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是怎么致病的
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
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
再兼服药参机变。
这是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总结前人问诊的基础上写成的、清代陈修园又将其略作修改补充的《十问歌》,第一问就是问寒热,可见寒热对人体有多么重要。那么,到底什么是寒呢?寒气有什么危害,是怎么使人体生病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什么是寒
在中医里,寒是指寒气,具有寒冷、凝滞、收引的特性,是冬季的主气,也是冬季的主要致病因素,所以冬季多寒病。但是,如果在其他季节,由于气温骤降,防寒保温不够,人体也会受到寒邪入侵而生病。
冬季气候寒冷,阳气潜藏,阴气最盛,在五行中属水,与人体的肾脏对应,所以中医有“寒气通于肾”之说,也称冬季为寒水当令的季节。
寒气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寒气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下面分别来看一下。
寒易伤阳,身体寒象明显
寒气是一种阴邪,最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何谓阳气?《黄帝内经》中的解释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可以理解为:人体的阳气,就好比自然界中的太阳一样重要。万物生长,皆靠太阳。阳气是生命的能量之源,人体亦然。人体需要阳气的温煦,人正常的生命活动都需要阳气的推动。
寒气入侵人体后,体内的阳气就会奋起抵抗。如果寒气亢盛,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寒气,反而被寒气损伤,就会造成温煦的能量不足,人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恶寒怕冷、怕风,风一吹就打喷嚏、打寒战,这在中医里称为“伤寒”,是寒邪束表导致的。如果寒气透过体表,直接损伤了脾、胃、肺、心、肾等脏腑的阳气,那么,相应脏腑的生理功能就会减退,使身体局部出现明显的寒象,比如脘腹冷痛、腹泻、手脚冰凉等,在中医里称为“中寒”。所以,那些一到冬天就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的女性朋友们,基本上都是阳气不足造成的。
寒性凝滞,身体出现肿、痛、堵
寒气有凝滞的特点,就像寒冬时节水遇冷会结冰一样,人体的经脉气血在受到寒气的侵袭时,也会凝滞不通,不通则痛,就会出现头痛、肩颈痛、心胸痛、胃痛、胁肋痛、腹痛、腰腿痛等各种疼痛症状,而且这些疼痛遇到温热会减弱,遇到寒冷会加重。
寒气引起气血瘀滞过久,还会形成有形的肿块。所以,以堵塞、疼痛、肿为主症的疾病,大部分都是寒气引起的,比如颈椎病、肩周炎、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各类肿瘤、冠心病、中风、风湿病、水肿,以及女性月经不调、痛经、乳腺增生等,大多都与寒气有关。
寒性收引,毛窍闭塞、筋脉收缩拘急
寒气有收引的特性,收引,即收缩、牵引的意思。中医讲“寒则气收”,当寒气侵袭人体的时候,人体的气机就会收敛,皮肤毛孔、腠理闭塞,人体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发热、怕冷,中医上称为“风寒束表”,像风寒感冒就属于这种情况。
寒气侵袭经络筋脉,使其收缩而挛急,比如有些女性腿脚受凉了,腿或脚趾就会抽筋,或者发生静脉曲张,这就是寒气的收引特性导致的。
寒气侵袭人体的经络关节,会使关节处的筋脉收缩拘急,出现拘挛作痛、屈伸不利或身体僵硬,不能自主行动等症状,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腰椎病等疾病,都与寒气密切相关。
外寒和内寒如何鉴别
由于引起寒证的病因、病机不同,临床上有外寒和内寒之分,所以辨寒证时,必须注意外寒和内寒的鉴别。关于外寒,前面已经讲过了,有伤寒和中寒之分,这里不再重复,重点介绍一下内寒,以及内寒与外寒的区别和联系。
什么是内寒,其临床特征是什么
内寒其实就是指寒从中生,多是由于阳气亏虚,阴寒内盛,机体失于温煦而导致的,主要是心、脾、肾阳气衰微,其中又以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阳能达于肌肉四肢;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为人身诸阳之本,能温煦全身脏腑组织。因此,脾肾阳气虚衰,则温煦失职,人体就容易出现虚寒之象。
综上所述,内寒的临床特点可总结为冷、白、稀、静、润,其中“冷”为最基本的特征。
冷:畏寒、四肢不温、手脚冰凉等。
白:面色苍白、舌淡苔白。
稀:分泌物和排泄物质地清稀,如痰液稀白、小便清长、大便稀薄等。
静:精神不振,喜静,喜卧,萎靡懒动等。
润:舌润,口不渴。
外寒和内寒的区别和联系
寒气侵犯人体,虽然有表里内外、经络脏腑的差异,但其临床表现都有明显的寒象,所以,外寒和内寒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外寒与内寒的区别在于:外寒以寒为主,且多与风邪、湿邪等合并为病,或可因寒邪伤阳而伴有虚象,但仍以寒为主;内寒的特点是虚而有寒,以虚为主,也就是说虚象比寒象更为显著。
外寒与内寒虽有区别,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阳虚内寒的人,容易感受外寒,而外受寒邪侵体,积久不散,又能损伤人体阳气,导致内寒。
女性在生活中,不要把外寒当小事,也不要把内寒当小事,既要防寒防冷,做好保护工作,又要驱寒驱冷,从饮食、行为上入手,将内寒外驱。
要想做一个暖女人,既要内添火力,又要外部驱寒,双管齐下才能达到目的。一味地增强内力,或是一味地驱寒,效果都不太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