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15 15:30:40
封面
版权信息
文前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推荐序
自序
编辑前言
笔墨之气:涵泳体察——中医书籍读法浅谈
读书要切己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
读医论,要虚心涵泳
读经,方可斋心去妄
谁是火鸡?——明于经典,需要逻辑思维
两个假说:可怕的假设
中医某些常识性理论需要思考
左升右降与科里奥利力
阴阳消长:非彼此消长,而是稳态
中医为何姓“中”?大医学观很重要
阴阳的思考——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
阴阳变化的本质:能量守恒
感谢刘慈欣的《三体》
三阴三阳
何为“病进”或“传经”
中医是顺势而为的医学
六经与六病——六经辨证,其本质为“六病辨证”
张仲景都在看什么书?
心随仲景目光所至,就明白了六经
五行的思考——五行,其本质是一种因素归类法
五行生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
五行,对应人体实为五种气血状态
形形色色
林语堂对“五行”的精妙论述
命型与形色——《灵枢·阴阳二十五人》
形色相得,则富贵大乐
神仙打架,当示从容论——一人之气,病在一脏
精通医理最本根,从容应对智不群
师法而不泥方
病机的思考——病机,病源与病舍之交际也
病机,即病变所由出也
从病机观“透邪”
圆机,才能活法
针、药补泻的本质思考——化不可代,时不可违
朱丹溪“针法浑是泻而无补”
小针者,易陈而难入
针刺补泻的核心机理
以灸言补的思考
人体自有大药
脉理求同——以脉随法,气血为本
独取寸口的思考
上竟上,下竟下:新说寸关尺
脉理以气血为本:求同存异
诊法常以平旦
四时脉与五行脉
脉有“胃气”
望脉象而兴叹?非也!
脉象四要素
以脉随法:脉势与药势
独处藏奸与脉证从舍
血瘀脉证并治——张仲景“辨病脉证并治”思维
《金匮要略》血瘀总纲
脉证并治
唇痿舌青(久病入络与入舍于络脉)
微大来迟
形燥或烦满
从血瘀论治顽固性呃逆
解剖学精细与否对提高中医理论有帮助吗?
本草性味疗疾浅说——气味有厚薄,药性存化合
药性是本,功效是末,勿舍本逐末
药势:药性附加的重要概念
君臣佐使新解
方药“制”的问题
附:“金元四大家”为什么没有张元素
芍药性味理法刍议——微苦轻泄,一以贯之
芍药“苦泄”的医理
抑木扶土
酸甘化阴
赤、白芍之争的思考
酸味之品与肝木的“是非曲直”——木曰曲直,肝主敷和
“木曰曲直”中的生机
曲直汤与酸枣仁汤的理法
肝主敷和
风药为疏肝正药
柴胡性味理法刍议——推陈致新,或启阴交阳?
柴胡主升?主降?
柴胡剂的用量思考
“柴胡劫肝阴”是个伪命题
大柴胡汤“苦泄”之佐证实录
衷中参西,辩证看苦泄法
基于经典理法思维观“阴火”理论——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
阴火理论无特殊,当从生理病理中求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思考
论治阴火的理法
阴火理论与《伤寒论》六经
寒热不能错杂——乌梅丸与泻心汤的本质区别
辛开苦降的理法
乌梅丸的理法
也谈过敏煎
过敏煎的溯本求源
过敏煎的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