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花卉食疗的历史沿革
食之于民,无论是在生存,抑或是在生活层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战乱频发的年代,人们食不果腹,赖以生存的头等大事即是饮食,掌握了粮食就是掌握了生存命脉,也就掌握了战争胜利的先机。在和平年代,饮食则成为人们生存繁衍、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必要途径,饮食的好坏是衡量人民幸福安康生活的主要指征。
食用花卉在我国已有十分悠久的历史,花卉种植最开始是以供观赏,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慢慢将花卉由观赏拓展至食用、药用等领域。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国就已经有食花的习惯。战国时期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就是关于食用菊花的最早记载;在《楚辞》里也有珍贵的桂花酒,如《九歌·东皇太一》记载的“奠桂酒兮椒浆”;秦汉时又出现了“令人长寿”的菊花酒、“元日服之,却老”的桃花酒和“酌以涤口”的兰花酒等;魏晋南北朝又载有榴花酒,梁元帝萧绎撰《刘生》诗曰:“榴花聊夜饮,竹叶解朝醒。”战国至南北朝时期,花卉饮食主要集中在酒方面。而到了唐代,无论是在种类上还是在用途上都有了重大发展,而且更加丰富:出现了以花卉制成的主食如莲花饼餤、脂花餤、桃花饭、松花饭和杨花粥等;副食如百花糕、菊花糕等;饮料类也出现了新的品种,如李花酒、荷花酒等。可以说,食用花卉的使用在唐代发生了重要转折。
直至宋代,花卉入馔渐成风尚,记载种类之多远胜于前代。据《山家清供》《杨万里集》《东京梦华录》《梦粱录》《夷坚志》等宋代文献记载,以花卉做成的食品达40余种,如梅粥、素醒酒冰、蜜渍梅花、莲房鱼包、梅花生菜、牡丹生菜、生嚼梅花、梅花酒、雪泡梅花酒等,用料包括梅花、莲花、菊花、牡丹花、桂花、桃花、茉莉花、栀子花、萱草花等花卉,食用形式有主食、菜肴、汤水、酒水、茶饮等。
食用花卉发展至清代就更加流行。据载,慈禧嗜花成癖,常命御膳房采花入食,制成各种美食,慈禧甚爱食用“菊花锅”,并使之成为清代宫廷众肴之首。至现代,我国民族植物学家裴盛基教授和日本京都大学近田文弘教授工艺发起组织了第一次亚洲食花文化国际讨论会,并出版了《亚洲食花文化国际会议论文集》。此外,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日的“花朝节”,苏州人会食用美味可口的花粥,如白糖桂花粥、玫瑰赤豆粥、百合莲子粥等。北京王府井饭店曾成功地举办过鲜花菜肴美食节;台湾地区也举办过“逛花街、喝花酒、吃花卉大餐”的活动,会上推出荷花虾片、玉兰花肉片等几十个花卉美食品种。
食用花卉不仅在我国受欢迎,在国外也较为盛行。在美国,食用鸡冠花比较普遍,百合、紫罗兰、玫瑰等花卉也常作为配菜食用,或制成食用方便的馅饼。在日本,很早就有“花道”习俗,在许多餐厅里都售卖有花的食品,琳琅满目含有花的菜肴,特别是凉菜和汤上,经常撒有合欢花、玫瑰花、菊花、芙蓉花、芍药花、三色紫罗兰等。澳大利亚人用鲜金莲花拌沙拉食用。墨西哥人很早就有了食用仙人掌的习惯,他们食用花的目的是减肥健美。英国人喜食用接骨木花。地中海国家则食用一种葫芦花。土耳其人则把玫瑰花做成糖酱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