的书虽然不算多,但也不算少吧。可书读到近不惑之年,时时有迷惑之感——不知读什么书好了。我常在自己的“神游斋”书房里两大架书旁选来选去,有时选了一阵子也找不到满意的书。这绝非书不好,我只是想说明自己的一种生活现象和感觉。文学名著、历史哲学书籍等,我颇读过一些。我现在希望的是多涉猎一些新的领域,多吸取一些新的营养。我读书的兴趣是比较广的,世界这么大,这么丰富多彩,我什么都想了解一些,所以我目前读书并非真的陷入迷惑之境,而是面临选择的问题。书海无边,人生有限,应该对所读的书精心选择。当然,这在数年前是不可能的——很多该读的书都没读,选择从何谈起!

因此,我最近读的书便有些“异样”了。我浏览了《当代百科知识大词典》,欲对各门学科有所了解。至少我知道了有哪些知识领域,以后遇到不会生疏,明白该怎样去查阅,作深入的了解。我一页页看完了《汉语成语小词典》,目前又看了三百多页《现代汉语词典》,觉得收获不少。我认为,从事文学翻译和写作,必须有较好的语言知识。大量阅读是一个方面,但仅靠这样去查阅不熟悉的成语、词语,既慢又花时间。而这样读词典,可使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积累到很多语言知识,的确受益良多。我并非像读一般书那样读它们,而是每天读一点,对不熟悉的作上记号,反复记忆。

我还看完了傅雷翻译的、法国史学家兼批评家丹纳著的《艺术哲学》。这样的书,我以前是绝然“看不懂”的。读罢,我情不自禁地在扉页上写下“一位博学多才的作者,一位文笔不凡的译者”的文字。

两年前我订过《随笔》杂志,可怎么也读不起兴趣。近日又拿出翻阅,竟然读得饶有兴味!我觉得文章颇让人深思回味,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怎能读得懂呢?我决定明年订阅它,再订一份《文史哲》看看。

因此我发现,随着读书的增加,年龄的增长,我阅读的兴趣也在发生变化。人应该不断探索新的东西。还有很多好书等待着我去阅读,有很多知识等待着我去吸取。我给自己取的笔名是“心桥”,立下的自我勉言是“架心灵之桥梁,促社会之发展,享拼搏之苦乐”——这便是我追求的人生。

我愿与书终生为伴,并为此充满喜悦和自豪!本文写于1998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