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04 10:04:04
封面
前折页
书名页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序言一 “70后”的独立身影
序言二
第一章 作为问题场域、文学建构的城市与民族国家
一 城市想象:文学创造城市的方式
二 观念建构的民族国家
三 城市想象与民族国家观念的相互照亮
第二章 十年南京的文学想象:国都与国家的现代迷梦
一 新都南京:现代国家的镜像
二 国都“城格”的迷失
三 左翼话语建构的南京形象
小结
第三章 小说中的南京大屠杀与民族国家观念表达
一 日军暴行的命名方式与民族政治的叙事选择
二 将军的写法与士兵的写法
三 日本作家的大屠杀书写:对中华民族的精神虐杀
四 性别关系与民族权力的转喻叙事
五 联想比附叙事中的民族主义
六 民族国家对个人、家庭价值的挤压
小结 剑走偏锋的南京大屠杀叙事
第四章 战时国都的文学想象(一):“我城”抑或“他城”
一 战时国都:身份定位与城市想象
二 从“我城”到“他城”:战时国都形象的演变
三 轰炸季与雾季:战时国都的两副面孔
第五章 战时国都的文学想象(二):逆转的城市
一 乡村里的都市:城乡互嵌的战时国都与文学书写
二 阶层易位、身价涨跌故事中的战时国都
三 主客易势与下江人建构的战时国都形象
第六章 老舍建构的战时国家之城
一 跟着国都走,到重庆去
二 身份的迁移与身份的国家生产
三 重建“家国同构”的抗战伦理
第七章 茅盾的重庆想象及意义生产机制
一 移步换形的战时书写
二 风景政治、地理空间中的重庆与延安
三 在香港逆写战时国都
四 内部撕裂的无望城市与仓促调整的重庆想象
第八章 外省作家的成都想象
一 外省作家成都书写的审美样态
二 成都形象:北平情调与江南风味的重温
三 成都形象:“民族形式”的大都会和民族意识的抒发
第九章 国都、故都与亡城的空间再造:传统与现代博弈中的北京想象
一 国都的空间改造:追求现代与容纳传统
二 故都的空间重塑:保护传统与暂缓现代
三 亡城的空间调整:殖民现代性与文化解殖民
第十章 谁的北京:作家身份对北京想象的调控
一 本地作家的怀旧叙事:回味传统与怀疑现代
二 外地作家的多元叙事:对传统和现代的复杂体认
三 外国作家的对立叙事:对传统与现代的尊崇和亵渎
第十一章 “两个天津”与天津想象的叙事选择
一 被租界修改的天津:空间再造与性质调整
二 “变形记”与旧天津的整体构形
三 “以旧驭新”的叙事姿态
四 政治民族主义规约下的反殖民叙事
第十二章 双城模式的旧天津想象
一 空间隔离、文化冲突与华洋双城模式
二 空间、身份移位与津京双城模式
三 摩登的威慑力与津沪双城模式
第十三章 沟通市井生存与民国政治的旧天津想象
一 “乱市”天津与市井政治
二 天津闲人与民国政治:被“乱市”裹挟、被权贵利用的闲人故事
三 天津能人操纵国事的方式
四 漫漶奇特的市井叙事
第十四章 他乡即故乡,故国亦他国:洋鬼子的天津租界记忆与想象
一 白莲幽灵与阅兵仪式:天津外侨的恐惧与抵抗恐惧的方式
二 多重帝国宰制下的天津与多层次的民族国家观念
三 欧洲外侨的内部分化与民族国家认同的游移
结语
附录 纪实与虚构:新时期的上海怀旧书写
一 纪实与虚构互相借用
二 文体、性别与上海怀旧
三 两个时代上海书写的对照
四 怀旧心态与选择策略的反思
主要参考文献
一 民国报刊
二 著作
三 期刊论文
后记
后折页
封底