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困难一:避开“员工思维”的陷阱
做一名好的管理者和做一名好员工有很大的区别,有些在做员工时算得上优良的品质,放到管理者身上,很可能变成缺点,导致管理者变得平庸。
例如,当“勤劳”“不喜欢麻烦别人”“善于一个人搞定所有工作”等关键词出现在一名员工身上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是一个能力很强的骨干员工。
但当这些关键词出现在一名管理者身上的时候,这名管理者很可能是一名习惯单打独斗的平庸管理者。正是因为个人能力过于突出,他反而容易陷入一种糟糕的思维误区:如果团队成功了,就认为全是自己的功劳;一旦团队出现了问题,就觉得其他人不行。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只是新任管理者,不少有经验的成熟管理者还在采用和员工一样的工作方式,他们习惯单打独斗,相比于把任务安排给其他人,他们更喜欢自己动手。
王艳是某公司的采购经理,有一次,在考察一家供应商时,她遇到了一名总经理。
当时,她为了进一步了解这家供应商的情况,在与这家供应商的主要员工开会时询问了他们许多问题。令她惊讶的是,虽然这家供应商的主要员工都在场,但是每个问题都是由总经理回答的。在会议接近尾声时,她询问了主持这场会议的总经理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您不在公司,其他员工要怎么办?”
每一个在场的人都静静地等待着总经理的回答,他骄傲地脱口而出:“那怎么行?我可是公司的灵魂人物!”
这名总经理虽然已有多年的管理经验,但是仍然沉醉于自己头上的“光环”,一味沾沾自喜,却不知自己犯了管理中的常识性错误。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有以下3种原因。
一是惯性使然。很多管理者曾经是优秀员工,接到任务后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立即行动,而不是和员工协商,看一看是否需要借助团队完成任务。
二是本性使然。如同上文所举的例子一样,有些管理者很享受成为“灵魂人物”的感觉,他们习惯做业绩明星,甚至在潜意识中担心自己被员工抢了风头,下意识地和员工比能力、比业绩,没有意识到员工的绩效也是团队的一部分。
三是心性使然。有些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能力信心不足,担心他们无法独立完成工作,事事都想亲力亲为。
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当你成为管理者后,都必须转变工作理念,用“管理者思维”开展工作。
具体怎么做才能转变成“管理者思维”呢?
首先,你需要调整工作观念。
你要意识到,你不能再追求做“个人英雄”或业绩明星,你应该认可“帮助员工完成工作比自己完成工作更有价值”的观点。
你要学会把明星的“光环”让给员工,给予他们彰显自身价值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团队中有价值的一员,让他们明白自己在团队中的独特价值。
其次,你需要调整工作重心。
以前,你的大多数工作和“事”有关,如个人的业绩、跟进某个客户或某个项目的进度等。
现在,你的很多工作开始和“人”有关,如给员工安排任务、绩效辅导、与上级沟通,以及和供应商、客户建立人际关系等。
需要提醒的是,作为小团队管理者,你不可能完全不做事,只做管理,更不可能当一个“甩手掌柜”。你依然要承担不少事务性工作,甚至要在某些新领域和难题上“身先士卒”。
我强调的是,你不能把重心完全放在事务性工作上,如果员工可以完成某些事务性工作,你就应该果断地交给他们。
也就是说,你不仅要做事,还要管人。
最后,我们对本节内容做一个总结:你需要避开“员工思维”的陷阱,以管理者的价值观为指导开展工作,认识到衡量你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再是个人业绩,而是整个团队的贡献。转变成“管理者思维”需要调整的内容如表1-2所示。
表1-2 转变成“管理者思维”需要调整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