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1-18 17:26:07
封面
版权信息
扉页
序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一)故意杀人罪
1故意杀人未遂与故意伤害的区别
2如何认定采取遗弃手段实施的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
3被告人在非公共交通道路上因操作机动车不当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是否应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4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5结果预见义务与结果避免义务的准确认定
6使用轻微暴力致特异体质者死亡案件如何定性
7认定过失犯罪中应以注意能力作为审查注意义务的关键
(三)故意伤害罪
8诱发被害人自身疾病猝死中因果关系的认定
9故意伤害行为导致被害人心脏病发作猝死的量刑
10故意伤害结果加重之因果关系如何认定
11刑事案件中被害人过错的认定
12如何区分故意伤害与“随意殴打他人”型寻衅滋事
13一拳致人死亡的情形下 如何认定被告人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还是过失致人死亡罪
14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分
15驾车追逐、挤逼他人致人伤亡如何定性
16共同犯罪中各被告人应对犯罪后果共同承担责任
(四)强奸罪
17普通共同强奸和轮奸如何区分认定
18强奸罪中违背妇女意志与胁迫的认定
19如何明确强奸幼女罪的明知界限
(五)强制猥亵罪
20强制猥亵罪手段行为的认定及证明标准
21强制猥亵罪与一般猥亵行为的界分
22强制猥亵中占有被害人财物行为的罪数认定
(六)猥亵儿童罪
23对猥亵儿童案“零口供”的证据认定
24对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的认定
25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的认定
26行为人在公共场所实施猥亵儿童行为“当众”的认定
(七)绑架罪
27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他人婴儿行为性质的认定
28绑架罪中“情节较轻”的认定
(八)非法拘禁罪
29扣押高于债务数额财物并拘禁他人的行为定性
30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司法认定
31逃离传销组织控制不慎落水身亡 传销组织相关人员是否构成非法拘禁致人死亡
32民事纠纷引发拘禁、殴打、侮辱、逼迫出具欠条等行为之定性
33非法拘禁罪中结果加重犯的认定
(九)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34包含公民身份证号、楼盘房号、电话号码、住址的信息属于财产信息还是交易信息
35警务辅助人员非法提供报警人信息行为性质的认定
36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漏洞获取招聘网站简历并贩卖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37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交易信息”的认定
二、侵犯财产罪
(一)抢劫罪
38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实质区别在于使用暴力的程度不同
39入户盗窃转化为入户抢劫的认定
40当场以未成年人相威胁要求被害人取款行为的定性
41犯信用卡诈骗罪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可转化为抢劫罪
42户外抢劫暴力持续至室内是否应认定为入户抢劫
43加“霸王油”后被加油员抓车拦截 仍不停车而驶离现场 构成抢劫罪
44抢劫罪中被告人明知“户内”无人而胁迫被害人进入并取财的行为 是否构成入户抢劫的认定
45实施暴力和取得财物的时间地点发生转移是否影响抢劫罪的认定
46使用胁迫手段当场向被害人索要并取得超出实际债务的现金数额的行为定性及犯罪数额如何认定
47未成年人使用或威胁使用轻微暴力强抢少量财物的认定
(二)抢夺罪
48被告人缺乏对“被追捕”的主观认识 其抢夺后的暴力对抗不具有当场使用暴力抗拒抓捕的性质
49以试骑为由当着被害人的面将电动车骑走的罪名认定
(三)盗窃罪
50被害人昏迷后取其财物的定性
51盗窃过程中采用了欺诈的手段不影响案件性质的认定
52以封建迷信“施法”调包的方式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53主观上没有盗窃的合意 客观上却实施了盗窃的行为该如何定性
54多次盗窃中“次”的认定
55多次盗窃的认定
56盗窃案被告人偷开机动车的 盗窃数额如何认定
57被盗的可补办但不可兑现的记名有价票证盗窃金额的认定
58盗窃罪中未估价财物的数额认定
59盗骗行为交织案件中行为的定性
60关于盗窃罪和侵占罪法律性质的区分
61取走滞留在ATM机中无卡无折存款行为的定性
62擅自使用他人网络账户行为性质的认定
63未经允许擅自对他人微信账户银行卡进行转账的性质认定
64通过支付宝窃取他人银行卡行为的定性
65偷换商家POS机并占有货款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盗窃罪而非诈骗罪
66虚构用户充值的事实 利用电信公司漏洞非法占有钱款的行为 构成盗窃罪
(四)诈骗罪
67诈骗罪中关于“虚构事实”的认定
68从行为模式角度评价被告人是否构成诈骗罪
69抵押借款型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如何推定
70电信诈骗中帮助取款人的行为性质分析
71电子商务情境下“三角诈骗”的数额认定
72汽车承租人骗租他人车辆并抵押借款行为构成诈骗罪还是合同诈骗罪
73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与区分
74隐瞒真相以签订“确认书”的方式骗取赞助款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还是诈骗罪
75骗用型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76以高息借贷为名的诈骗犯罪中被告人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的认定
(五)职务侵占罪
77信用社人员用他人姓名办理贷款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六)挪用资金罪
78利用职务便利虚设同类企业 挪用原单位资金为己谋利行为的定性
(七)敲诈勒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